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

2019-06-14 09:13林莉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风格中国

林莉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音乐是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中国音乐伴随着悠久的国家历史,凝聚着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钢琴并不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它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到如今,钢琴也已经传入中国达百年之久,在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过程中,中国钢琴音乐也在渐渐形成中国独有的特色即“中国风格”。本文对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健康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钢琴音乐   中国   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77-03

一、中国钢琴音乐历史及“中国风格”发展概论

钢琴发源于西方,是西方乐器的代表,具有不同于我国传统乐器的音色、表达形式和理论技巧,因而它与中国音乐、中国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发展的自然规律。中国钢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的钢琴尚属古钢琴,是作为贡品进贡到我国,普通百姓是无法接触到的。清朝康熙皇帝还曾学弹过一架古钢琴,但当时的钢琴也并没有跨入中国历史的门槛。到了清朝末年,钢琴慢慢随着西方传教活动在中国的活跃进入了中国历史,末代皇帝溥仪还曾弹过一架三角钢琴。西方的钢琴真正走进中国百姓生活中也是因为一些教会学校开设了钢琴课,为中国学生学习钢琴提供了机会,虽然開设的钢琴课堂并不专业,但为钢琴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掀开了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

在钢琴被引入中国之后,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时代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也逐步走向成熟。当下“中国风格”是目前仍受西方影响比较多的中国钢琴音乐界的主流追求。“中国风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经由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传统、不同生活习惯所综合孕育出的,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具有独特性的文化标签。中国的钢琴音乐,要在发展中形成被世界认知的“中国风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上文可知在钢琴被引入中国后的一百多年中,中国钢琴音乐随着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的特殊历史背景影响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按时间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一)20世纪初

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批作曲家在学习到了西方的作曲知识理论后,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中国音乐的创作中。因为完全的西方音乐理论对中国文化无法适应,普通大众也无法欣赏钢琴曲,所以他们在以西方作曲理论为基础的同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启用民族元素,从而出现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刘雪庵的《中国组曲》等。这些钢琴音乐带有显著的民族风格、贴近百姓生活,易于被大众接受,是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雏形,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一阶段主要是依靠一些民族的特色旋律来展示“中国风格”。

(二)20世纪50-60年代

在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同志“双百方针”的提出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这一时期对“中国风格”的展现主要是在创作中对地方民族特色的重视。到了6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探索更多的是以改编为主,将西方的音乐样式(如音调与和声等)跟中国的民族特色相融合,使得作品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需求。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创作出的音乐作品的“中国风格”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带有革命进步色彩,例如《黄河钢琴协奏曲》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这个阶段中国民族特色元素在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技巧和声法技艺中的运用水平大大提高,“中国风格”得到进一步呈现,但仍然还处在偏浅显的形式层面,更受社会环境、题材选择等方面的制约,使得音乐作品的呈现风格比较单一。

(三)20世纪70-80年代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民的思想意识得到解放,钢琴音乐创作上的束缚也得以放开,使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风格”的探索和发展也得以实现多元的方向。但这个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中国风格”从注重外在形式又转向了过于注重内在形式,过于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精神层面表达,忽视了外在表现。一直持续至80年代,我国钢琴音乐进入了爆发型发展时期,一些作曲家们将各种现代钢琴理论与我国的民族音乐相融合(例如引入民族和声到钢琴音乐中),使音乐作品在传达出浓厚民族韵味的同时,还兼具西方音乐的元素,如王建中根据同名笙曲改编的《百鸟朝凤》,储望华根据同名二胡曲改编的《二泉映月》等。随着这一批批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我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逐步走向成熟。

二、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中国风格音乐创作认知和界定不同

从20世纪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对钢琴的中国化应用一直在发展变化。这固然受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制约,但音乐创作者对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认知和理解,对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一些作曲家认为“中国风格”只需外在的表现,他们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虽然选用了含中国元素或民族特色的曲调,但在创作编排的技术和理论上仍然是西方音乐的思维,从而使得最终的作品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中国韵味。还有一些作曲家认为“中国风格”就是中国情怀,在创作过程中不重视外在旋律的“中国风”,而是注重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来进行创作,让作品更多的在内涵上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对“中国风格”的不同认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发展。

