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9-06-20 02:57翟新影王文锐
关键词:肠病肠溶片结肠炎

翟新影,刘 冬,王文锐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浙江 平湖 314200)

慢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性肠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多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以腹泻,或粘液便,伴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症状,它病程长,临床治愈率低。笔者采用温肾健脾汤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明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该院慢性结肠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5.5±2.1)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1±0.4)年;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8~74岁,平均(46.0±3.2)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4.0±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制定《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标准[1],选择临床类型属于慢性持续型、复发型结肠炎活动期,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糜烂、溃疡、水肿等。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属脾肾阳虚型:主证腹泻,大便溏稀,形寒肢冷;次证腹胀腹痛,肢体困倦,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细弱。

1.3 排除标准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肿瘤,肠穿孔,肠梗阻,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对药物过敏、依从性较差患者,合并有其他脏腑功能不全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日4次,每次剂量1 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健脾汤(补骨脂12 g、肉豆蔻9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人参9 g、五味子6 g、黄芪30 g、柴胡12 g、桔梗6 g、枳壳12 g、山药30 g、三七粉6 g、炙甘草6 g,湿热重加黄连6 g、黄柏6 g,脓血便加侧柏炭、槐花炭各20 g、白及12 g,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

依《中药新药的指导原则》[2],治愈:临床症状消退,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已经痊愈。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好转。无效:各项临床症状、肠镜检查均没有任何好转。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n)

3 讨 论

慢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是临床常见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本病是慢性病,易复发,属疑难病种,现代医学对其认识尚未十分明确,临床治疗未取得满意效果。依据祖国医学慢性结肠炎当属“泄泻”、“久痢”、“肠澼”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本病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脾肾阳虚为主,其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亦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认可[3]。探索新的治疗慢性结肠炎方法的问题亟待解决。现代医学主张辨病,祖国传统医学注重辨证论治,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本研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温肾补脾汤治疗慢性结肠炎,方中补骨脂辛苦性热而补命门;肉豆蔻温脾肾,降浊气,涩肠止泻;五味子补肾涩精,收敛止泻;人参味甘而温,能缓中补虚,助阳益气;炒白术甘缓苦燥,温运脾胃,升清阳,为健脾补气之要药;茯苓味甘而淡,补中气,健脾胃;黄芪益气健脾利湿;山药性甘平,补脾气,且兼涩性止泻;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本病久治不愈,患者易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采用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升举阳气;枳壳理气解郁;桔梗开宣肺气,配伍枳壳疏畅气机,发挥提升肺气,祛痰排脓之功,肺气开则腹气通,治疗久泻久痢效果明显[4]。 三七止血化瘀,敛疮生肌,消肿毒。诸药合用,有温阳补肾,健脾益气,愈疡止泻作用。

综上所述,温肾健脾汤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论治,使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结合,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兼治,让慢性结肠炎从根本上得以治疗,即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了长期单独服用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肠病肠溶片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怎么吃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