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及优化策略

2019-06-14 09:13田红
艺术评鉴 2019年8期
关键词:利弊分析古筝优化策略

田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映入到我们的生活视线中,这使得各种资源都有了多种传播渠道。在民乐大力发展的今天,仅仅只是靠传统的线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古筝大众化普及的要求,所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互联网+古筝”的教学模式。笔者针对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做出了利弊分析以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古筝”   利弊分析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117-03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的定义及形式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定义

“互联网+古筝”的教学模式是指将古筝的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互联网融合传统的古筝教学,并且将其改造成具备互联网属性的新型教学模式,从之前线下的古筝传统教学扩展到线上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并不是对传统古筝教学的颠覆,而是一种升级。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大量应用Web、多媒体、超链接、虚拟现实等技术来进行教学的实施与学习。

(二)“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的形式

在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下,古筝教学的传播途径也比较多,主要有当前流行的视频网站、网络直播平台、微信等app软件。以下三个案例来对这一模式的教学形式进行分析与阐述。

案例一:“中国古筝网”——国内最大的古筝网站。中国古筝网是2007年5月1日启动并试运营的,网站的定位是做专业古筝电视频道、古筝行业门户网站。网站拥有海量的在线筝曲,电视频道的节目大部分都是完全自主录制的,并且日访问量在2016年已经达到三万余人,用户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古筝网民。网站中包含了古筝曲、曲谱、电视频道、直播课、古筝新闻、访谈、教学、讲座、欣赏、综合等等。其中教学这一块有非常多的在线课程,这里面就有宋心馨老师的365在线课堂、丁雪儿老师和詹倩老师的流行曲目教程集、成莉老师的筝艺提高班、名家讲堂栏目等等。所以,作为中国最大的古筝网站不仅在保护和传承民乐,还推动了古筝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案例二:“微吼”——网络视频互动直播平台。微吼直播是由北京微吼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软件,是一款商务视频社交平台,汇集各类顶尖峰会、行业沙龙、财经路演、直播教学等精彩直播。这个直播平台在古筝教学方面是以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著名古筝艺术家袁莎老师所创办的知音堂最为代表,知音堂入驻微吼直播以来,累计发布在线古筝教学课程超过50节,播放总量超过500万,并且师资也是由袁莎老师所带领的一些中筝学院的资深教师及演奏家们,这样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对古筝教学意义重大。除了这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直播间之外,也还有许多古筝教师开了教学的直播,平时分享一些课程的教学以及古筝演奏的小干货。这个平台最好的是没有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去关注自己喜欢的直播,也能自己开直播,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古筝教学的自由性以及开放性。

案例三:“寻常艺术”——互联网+传统古筝培训(公众平台)。这是由武汉音乐学院古筝研究生赵真在其创新创业项目中提出来的,于2016年1月上线的公众平台,她说:“当初给这个公众平台的名字定为‘寻常艺术,是为了想要让高雅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在这个公众平台上授课教师主要是各大音乐学院的古筝教师以及研究生,上课采用基于微信的千聊直播(由语音、文字、课件、视频结合组成,无需下载App和额外注册),内容包括寻常精选、寻常新闻、线上付费课程以及公益讲座,课程主要是以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进行的,并且每一首乐曲学习的时长都维持在8节课左右,也就是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会把每一首乐曲的学习者统一拉到一个微信群里,进行微信群视频回课与点评,老师在这8节课期间都会针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跟踪。所以极大地提高了線上学习的效率以及学习的质量。

总的来说,“互联网+古筝”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达到满足线上课程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古筝艺术教学的融合,为古筝艺术的传播以及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有利方面

1.古筝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古筝教学都是在线下的课程,属于“师傅一步一步带徒弟”类型,是一种口传新授、面授式的教学,并且绝大多数都是“一对一”教学模式。而“互联网+古筝”这种教学模式是结合了多种新媒体技术以及多种媒介所衍生出来的线上的教学课程,这里面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供选择性也更强,有基于视频网站的学习栏目;也有社会视频互动平台的课程直播学习;还有各种app软件、社会公众平台的线上课程教授。这些古筝教学方式都是传统古筝教学无法完成的,给广大筝友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以及更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的古筝水平来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古筝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灵活多变。

