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学习有感

2019-06-19 07:20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孟昭德
中州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害兰考县兰考

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 孟昭德

河南省往房和城乡建设厅4月19日组织厅离退休老同志赴开封兰考学习,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也踊跃报名参加。

当日,天气晴朗,东北风4-5级,早晨6点多动身,天还有些凉,待乘车到达兰考时,太阳初升,天也暖和多了。

进入兰考县城,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气息浓厚的美丽城市,兰考真的变了!

兰考的沧桑世变,不尤得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兰考。那个时候,一提起兰考,“究”便是代名词,风沙、内涝、盐碱“三大害”便是它的名片。

那个时候,我经常出差路过兰考,满眼望去,全是沙荒、内涝、盐碱地,而且不长庄稼。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河南连续三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兰考县的六十万亩庄稼绝收,成千上万的群众乘火车去外地逃荒谋生。

在这种情况下,焦裕禄临危受命。1962年12月6日,他的脚步踏上兰考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焦裕禄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这片土地。上任后的三个月里,他不顾重病缠身,深入田间,跑了120个大队,行走5000多公里,掌握了“三害”第一手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全县耕地90万亩,其中沙荒地24万亩,盐碱地26万亩,已成碱荒易涝地近28万亩,风口84个,沙丘沙岗1600多个,阻水工程160多处。

他骑着自行车,走到哪里,就调查到哪里,他来到人民中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群众讨教治理“三害”,改变灾区面貌的方法。在他的带动下,一场根治“三害”的人民战争在兰考县范围内全面展开。

他把群众中积累的好方法总结为四句话:“韩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跺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认为这就是兰考的新道路。号召人们学习这“四个榜样”。他带领群众制订出淤土压沙、植树防沙、挖渠排涝、挖沟淋碱等措施,有效治理了“ 三害”。同时,他还问需于民办实事,带领群众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动群众栽种泡桐树、枣树,种植花生、棉花,种藕、养鱼、发展畜牧业,使沙丘、碱地、涝洼、荒滩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和希望,为兰考人民治穷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

考察、调研、学习合影留念

通过现场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和“焦桐”,使我想到了1965年冬,原新华社长、记者穆青一行来兰考采访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穆青一行1990年7月8日第二次到兰考采访的文章《人民呼唤焦裕禄》。我还想到了老艺术家李雪健塑造的焦裕禄形象,一个生动的人民公仆形象。

焦裕禄同志生前深深地热爱人民,为群众办实事,和群众心连心,他深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他以最大的胆略,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强音,“不制服兰考的三害,死不瞑目。”焦裕禄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知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生命的火花一直绽放在兰考这片土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把焦裕禄作为一面镜子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总书记的指示,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化作一种力量,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三害兰考县兰考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探索与启示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又访兰考
论兰考县脱贫攻坚经验及其当前中国时代价值
普惠金融的实施效果及其改进对策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周处除三害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交卷
周处勇除“三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