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健全人格

2019-06-20 06:01刘媛
职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主义人格人生

刘媛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当前,国家提倡“工匠精神”,而其内核应是德艺双馨。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所谓“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这应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宗旨。

笔者对技工院校学生的人格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在平时的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其在培养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商榷。

一、挖掘教材,把握课堂,感染学生

1.利用课文题目,巧妙地进行人格教育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寻梦者》《苏东坡传》等。老师可以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含义,从而起到人格教育的作用。

譬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时,笔者围绕这个题目设计了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二,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第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学生一开始较难找到“拿来主义”的含义,因为文中并不明显,他们只找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这时老师发问:“为什么题目是拿来主义,却不说拿来主义,而是先说闭关主义呢?闭关主义好不好?”有学生这时会说:“闭关主义不好。”师说:“为什么不好?”生说:“因为落后就会挨打。”师说:“那送去主义好么?”带着这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看具体的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送去主义”的结果就是亡国灭种,祸延子孙。这样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请学生总结,明白因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都对国家有害,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那什么是“拿来主义”呢?这时学生们就能很容易找到文中的一个句子“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怎么实行“拿来主义”呢?通过分析语段,学生们知道了文化遗产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白了这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下代购热潮,化妆品、药品等都是外国的好么?这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在大家思想的碰撞下,学生们明白了,不要过分迷信外国的东西,要独立思考,有主见,挑选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2.通过作者介绍进行人格教育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都知道讲究“知人论世”,而每位作家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本值得我们体味的书。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作者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的介绍,这也可以有效地教育学生。

譬如:在教授苏轼的《前赤壁赋》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苏轼的一生,他虽二十岁就考上了进士,之后还成为了北宋的文坛领袖,但是他的仕途却非常不顺利,几次三番因为与当政者政見不合而被贬谪,然而他却总能自我排解,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去生活,让人钦佩不已。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正被朝廷贬谪。这篇文章正是表达他虽然屡遭失败,但仍能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通过对作者的人生经历的介绍,学生自然明白: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论是凡人还是伟人,都会有人生的低谷和辉煌。古人说“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引导学生学习作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每位作家的人生其实都是一部深刻而耐人寻味的书,通过丰富这些作者人生经历的介绍,学生能感悟人生,学会勇敢地面对不幸与挫折,在逆境中坚强地成长,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3.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悟自省

“文学即人学”,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

例如:在教授鲁迅的小说《药》时,我们把小说中的人物大致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愚昧麻木迷信自私的普通百姓;一类是凶残暴虐的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一类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而战斗的革命者。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学生们看到了“国民劣根性”:自私、冷漠、跟风等。这时,我们可以联系现实,在生活中不能像文中看客一样自私冷漠;也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独立思考;要有正义感,相信未来是美好的。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感悟、反省,从而得到启发,进而提高自己。

4.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健全学生的人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老师只是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准备、自己活动、自己感悟,整个过程主要都是学生自己操作。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让他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展现个人的魅力,这样就能满足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增强自己的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

例如:我们要做一个以“青春诗会”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自己选诗,自己布置会场,自己安排节目,自己朗诵,互相交流。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朗诵能力。在活动中,有的学生选择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有的选择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的选择了李白的《将进酒》……学生们在活动前反复朗诵练习,在会场上饱含感情地朗诵,既感动着自己,也感染了其他同学。会上大家感受到了毛泽东的豪情壮志,激情满怀;普希金的谆谆教诲;李白的豪放不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比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如端午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生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既能增长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在这些自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已经接受了自我人格教育。

二、通过写作,沟通情感,培养人格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写作是心灵的表达,作文的过程可以看做是用笔展现自我人格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格,作文教学也不容忽视。目前,技校生作文的现状较差,或者是表示没有东西可写,不会写;或者是拿篇优秀作文来抄;或者是胡编乱造,谎话连篇……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用心体验生活、流露真情实感,让学生会作文、会做人。

猜你喜欢
主义人格人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新写意主义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近光灯主义
人生中的某一天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独一无二的你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