2.古筝教学的普及

通过互联网与古筝教学的结合,使得古筝的传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把传统古筝教学方法扩展成为了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教学模式。古筝教学由原来的口传心授、面授式教学、一对一教学变成了远程性教学、一对多教学,这样大大增加了古筝教学的受众,有利于古筝教学的普及;除了这些以外,这种古筝教学模式大大的扩展了古筝教学的空间,解决了长期以来限制古筝艺术传播和阻碍古筝艺术教学发展的受众局限性问题。

3.提高了古筝艺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是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力的影响,只需要技术部门利用科技技术提前录制好古筝教师准备的课程,就可以实现永久性的反复播放、观看,所以这样就无需古筝教师上完这节课后,到了下一位学生同样重复性教学,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提高学习的效率。再者是一些直播互動平台,教师可以一边直播一边实时了解到学习者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并且提供在线解决,这样也是能大大提高古筝学习的效率,问题也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在线课堂的古筝教师都是古筝业内的权威、各大音乐学院的教授、专业老师或者是古筝专业的研究生,能保证课程内容的准确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古筝教学的质量。

(二)“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不利方面

1.古筝教学模式绝对化,演奏风格单一化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有好的一面,相对应的肯定也会有逊色的方面。针对于“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来说,同样也存在这一些不足的地方。因为这些古筝教学课程都是提前录制好或者是直播来完成的,教学过程中是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对象,所以教学受众都是设定成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有可能这种教学不是适合每一位学筝者,不像传统的古筝教学中是面授式,可以针对于每个人的不同学习情况、习筝水平程度来灵活多变的调整教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种古筝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绝对化。另外,古筝是属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写意性,表现在音乐的线条方面,以线状、表现曲调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的声韵音响色彩,并且十分追求音乐的意境,包括对虚与实的追求和传神,需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和对音乐的理解来表达意境。“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就有点偏向于西方音乐的风格,因为学筝者所看到的课程是考虑到了每一个习筝者,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把许多点都进行了量化,节奏、音准、情感处理方面都固定了下来,这样虽然能够保证每一位习筝者的学习有一个参照的标准,但是可能会造成最后演奏出来都是一模一样的,并没有什么自身不同的韵味和风格,许多古筝传统曲目都是与当地语言风格、生活习俗、音乐特色相关的,并不是通过一个理性的理念就能把其中的音准、节奏等等规定下来的,就像特有的陕西筝曲中的特性音“微升4”和“微降7”是无法用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来固定下的。如果习筝者都是参照线上课程来进行乐曲的演奏,这样就会造成面对同一首乐曲,每个人的演奏都是一模一样的,演奏风格单一化,学习者都变成了“古筝技术弹奏的机器”,这样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念是相背离的,对于习筝者来说,可能掌握的都是浅层次的技术,忽视了深层次的内涵。

2.古筝教学、传播与其版权问题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大众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有了显著的意识。但是对于不少喜欢钻法律空子的人来说,文化、技术等版权概念可能不是很清晰。我们在一些社交平台,或是微信群聊、朋友圈中都发现了有人利用翻录技术出售盗版视频,也会有不少习筝者选择购买廉价的盗版视频,使得正版视频的权益遭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并且是没有在原作者的同意这下进行的,这样对于版权的持有者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筝如何通过互联网正常传播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并且对于版权持有者来说,能够以法律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个版权的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古筝教学传播与版权问题这间的矛盾性。

三、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条优化策略的设想:1.在教师师资方面:除了是各大音乐学院的教授、老师、研究生之外,还要引入一些民间艺人,这样能确保古筝乐曲的风格性、丰富性以及准确性,对于演奏风格的多样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2.在传播技术方面,应该提高各大网站、视频互动平台以及各类app软件的优化、安全性,为古筝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3.在版权问题方面:国家应该要加强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教育,出台一些版权法方面的法律法规,让版权持有者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古筝教学带来了一些冲击,“互联网+古筝”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而衍生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古筝的传播、发展,并且为古筝的普及教学有着很大意义上的帮助,但是事物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优化这一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也希望有很多的有志之士能够投入到古筝教学的研究上来,为古筝的发展,民乐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金亚迪.互联网古筝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大舞台,2012,(06):206-207.

[2]张译文.论“互联网+古筝”的5W传播模式[J].四川戏剧,2016,(12):112-114.

[3]王星南.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及其形成[J].民族音乐,2007,(s3):139-140.

[4]丁月蓉.中国古筝网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年.

猜你喜欢
利弊分析古筝优化策略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