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带来的隐性负向影响与消解

2019-06-25 02:35郭金鑫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

郭金鑫

【摘   要】 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类似信息技术等信息化的手段也在不断地被完善,在这个完善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不再单一化。思想政治教不仅仅局限于以前传统上的导向性、规范性等正向化功能,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一些被我们忽略的隐性负向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隐性负向影响

The recessive negative influence and dispelling of Informat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not only provides new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but also changes the way of life and thinking of peop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constantly perfected. In this proc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constantly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 longer unit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orient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other positive func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me implicit negative effects that we ignore are also gradually being ignored. "surfacing".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ization; recessive negative influence

1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中学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最初以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为主要目标的建设阶段和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发展阶段,到后来以为实现中国梦为核心的创新阶段。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新中国建立前夕,这个阶段我们称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萌芽和雏形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当时局势的影响,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只能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实施相应的课程。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个阶段我们称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立和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由于新中国的成立,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得到了调整与统一。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序幕,打开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全面改革与创新的大门。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全面改革与创新阶段。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时候我们开始了自主研发与建设互联网的阶段。1998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阶段。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隐性负向化影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中学(包括初中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的性格、认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期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1  教育的隐性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隐形功能与显性功能相伴而生,它们都是根据教育的呈现形式而提出来的。对教育的功能所做出的分类。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教育活动指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与预期目的相一致的结果。[1]教育的显性功能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计划性,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等。教育的隐性功能则是伴随教育的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打破了公平接受教育的原则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等,教育的隐性功能一旦被发现并且有意识的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功能[2]。

教育的负向功能和教育的正向功能是一对共存的概念,它们两个是相伴产生的。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个体和社会发展进步,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育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等。教育的负向功能则与正向功能刚好相反,它是指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传递落后保守的文化传统等。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我国历史时期,教育的积极作用总是大于消极作用,因此,教育的负向影响总是被人们忽视。

2.2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隐性负向影响

隨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而且教育的信息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我们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更加专业化和具体化。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甚至阻碍着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隐藏在暗处不易被人发觉的一些隐性负向影响。

2.2.1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影响  中学生(包括初、高中生),年龄大概都在11-18岁之间,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随着年龄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增长,他们渴望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渴望寻求独立自主、渴望得到别人注视得的目光,但是此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信息化的教育在带来大量的学习资源外亦渗透了一些不良的西方多元价值观。一些学生长期在一些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导致理想和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模糊与社会责任匮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2.2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对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这种便利是相对而言的。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改变以往课堂形式单一的局面,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的教学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了“绘声绘色”的程度,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些教师对基本功的重视程度,有时候甚至是对多媒体产生了依赖的心理,以至于达到没有多媒体就无法正常授课的程度。

2.2.3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对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影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我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当正视信息化对伦理道德所带来的的挑战。信息化带来的是社会资源的一个共享,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的一切都无所遁形,在主动或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的信息被自动采集,而且,经由大数据技术收集的信息可以进行交叉、重组和关联操作,由此,个人的隐私权问题成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伦理隐患。在网络时代,对个人的信息收集还未形成关联集成,以个人为中心的隐私保护还未僭越伦理范畴,而大数据挖掘产生的信息关联集成颠覆了这一思想。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时,涉及到一些知识的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虽然信息化的优势之一在于其全面性,但全面性势必带来知识的“混杂性”问题,这就容易产生知识质量不高,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效果的弊端。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隐性负向化影响的消解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隐性负向影响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埋藏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提防这些负面的影响对我们的学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3.1  规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原则

3.1.1始终把“社会主义”放在首位  我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我国的国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道路。我们必须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自觉识别和抵制外来的文化糟粕,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3.1.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使我们的教学不在拘泥于课堂授课这种形式,线上教育也成了教师授课的“阵地”。课堂教育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存在一定的遗憾,恰好信息化带来的线上教育可以其自身强大的包容性弥补这个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说线上教育就是完美无瑕,一些在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线上教育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有的放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的变通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

3.2  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方法

3.2.1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素养  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导者的地位,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指导,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课不仅仅只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它还起着对学生“三观”和对世界认知的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学校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养的培训,督促思想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相关教育知识、教育技能的学习。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使其在思想政治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应对自如。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只有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那么这个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意义。因此,必须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素质,让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并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受教育自身的认知能力。

3.2.2丰富和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渴望与外界交流,渴望探索发现新鲜的事物,根据他们的这个心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除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来授课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的学习方式。例如学校设置专门的网站,每天更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新闻与事物,让学生在浏览网站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的熏陶。其次,还可以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给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指导与帮助。另外还可以开始“留言墙”能够让学生对学校的建设提出意见,这样不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也增加的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3.2.3健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   要健全基础设施的投入机制,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正常实施的硬性保障,健全的管理体制既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要健全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保护机制,学校应当设立仅供师生使用内网,防止外界不良信息的渗透与侵蚀。

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机制。建立民主、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体制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4  结语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它也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困扰。因此我们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坚决的抵制外来不良诱惑。

参考文献:

[1] 李晓卿. 对器械体操器械原始功能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1.

[2] 黄欣荣.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6-53.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水利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如何构建交通信息化的防护墙?
法律为信息化护航
医院会计信息化 路怎么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