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翻译与技术类课程设置模式探讨

2019-06-15 04:54李成静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本地化课程设置大数据

李成静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机器翻译和CAT翻译软件蓬勃发展,将翻译与技术纳入日常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简介了大数据和翻译技术的概念,重点介绍目前国内高校的翻译技术的课程设置现状与模式。指出:翻译教学要以大数据为背景,以实践和市场为取向,采取新型校企合作更好地完善翻译技术类课程教学和MTI人才培养。

关键词:翻译与技术;课程设置;本地化;大数据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信息科技和服务外包行业飞速发展,全球语言服务市场一片繁荣。中国的语言服务行业迎来飞速发展期,翻译服务类行业蓬勃发展,其中翻译技术、本地化科技以及翻译技术工具开发、语言咨询等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中国语言服务众包、外包和分包行业不断分化和更新,翻译市场对既精通语言又懂技术的高端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纯语言翻译公司或者单打独斗的技术产业早已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时代下的多语言、多领域、多工种的市场要求,高端国际人才既需要懂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还需要统领整个语言服务管理团队,了解语言与计算机结合技术、项目管理知识、沟通与团队协作等多种技能。国际化进程加深后,语言服务市场行业外包翻译量大大增加,(郭晓勇,2010)所以懂得翻译技术就是走出传统翻译圈的一把钥匙。掌握哪些翻译技术,如何更好地掌握翻译技术,便是我们培养合格的懂翻译、会翻译毕业生的首要任务。

一、大数据与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语言交流、文化传播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王华树,2015),其内容非常广泛,狭义是指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TM (Translation Memory)、  CAT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MT ( Machine Translation)。广义可泛指能够在语言服务及其他跨语言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帮助解决或缓解障碍的信息技术。它可以提高学生快速查询、高效翻译、质量监控等能力,因此与翻译相关的技术类课程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口笔译人才”是不可或缺的。

21世纪已经进入大数据和云数据时代,产生了大规模语言服务等综合产业,这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更是必要保证条件。语言服务保质保量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翻译技术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懂语言、懂文化、懂技术、懂管理”的新时代译员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也是他们工作中必须依赖的工具,正如过去两千年文明交流史中的从事翻译工作者们的演说、纸、笔和词典。

二、高校翻译与技術类课程设置简介

至200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开办以来,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辈出,5年间,全国大规模办学增至105所。2018年9月,全国获准翻译硕士专业办学高校达到了225所。其中,又以北京语言大学、广外、厦大等高校为代表率先迈开步伐改革MTI和翻译专业课程,开设了翻译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的综合类课程。

(一)建立翻译技术& 本地化课程体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首创试点,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本地化本科专业,设置了包含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相关课程以及网站建设、网站翻译、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学校投入千万资金建设“中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以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外人才联合培养平台。接着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二外也设立了相似的平台,该基地由口译实习实训平台、笔译实习实训平台、协同创新研究平台三部分组成,基地同时具有教学、科研、实习、实训等用途,可实现会议口译教学、笔译和本地化教学、远程视频教学、远程口译、电话口译、软件本地化、音视频本地化、不同领域的翻译、自动化办公等功能,基地运行采用项目主导、项目招投标、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

(二)增设机器翻译系列课程

由于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国际本地化市场大力开拓,传统译者必须更换思维,实时紧跟潮流,除语言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相关翻译软件使用能力、本地化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苗菊,土少爽,2010)。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清华大学等理工系学校为尽快适应大数据下的专业改革和设置,为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增添了诸多与机器翻译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机器翻译和Cat翻译史、Cat翻译原理、翻译工具的使用、语料库翻译、术语与术语库建立、翻译记忆、国内外主流翻译软件和翻译本地化与全球化。

(三)开启校企合作实训模式

厦门大学翻译技术课程一直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2011年厦门精艺达公司开始为该校翻译硕士专业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关课程,共计32个学时。主要讲解:翻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翻译从业者的教育与机遇,翻译行业质量认证体系,常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讲解与实训,常用译前译后处理工具与实训,翻译项目管理,企业参观和实习等。2018年又开启了“译直播”全面宣讲大数据背景下的翻译与技术。自此,有更多的省属一本和二本高校模仿了厦门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开辟了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远程在线实习的新模式。

(四)推行分级教学模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大学MTI翻译与技术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翻译技术初级与实践”、“翻译技术中级与实践”、“本地化土程”。初级课程包括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翻译与搜索、翻译技术基础、主流CAT工具实战(Trados2017和Déjà Vu),翻译质量控制和术语统一等。中级课程包括:信息化时代的翻译技术、语料库与翻译、主流CAT工具实战(Trados 2017, MemoQ,  Wordfast,传神cat、雅信cat)、本地化翻译、翻译与DTP、字幕翻译、技术写作以及完整的翻译项目案例展示等。高级模式强调翻译项目管理与翻译科学技术的结合,新增技术与实践课程《译本赏析》《搜索与论文写作》《翻译行业与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实践1&2》《本地化工程》(黄海瑛,2015)。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为跟上大数据的实时更新与蓬勃发展的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市场状况,突出语言服务行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专门开设《翻译行业与项目管理》,通过实操案例来分析翻译项目管理的特点,明确新时代下翻译行业对译员及翻译团队的要求,教授相关客户沟通与咨询、项目管理、项目流程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软件等知识(文军、穆雷,2009)。

由此,我国外语类代表性几所高校都通过建立翻译技术与本地化课程体系、增设机器翻译系列课程、开启校企合作实训模式和推行分级教学模式等方式更新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学生人才培养,体现了项目管理在翻译服务行业的重要性。加之,以王华树博士和崔启亮教授的2017年-2018年十省高校巡回讲座的影响,大部分省属高校和相关学院了解了翻译与技术管理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意义,并及时更新了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都有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或者企业实习,或者进行实验室的模拟。更好的是,通过云数据和远程教育,更多的高校重视了大数据和翻译专业的结合,派遣年轻教师学习了相关翻译技术,为本专业特色添砖加瓦。

总之,语言服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产业,是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产业。大数据时代下的翻译行业对有精湛的翻译技巧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情有独钟。互联网化以及中国经济全球化进一步都在朝中国范围移动,互联网使得语言需求平民化,中文的影响日趋加深,语言服务领域的新业态和超大规模企业应运而生,翻译作为经济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的中心,并非单纯语言技能,而是大数据时代职业岗位的必备技能。

因此,当前翻译专业教学要向应用型转型,以翻译项目和翻译实践做支撑,丰富翻译活动中的译前准备、翻译项目管理、译后编辑、审校、语料库管理等具体问题。同时更新课程设置,加大翻译与技术类课程,本地化翻译类课程,加大线上&线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新型翻译人才(陈颖,2017)。

参考文献:

[1]陈颖.本地化翻译的基本原则[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4)

[2]黄海瑛,刘军平.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与技能体系研究[J]. 上海翻译,2015(2)

[3]王华树.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4]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J].中国翻译,2010(6).

[5]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 ( 3 )

[6]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 2009(4).

猜你喜欢
本地化课程设置大数据
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子游戏翻译
如何利用Memoq进行网页本地化项目翻译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