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对急诊危重患者预后及护理安全的影响

2019-06-19 06:45汤雁晓
广西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急诊科死亡率例数

周 云 汤雁晓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暨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预检,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电子邮箱:yuqin2010723@163.com)

相较于其他科室,急诊科重症病人更多、病种更广、抢救和管理任务更重。近年来有报道指出,采用常规的院内转运方式转运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平均转运时间均较长[1-2]。过长的转运时间可能使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我院于2017年8月开始采取提高转运设备、建立专用转运通道、提升转运人员技能等措施优化院内的转运流程,缩短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2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3]中1、2级危重病人的标准;(2)需进行辅助检查。排除标准:(1)年龄<14岁或>90岁者;(2)入院不足0.5 h即死亡者;(3)评估资料不完善者。以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前(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的16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优化院内转运流程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的162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入院后立即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吸氧、清创、固定、心电图监测等基础护理及应急处理措施;昏迷患者经抢救复苏后,进行必要的对症检查,如神经系统疾病者行CT、MRI或MRT检查;心脑血管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脑血管超声、心脏彩色超声或MRI血流显像等检查。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式转运,可坐立患者使用轮椅,由普通护工经常规通道转运;观察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采用更优良的转运设备,并由经过转运培训的工作人员经我院新建的绿色通道转运,转运过程中,在保证患者安全情况下,以患者及时转移为第一要点,保证转运通道畅通,无阻碍。

1.3 观察指标 (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包括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急性生理评分中,血压取病情最严重时的测量平均值,其他指标取入院后前24 h最差值;共15项指标,每项0~4分,总分0~60分。慢性健康状态评分2~5分,根据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或慢性器官功能不全诊断评分。年龄评分0~6分,≤44岁计0分,45~54岁计2分,55~64岁计3分,65~74岁计5分,≥75岁计6分。APACHEⅡ评分共计0~7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预后越差[4]。(2)死亡率:包括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总死亡率。急救死亡率=急救过程中死亡例数/总例数×100%;住院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例数/总例数×100%;总死亡率=总死亡例数/总例数×100%。(3)记录两组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情况,包括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升高或降低、休克等的发生情况。(4)记录两组患者坠床、插管脱落、输液针或液体瓶脱落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的急救死亡率、住院死亡率、总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病情恶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升高或降低、休克及病情恶化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情恶化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评分、APACHEⅡ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比较(x±s,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1,P=0.011)。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急诊科是紧急应对急、危、重症发病期的病理和生理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或减缓其恶性发展,进而为专科治疗争取时间并奠定基础的科室,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科室。作为医院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和处理的第一道关口,急诊科具有疾病谱广、患者多、不可预见性高、风险性大、工作难度大等特点[5]。目前,我国医院大多采用急诊预检分诊及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急诊科患者拥堵现象,以期缩短患者急诊等待时间[6-8]。但急诊危重患者因诊断和治疗需要,往往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而由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原因,院内转运风险普遍较高,一旦发生将会直接或间接造成不良事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9]。因此,缩短患者辅助检查转运时间,使患者尽快到达或返回接收科室,以便得到更加及时全面的监测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转运风险[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及病情恶化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优化院内转运流程缩短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时间后,可降低转运风险,使患者得到及时抢救治疗,减少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及死亡率。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多为内科疾病,多为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病情发展变化快、发病急、病情凶险,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逆转或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由此可见,缩短急诊患者转运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

APACHEⅡ评分是目前评价患者预后的客观性标准之一[12],其在重症脑血管病、多发伤、脓毒症、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肾移植术后、心脏大血管术后、感染性休克、产科危重症、急性中毒等疾病方面均有助于判断病情及患者预后情况[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性生理评分、APACHEⅡ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缩短患者转运时间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主要在于急性生理评分,提示缩短转运时间可让患者得到更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改善其基础生理指标及昏迷程度,进而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此外,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是评价医院工作的重要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易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降低护理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缩短转运时间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理解、医院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优化院内转运流程能够缩短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时间,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情恶化率。但本研究样本较少,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急诊科死亡率例数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