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与融合发展探讨

2019-06-14 09:13阿木吉拉图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蒙古族

阿木吉拉图

摘要:蒙古族是一个多风格的民族,能歌善舞,喜欢把歌舞融入到生活中去,蒙古人喜欢用自己的舞蹈来展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高兴的时候跳舞,难过的时候也会去跳舞,跳舞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蒙古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快,动作多,从舞蹈中充分展现了蒙古族人豁达的性格。蒙古族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生长在草原的蒙古人的舞蹈也较矫健。从舞蹈中可以看出蒙古人热情的性格,根据历史的发展走向,蒙古族的舞蹈风格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对蒙古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与融合发展探讨进行如下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蒙古族   舞蹈风格特点   形成与融合   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99-02

舞蹈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舞蹈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演变过来的,不一样的舞蹈表现的风格特色都是不一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风格也大不相同,因此,大多时候从舞蹈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来这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草相处,与马为伴,与歌舞为乐,能歌善舞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特点,蒙古族舞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生的也不为过,那么如何才能跳好一段蒙古舞呢?蒙古舞的风格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蒙古舞蹈的民族特色是如何形成并且发展的呢?对此,笔者进行如下简单的分析。

一、跳好蒙古舞的基本要素

蒙古舞通过四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此,用肢体动作来展现蒙古舞特色是首要任务。首先,解放自己的肢体是首要任务,也是练习好蒙古舞的基础。其次,练舞者要充分把握蒙古族的民族气质,要将蒙古族的豁达和热情的品质在舞蹈中充分展现出来,第三,要正确处理蒙古舞蹈的动作,因此,第一步中的肢体训练是极为重要的,蒙古舞蹈中最重要的动作就是耸肩、转腕和胳膊的动作。在肢体的训练过程中,要着重注重稳扎稳打的训练基础,除了稳之外,舞蹈者还要做到“柔”。举个例子来说,在柔肩的动作中,要缓慢也持续的发力,动作要圆润并且呈现出波浪的形状;那么在硬肩的过程中就要做到快速、有力、幅度要小并且要有棱角。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美感[1]。在肢体训练的过程中,舞蹈者应当始终保持一种蒙古族应有的气质和形象,通过这种舞蹈来表现蒙古族的热情、勇敢、善良、奔放的优秀品质。除了肢体动作之外,蒙古舞蹈中手的作用也很大,手的动作如果过于僵硬,那么整个舞蹈会受到影响,蒙古舞的节奏明快不仅体现在舞蹈动作上,还体现在手法和身体各处的节奏感和协调感。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但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不同地方的蒙古舞也不太相同,但一般来说,蒙古舞的主体还是以重拍慢吐气为主,逐渐转移重心力量,再做快速的吸气。除此之外,男子的舞步更要矫健一些,展现出豪迈豁达、英武刚劲的气质。女子则以抖肩、翻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蒙古族的舞蹈的音乐特点也是热情奔放、强劲有力的,具有明显的草原风格特色和蒙古族人日常生活的生活气息。

二、从生活中找寻灵感,捕捉纯朴的舞蹈形象

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人们从生活中找寻舞蹈的灵感,并将情感注入到舞蹈中去,不同的舞蹈代表了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色。蒙古族善于骑马、摔跤、射箭等活动,因此,蒙古舞便注入了很多劳动生活中蒙古族人的形态,舞蹈中有很多套马、拴马以及骑马的动作,准确的塑造出蒙古人英勇无畏、马术高超的形象。但是舞蹈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日常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具象化、美化并且增加其美感才是舞蹈的精华所在,将日常生活和蒙古族人豪放的性格用舞蹈连接,使得蒙古舞更具民族特色和韵味[2]。

