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背景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再思考

2019-06-25 02:35刘紫薇刘潞孙青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背景经济

刘紫薇 刘潞 孙青霞

【摘   要】 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关系的反应,是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因素和最终解释变量。学术派与社会学派两派的研究名目繁杂种类众多,但其最终结论都指向了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肃清了残余文化影响的新意识形态背景将主导经济发展二是古今交融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将相互作用。进行意识形态背景的研究将有助于探寻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意识形态;经济发展

Rethinking on the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  Ideology is the reaction between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is the key factor and final explanatory variab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cademic and social schools, but their final conclusions point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deolog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deolog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that the new ideological background, which clears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idual culture, will domin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econd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mixed ideolog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background will help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ide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ideology; economic developmen

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源自对当前研究形式的思考,写作将讨论意识形态背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均为讨论当前国家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对意识形态于经济发展影响进行研究。如云南财经大学黄国桥教授在研究中表达的对英国善于核算成本,美国充满创造力,致使经济发展,中国不愿向外国学习,导致经济落后的观点。 [1]即是脱离了意识形态背景提出的观点。本文依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S.兰德斯在作品《国家的财富与贫穷》中对各国的经济发展的文化影响进行讨论。[2]预期将得到肃清了残余文化影响的新意识形态背景将主导经济发展,而古今交融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将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篇文章的发表,可能会改变近两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思考。

1  对于经济发展的回顾与评论

目前学界对经济发展理论一直围绕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索。在研究这两个问题时应剔除所有弱相互作用因素的干扰,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本质,这样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经济发展的分析一般从经典案例出发。在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会选定特定的事例作为研究背景,如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艺术创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量化的指标如GDP增长率,人口识字率,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对于中国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工业基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农业地区则是负面作用。[3]

在本文看来,意识形态是主导了经济发展的增长与经济如何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和最终解释变量。我们将研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不同的意识形态是如何为主导或影响经济发展的。或者说,是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推动了其政治形式、经济结构以及人口组成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影响。

2  意识形态背景的内涵与特质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人为划分的一种观念的集合。最早是由孔狄亚克的学生特拉西(Antoine Distutt  de Tracy)创制了“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 [4]。

3  意识形态背景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解释

此处以现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作为研究案例。举例来说,此两种意识形态下的经济发展,比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举例论证的例子,既能够保证学术派研究的严谨性,又具有社会学派的通俗性。在进行学术探究的过程中,又保证了观点的传播。

首先是社会主义代表。其发展建立在清除了固有文化影响的基础上的。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象征: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此时,意识形态背景主导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形势,自然也就主导了这个国家的經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强调主导,即是以全新的,不存在于过往意识形态中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学者綦军在研究中表示:中国社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迅猛地进入了模式化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从而模式化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形态已完全确立。[5]显见,自此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始终由意识形态主导,在数十年的发展之中均由意识形态把控方向。

其后是资本主义代表。资本主义的发展则是具有代表性的在不断发展经济中,不断的充实丰富起意识形态内涵的过程。以往的世界近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提现的经济变革。[7]因而此处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已具备了成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背景。学者向荣研究认为:15,16世纪是英国封建主义瓦解、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时期,这一转变并没有导致传统主义文化的自然消失。[6]易知,作为西欧道路的主要代表,英国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是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了民众意识形态的改变,进而导致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

可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无不显示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同样的,西方从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演变到后来的帝国主义,再到现在发达的现代主义。则是意识形态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典型过程。

综上所述,肃清了残余意识形态影响的新意识形态背景将主导经济发展,而古今交融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将起强相互作用。而不论是意识形态主导经济发展,还是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相互影响。其最终目的还是探寻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为将来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

[1] The Unbound Prometheus[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7-1.

[2] 黄国桥. 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A].晋云. 云南: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 10-13.

[3] 李小建,张晓平,彭宝玉.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A]河南:地理研究, 2000. 225-233.

[4] 俞吾金.意识意识形态:哲学之谜的解答[J].求是学刊,1993, (1):3-7.

[5] 綦 军. 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A].葛鑫. 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 29-34.

[6] 李伯重.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A].仲伟民.北京:历史研究,2000. 116-126.

[7] 向 榮. 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A].张琳. 湖北:武汉大学学报,2000. 382-387.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背景经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经济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