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探寻高效语文课堂的最佳路径

2019-06-20 18:49周震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蝴蝶谷导游西瓜

周震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投入学习,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基于任务的学习,就是“任务驱动式”学习。它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推动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任务驱动式”学习,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发挥学生在全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是教学全过程的咨询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应当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当学生不够主动时,教师要组织他们积极探索;当学生完成基本任务之后,教师可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完成任务。

一、任务内容设计有趣,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内容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思维水平的差异性、层次性的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都有兴奋点被激活的时机。

【案例1:习作指导“吃西瓜”教学片段】师:观察半分钟,请你说说西瓜的颜色、外形,以及你所知道的吃西瓜的感觉。

生1:瞧,这西瓜圆滚滚的,活像一个胖娃娃。多可爱啊!看着,看着,我仿佛尝到了它那甜甜的汁水,有沙沙的味道。

师:说说你们此刻的心情。

生1:我垂涎欲滴,快分给我们吃吧!

生2:我肚子里的虫在“咕噜噜”叫了。

师:快吃呀!别不好意思。请你再仔细看看别人是怎样吃的?

师:抢西瓜时是好汉,希望我们过会儿说西瓜、写西瓜时也是英雄。为了帮助大家写,老师把大家刚才吃瓜、抢瓜、品瓜的情景给拍摄下来了。同学们可以先看录像。请注意观察别人的神情,同时回忆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

在这节习作指导课上学生犹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动中。“看瓜说瓜、分瓜品瓜、抢瓜写瓜”每一个任务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看得“垂涎三尺”,吃得“酣畅淋漓”,说得“不吐不快”。这样的习作指导课,没有刻意的写作方法指导的痕迹,而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任务,调动学生情感,激活学生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任务目标设定有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和价值。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设计任务目标要适切,既不能过低,也不能拔高,而应该是在“跳一跳就够得着”的范围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案例2:《台湾的蝴蝶谷》教学片段】

师:通报一个好消息,由于游客众多,蝴蝶谷景区要招聘一批导游。只要能闯过“三关”,你就可以成为特约小导游!

师:开始进入第一关——蝴蝶谷位于什么地方?

生:蝴蝶谷位于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进入第二关——说说蝴蝶谷的名字的由来。(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交流)

师:最后一关:蝴蝶谷内有哪些迷人的景象?可以用演一演的形式。

…………

师:恭喜你们闯过“三关”,成为蝴蝶谷的特约小导游,游客们正等着我们呢!小导游们,该怎样介绍呢?

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蝴蝶谷,既内化了文本知识,又活化了表达语言,完成了由吸纳到倾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已有的知识水平等情况有了很深的了解,恰当地设立任务目标,正是因为有了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存在,教学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三、任务难度推出有序,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层次性,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遵循思维的渐进性和由浅到深的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设计的学习任务除了包含基本任务,还要包含任务的可扩展点。

【案例3:《草》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耐,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草》这首古诗,我来背给你听。

师:我以前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说错了,它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嘛!野火烧不尽,春……哎,后面是什么来着?

生:春风吹又生!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奶奶没有文化,耳朵还有点儿背。

生:奶奶,我背《草》这首诗给你听。

师:有那么多的花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因为……因为草生命力顽强,野火把叶子烧光了,第二年又长出来。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啊?

生:奶奶,这是说草原上的草很茂密。

师: 一岁怎么会一个窟窿啊?(众笑)

生:不是“窟窿”,是“枯荣”。奶奶,枯,是干枯;荣,就是茂盛。在春天和夏天时,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于永正老师的这一个经典课例,将背诵任务独具匠心地设计成三个不同纬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从单纯性的记忆背诵逐渐转化为理解性背诵,“妈妈”“哥哥”“奶奶”这三种角色先后的“出场”次序,也正是三个不同梯度的学习任务的推出次序。这种极富戏剧色彩的教学任务充满了智慧,学生收获的岂止是背诵,思维也在教师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堪称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个里程碑。

“任务驱动式”学习,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为主的多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在教師的激发下,“我想要做什么”——“我立即可以做什么”——“我如何把它做得更好”,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教师的任务则是“激发——答疑——再激发——再答疑”,由学生的“索”来教,从原来的主动变为被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又可因材施教,让学生亲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甘露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蝴蝶谷导游西瓜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蝴蝶谷
巧切西瓜
土耳其蝴蝶谷:未被玷污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