(二)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和风格表达

音乐理论体系是以系统、理性为基础,但中国音乐的创作理念与西方不同,相较于西方的理性系统,我国音乐人的创作思维多是感性的,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创作,所以“中国风格”作品的创作并没有统一的作曲理论体系。加之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娴熟的作曲技法和独特的传统民乐,更加导致了我国作曲理论体系的杂乱和对“中国风格”的界定不同。理论的不同造就了风格的不同,这种不同虽然不影响作曲家们对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的认知和表达,但却使得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没有统一的系统的“风格感”。

(三)对中国风格音乐体系的傳承不足

每个国家的音乐风格都是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形成的。而这种过程所需要的体系的传承则要依靠教育的力量来完成。但在当前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对音乐风格体系内在的传承并没有引起重视。比方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讲解,也没有向学生讲解作品的作曲技巧,以致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传承不足的问题。

(四)中国钢琴音乐缺少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作品

当今随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在很多世界级的钢琴比赛中,都有我们中国人的参与。我国也已经拥有不少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钢琴演奏家,像许忠、许斐平、郎朗等。但我国仍然没有能享誉世界的钢琴音乐作品和作曲家。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虽然有一些作曲家的作品得到国际上同行人士的肯定,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并不大。“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文化还无法被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欣赏。

三、对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发展的探索

(一)创作过程中注重对音乐内在外在形式的全面把握

其实从概念上说“中国风格”是个模糊的、宽泛的界定。但其对中国钢琴音乐来说有一个核心,即是将中国民族音乐表现和民族音乐技法相融合,只要达到这点,创作出的钢琴音乐便属于“中国风格”。也就是说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既要展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也要同时含有我国民族音乐的技法,只有这样我国的钢琴音乐才会具有“中国风格”的审美价值。因此,一个优秀的“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应该在创作过程中做到“形神兼备”,使得钢琴音乐与“中国风格”得到全面的融合。不仅外在表现旋律上具有“中国风”,内在的对和声和节奏之类的编排技法上也要体现“中国气韵”。这样才是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最成功创作。

(二)加快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理论体系的构建

“中国风格”需要具有统一的“风格感”,只有这样才能包含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才能将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核心价值彰显出来。要造就“中国风格”的“风格感”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体系。针对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和风格表达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欧洲的钢琴音乐经验,根据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分类梳理,借鉴西方钢琴音乐优秀的理论,与本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理论技法相结合,形成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统一理论体系。这样既有利于技法理论的传承,也有利于增强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风格感”。

(三)重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体系的传承

音乐体系的传承靠教育。音乐教师在展开音乐教育或传授音乐知识时,应增强对音乐风格核心的讲授。并且在对经典作品的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当下的文化现状,使得作品的意义和展现形式能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时代要求,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为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最终使中国风格音乐体系能得到更长远的传承。

(四)加强优秀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

“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变化发展,同时还吸取了西方作曲理论的变化,最终才使“中国风格”得以成形和发展。因此要创作出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中国的钢琴音乐作曲家要以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基础和前提,吸取西方钢琴音乐的优点,在创作过程中从内到外进行中西方音乐文化闪光点的平衡糅合,使得创作出的作品既体现中国风格、饱含有浓浓的“中国味道”,又符合国际钢琴音乐审美,能得到国际钢琴音乐界的认可和肯定。只有呈现出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才能使更多的中国钢琴音乐走向世界,才能让中国文化、中国风格更多的被世界所了解和尊重。

四、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当下,中国的传统音乐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钢琴便是其中的代表。对于外来影响我们要取其精华,学习优点,并将其融于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中,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中国钢琴音乐正是西方钢琴音乐与我国音乐文化的融合产物,而对“中国风格”的追求则体现了国人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中国风格”的发展需要每一位中国钢琴音乐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02):3-13+26.

[2]葛艳秋.论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02):80-82.

[3]程敏.中国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12-115.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风格中国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
梁雷钢琴组曲《我的窗》多元文化特性及演奏诠释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琴键上绽放的法兰西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