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9-06-20 06:01李海燕安玉环
职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校学生手机利弊

李海燕 安玉环

摘 要:本文就技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使用手机的利弊,探索如何让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网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而非被手机利用,为避免手机危害而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技校学生 手机 利弊 应对策略

手机,这个家喻户晓的时代产物,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通讯工具出现在千家万户中,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手机作为一种新的时尚,几乎所有技校生都在使用它。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何权衡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呢?

一、手机的“利”

1.取代了有线电话

可方便联系亲朋好友,外出游玩或是遇到危险时,打电话或发短信可保护自己;有事可以给同学打电话,方便交流。

2.打败了计算机

现在大众使用的基本都是智能手机,家庭店铺好多都有Wifi,流量也很便宜,极大地满足了大家上网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快捷地解决不断冒出的疑问。

3.替换了电子词典

外语不会怎么办?用手机下载词典、翻译软件等马上搞定,若是用着不顺手还可以有其他软件替换,十分方便。

4.代替了闹钟

手机的时钟功能也很强大。点开此键,映入眼帘的就是设置闹钟功能选项,几点几分,开关,是否稍后提醒,要不要重复,哪天重复等,更重要的是铃声可以变换自己喜欢的音乐,让你愉快地从睡梦中醒来。

5.照相机、摄像机被普通人遗忘了

现今的智能手机都具备相机功能,照片、视频、延时摄影,连美颜功能都有,这可是现代姑娘们的刚性需求。自拍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专业的照相手机相当的火,只要从口袋里拿出来就拍,即兴发挥。照相机、摄像机却做不到。

6.日历、手表、计算器

这些日常生活必备的都已经集成在手机里了,而且非常贴心的放在屏保页,年月日,时分秒唾手可得。

7.MP3、MP4及录音机、影碟机等已经被淘汰

音乐手机是某品牌商家手机的代名词,可见其音乐功能之强大,无论是听音乐还是看视频,声音的质感、震撼力、立体声效果是大众追求的热点,这也是生产厂家技术革新的方向。

8.游戏机彻底落伍

游戏功能是学生比较青睐的手机娱乐项目。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各种手游层出不穷,几乎热播一部古装电视剧,期间植入的广告就是其同名手游。

二、手機的“弊”

手机为学生的生活增添很多乐趣,但它也有很多弊端,不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

1.影响身体健康

(1)坏掉颈椎。长期低头看手机,注意力都集中在手机屏幕上,导致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颈部肌肉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肌肉由弹性变形转变为永久性的塑性变形,再难回弹。每天的大量时间都玩了手机,就根本找不到进行跑步、打球等课外活动的时间,日复一日使得学生们的体质逐渐下降。

(2)损伤眼睛。初来技校的大多数学生的眼睛都很好,每个班只有几个戴眼镜的学生。自从来到技校,有的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手机不离手,两三年过去了,他们配上了现在流行的大框眼镜,还为此觉得很骄傲,以为很时尚。其实他们内心很清楚,眼睛已经受到了手机严重的伤害。

2.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1)攀比心理。班里某一个学生换了最新款手机,不少学生看着眼红,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要求家里购买;还有些学生喜欢比比看谁的手机功能多,款式新,价位高,网速快,声音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若家长不同意买新手机就又哭又闹,拿不上学作为要挟,严重地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

(2)产生焦虑。“老师,我的手机忘家里了,我必须回去取一趟!”“别去了,马上要上课了,中午回去再拿吧。”“那绝对不行,我没有手机会发疯的!”学生边说边着急地往教室外面走。

学生过分依赖手机,深陷其中,如果一旦离开手机,或手机没电、信号减弱,或微信、来电太少,情绪就会低落或烦躁不安。

(3)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们在上课,几十部手机放入手机袋中,只要有一部在闪烁或是振动,更不用说响铃,全班学生就都坐不住了,学生在想:“是不是我的手机?”“是不是谁找我?”这时候就还有学生从座位上下来去摸摸看看自己的手机,一看不是自己的,再依依不舍地回去。这时候再想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犹如覆水再难收回。

(4)社交障碍。QQ、微信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会严重受损。

3.容易耽误学业

(1)打着学习的旗号休闲娱乐。手机对学习有利的功能很多,那到底有多少学生在用手机帮助自己学习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某一个班的学生(都是男生)下发了自己设计的一份《手机使用途径调查问卷》,完成整理统计得出:58.2%的学生玩游戏(包括大型游戏和小游戏),19.5%的学生发微信聊天,有15.8%的学生看电影电视剧,其余6.5%有看小视频、浏览网页、下象棋等。

(2)恶性循环。还有些学生经常在晚上写作业时经不住诱惑,一发不可收拾地玩手机直到半夜,身心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进而影响到第二天出勤和听课效率,甚至影响到作业和考试,受到老师批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手机渡人,也会害人,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手机,不能否定其一。经过利与弊的权衡不难发现,手机并无好坏,关键是如何让学生们利用手机的优势,尽量避开它的弊端,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学校责任

学校应该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手机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有利的,但是过度依赖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首先,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倡学生不带手机上课。

其次,学校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放下手机,切实开展技校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人際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满足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渴求。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手机过度依赖的危害;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吸引学生对手机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兴趣上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后,对于手机依赖成瘾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参与到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当中,逐渐消除其手机成瘾问题。

四、家庭责任

技校生这个阶段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但发育尚不成熟,对新生事物比较好奇,再加上自制能力欠缺和分辨能力有限,这是导致总按手机的主观原因。而身处不利的家庭环境也是导致孩子放不下手机的客观原因,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1.家长要履行监护职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监护人,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和谐。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或者爱打麻将等,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三餐给钱出去买着吃,学习靠自觉,对孩子的监督管理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孩子要提出陪伴的要求,就会塞给一个iPad给孩子,然后忙自己的,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以电子产品为伴了。找到原因所在,家长就应该抽时间陪孩子,控制使用手机的内容与时间,要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起到监管作用,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监督是必要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一味地打骂孩子是要不得的,这样会伤了孩子的心,产生逆反心理。爸爸妈妈应该多多陪伴、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倾听孩子的所见所闻,多倾听孩子心声、了解他的所需所求。这样就容易让孩子把家长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不总是以手机为伴。

3.家长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

爸爸玩着游戏,妈妈看着电视剧,还督促孩子别玩手机了赶快去学习,孩子能服气吗?所以一方面家长增加和孩子沟通互动,跟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带孩子出去散步聊天、增加彼此了解,可以找到很多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可以和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等,孩子一起转移注意力,通过培养更多爱好,相信孩子也就不会天天盯着手机了。

五、社会责任

技校生手机依赖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网络本身很强大,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能。但总有一些非法精神毒品站在网络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撒野,毒害了多少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整治网络违法或违规行为。特别是遇到了棘手的特殊情况,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青少年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方面的特长,社会教育组织机构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

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分析、应变能力,辨识网络信息真伪,运用手机强大的网络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网络,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手机,而非被手机利用,才能让技校学生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要求。只有精心培养好祖国的这些蓝领英才,才能让家长更省心,老师更安心,社会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更放心。

参考文献:

[1]潘秀,韦学武.浅谈如何引导中小学学生正确使用手机[J].教师,2016(13).

[2]史为恒.大学生使用手机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6(3).

[3]马斌,马潇萌,朱记伟.手机过度使用危害及影响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实证[J].中国电力教育, 2011(29).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校学生手机利弊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关于合理运用小游戏促进快乐课堂构建的调查与研究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例谈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浅议如何提升技校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校生心理特点与管理研究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