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剩余视角的中美贸易摩擦探析

2019-06-17 08:34王迪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消费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美钢铁关税

王迪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周昱彤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统计专业

一、问题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重大影响使各国生产销售环节和资本形态跨地区以更快的速度形成互通和动态的回路,从经济学上来说,这使得有效资源和各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

然而,2018年1月,美国商务部长正式提交的有关铝工业的232调查报告中提到[1],美国过于依赖他国铝产品的行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本国利益,并认为美国铝工业所面临的困境应由中国负责。另一方面,尽管面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特朗普却多次拒绝了中国友好提出的压减钢铁产能提议,骨子里的贸易保护意识使得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另一种选择——更倾向施加关税。

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所有非本国来源的进口铝加征10%,钢铁产品为25%的关税。尽管这项决议并非唯独针对中国,但却成为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的导火索,并在此后的博弈和争端中不断升级。那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种贸易摩擦是否会对消费者及消费市场带来某种程度的影响?若有影响,以钢铁和铝这类基础原材料为例,这些影响会给消费者剩余会带来哪些变化?

二、研究视角的选择

(一)消费者剩余的含义

消费者剩余即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扣除实际支付价格之后的部分。从微观角度来说,由于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教育背景、思维方式、消费能力等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对同一商品的主观评判价值不同,在相同市场价格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也不一样。对于同一消费者来说,当有形之手——政府决策介入市场并使得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剩余也会随之变化。后者是本文主要考虑的研究方向。

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上的消费者众多,消费者剩余的总量是影响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售价与较多的消费者剩余不能共存是一个明显的悖论,当出售的数量足够多时,与没有成交量相比,一部分支付意愿价格较低的消费者则享有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二)选择消费者剩余视角的原因

一方面,消费者剩余可以将消费者内在感受到的额外收益更加具体化。我们知道,生产者将生产成本和收益两者相比较以判断在业务往来中获得的收益,那么,消费者判断在这次公平交易中的心理满足感则可用消费者剩余来测度。本文主要考虑对外贸易政策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因此选用消费者剩余概念。

另一方面,自2018年两国贸易摩擦以来,有运用GTAP模型对中美加征关税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研究中美两国贸易争端及其经济效应[2],也有利用多区域CGE模型对由贸易摩擦引发的国际经济影响进行量化评估[3]。大多数的文献仅限于研究贸易争端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更缺少考虑以消费者剩余这一经济工具衡量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

三、贸易摩擦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消费市场及消费者的影响

由此次美国加征关税来看中国钢材的市场反应,2017年的4-9月中国向美国出口钢材的数量约为40.4万吨, 2018年则同比下降了39%,除此之外由于加征关税,2018年中美贸易中钢材的成交额为4.01亿美元,远低于2017年同期产生的近5.16美元。

我们知道,钢铁和铝产品属于原材料,由这两种原料制造出来的下游产品众多,比如食品的包装材料、建筑钢筋及汽车的整体结构等。两国的贸易摩擦在提高原材料关税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其下游产业的成本增加,生产商会尽可能将损失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提高商品价格,所以这种成本的增加最终还是会由消费者买单。

不仅如此,为了减轻关税的经济压力,下游生产商还会通过解雇一部分员工,强制在职员工变相延长工作时长、更改原有福利待遇等方式降低成本。由此会使得一部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降低,相应的,他们不得不减少对非必需品比如汽车和房屋的资金投入或严格限制资金在这两个行业的流入。这会影响这两个行业经济的发展,严重时会成为全社会经济萧条的索引。

关税的负面效应绝不止步于此,它还可能会制造国内真正的垄断。关税的增加会使得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弱于国内同类商品,消费者对相关商品的需求从国外转向国内,如同鲶鱼效应中鲶鱼的减少,市场缺乏活力给国内企业提供抱成一团的机会,从而产生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

2.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钢铁和铝产品等原材料将关税的损失转嫁给下游产业后,提高的成本也会由消费者买单,其具体表现转为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在这里一个默认的假设是消费者对某物品实际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变,那么,实际支付的价格增加时消费者剩余必然减少。以钢铁为例,在征税之后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如图1所示的a+b。

图1 消费者剩余变化示意图

若加征关税会带来垄断,国内厂商会制定高于竞争价格的垄断价格,获取的垄断利润使消费者的利益损耗,消费者剩余减少,社会也会产生福利净损失,这部分的损失是完全浪费了的。

(二)贸易摩擦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对消费者及消费市场的影响

我们从依赖进口量相对较低的钢铁谈起,自2018年3月加征25%的关税以来,对比去年同期4-9月,如图2所示,美国钢铁进口量大多数月份受贸易摩擦影响而减少。经济回暖、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相较于2017年,2018年钢铁在美国乃至全球的需求量预计继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解决美国钢铁厂商的经济困境,但是短期内美国市场的钢铁进口量不足会使得市场价格上下波动。

图2 2017年和2018年4-9月美国钢铁进口量

并且由于美国筑就不公正的贸易壁垒,我国及时调整针对美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对部分进口产品中止减税甚至加征关税,这会迫使美国相关行业压减利润空间,并在中国施加的贸易压力中提升商品售价。

2.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美国对华的逆差2017年全年3752亿美元,从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开始,逆差则达到4192亿,原本提供的大量来自中国且低于国内售价的商品会使得美国居民的开支节约下来,支出其他消费品的选择面更广更宽,但是因贸易保护使得这类商品的数量大大减少,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只能购买本国价格更高的同类品,这种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减少。出于维护本国利益,中国也会提高自美进口产品的关税,从而影响相应产品的售价,使国内互补品的价格同时向上浮动,价格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剩余也会更少。

四、结语

研究福利经济有利于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短期趋缓的背景下,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的有效捷径是走贸易自由化之路。但是,互相设置贸易壁垒也会大大减少社会福利,本文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探究并讨论贸易问题对两国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其结果是会造成两国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磋商消费者在购买中的积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升温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会带来不可避免地蝴蝶效应,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贸易联系会越来越频繁,两国的贸易摩擦定不会只给一方带来经济收益而给另一方带来经济损失。也正是由于此,2018年12月,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猜你喜欢
中美钢铁关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钢铁侠”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