三、从时代变化中汲取精神,抒发强烈的民族情感

蒙古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舞的动作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中华大地的每一个人都意气风发,在这样一个时代特色十分鲜明的时期,蒙古舞也有很大的变化,《奔腾》便是其中最具有特色的蒙古舞蹈,在1896年第一次演出之后,就以其磅礴的气势吸人眼球,将游牧民族生在马背,长在马背,日常生活与马密不可分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刻画了一幅一望无际的草原中游牧民族的粗犷、豪放、豁达的性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情善良的优秀品质。从舞蹈中迸发出一种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精神抖擞的精神品质。这部舞蹈不仅仅展现的是蒙古族人对待时代的态度,更是整个中华民族面对这个新时代斗志昂扬的精神品质。这部作品将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完美的展现在舞台之上,这也是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其次,《奔腾》还是蒙古舞舞风改变的开端,自此,蒙古舞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展现民风民俗,更展现了这个民族和马之间不可消失的关系,以及他们和生命之间进行的搏击[3]。

四、从审美中不断创新,追寻更高的个性升华

蒙古舞蹈改变不仅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还是舞蹈编者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一个好的舞蹈不仅仅要融入舞者的情感,更要有耳目一新的创新思维贯穿其中,不一样的思维带来的舞蹈风格也大不相同,在这方面的作品有《博回蓝天》,这是一部蒙族独舞的舞蹈,主要从一只鹰的角度讲述了生存环境被剥夺和感叹生命的悲哀,这部作品中穿插着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对于其动作的设计,大部分都是课堂组合的变换形式,但是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正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因此,蒙古舞不再是简单的模仿生活和模仿动物,而是在这基础之上不断输入新的活力和新的构思,让蒙古舞从民间艺术转变成具有时代精神的舞蹈艺术。这就需要编者不断的思考和创新,不仅要在思维上创新更要在意识上和观念上进行创新。舞蹈是连接舞者和观众的重要介质,舞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观众通过舞蹈去体会舞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舞者也将自己的情感充分的展现在舞台上,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有灵魂的舞蹈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弦,因此,不管是民族舞还是其他舞蹈艺术,也不管时代是怎样的变迁和改变,与观众心灵上的沟通都是每一个民族舞蹈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充分把握它才能编出有灵魂的舞蹈作品。例如作品《蒙古马的精神》,蒙古马是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蒙古马的精神更是草原文化的精髓。在本作品中,最核心的就是表现出蒙古马的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守望相助等。为此,舞蹈完全围绕蒙古马的精神品质进行设计,由蒙古族舞者采用形似蒙古马的服装设计,融入深沉的、浓烈的、蓬勃生动的情感,以独特而富有灵性的舞蹈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蒙古马的艺术特征,表现蒙古族自强不息的生命状态,令观者深刻体会蒙古族草原文化的内涵。舞蹈编创以一年四季的变换更替为向导,展现了蒙古马的生活状态,也想表达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在特定的气氛中,舞者们以固定的舞步,整齐划一的节奏,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队形,展现蒙古马奔腾万里的气势;在情绪表达方面,舞者们人舞合一,以肩部和臂部为腕、弹腕、翻腕等动作,再加上绕圆、拧转、横摆扭、拧倾等四种主要动律,表达出率真、纯朴、奔放热烈的感情。《蒙古马的精神》对于感受蒙古文化内涵、展现蒙古族人民宽广的胸怀,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的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促进蒙古族舞蹈的传播。

五、结语

蒙古舞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蒙古舞蹈有着一种不可见的吸引力吸引着每一位舞者,蒙古舞不仅仅是蒙古族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用来表现他们内心情感最直观的一种肢体语言,有酒有歌就必有舞。因此,蒙古族是一个以歌舞为伴的民族。对于不同时期,蒙古舞的民族特色也不一样,但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哪个时期更好。蒙古舞属于原生态的一种艺术,其中更多蕴含的是蒙古族人民的真实情感和民族特色,不一样风格的蒙古舞更多的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英武神勇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他们的优秀品质为蒙古舞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从而使得蒙古舞具有新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高源.现代舞与蒙古族舞蹈语汇的融合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7,(07).

[2]袁志敏.蒙古族舞蹈内涵的研究——以顶碗舞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07).

[3]杨涛.论蒙族舞蹈肩部动态特征的表现与衍变[J].大众文艺,2017,(10).

猜你喜欢
蒙古族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马背民族
诺恩吉雅随想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略论清朝蒙古族“那达慕”概况
浅谈蒙古族那达慕的和谐文化
争议之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