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9-06-28 11:54赵红艳叶洪光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挑花肌理苗族

赵红艳,叶洪光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赵红艳,叶洪光*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装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具有独树一帜而鲜为人知的艺术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贵州苗族挑花背扇图案中提取纹样元素,再经过相应的艺术手法重构将纹样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研究认为:首先,从贵州地区苗族挑花背扇纹样的提取来看:一方面其纹样种类按题材内容可划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几何类和人物类四大类,多样的纹样题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图案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其纹样造型均是将现实中可见的形象经过苗人的想象变的抽象化因而极具艺术感,其抽象化的处理方式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次,从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重构的角度上看,元素可通过增强量感的重复构成法和增强质感的肌理构成法两种方法进行重构处理,从而丰富纹样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应用

贵州苗族背扇,是苗族妇女用来背负和包裹幼儿的背带。其造型一般由背扇心、背扇脚(又称背扇尾)、背扇手和盖帕等部分组成(图1)。背扇心常见的约50cm2;背扇脚一般长于背扇心;背扇手是10~15cm宽的长带;盖帕一般等宽或略宽于背扇心,天晴下雨都用它来遮护小孩的头部[1]。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挑花背扇的功能性已被现今市面上玲琅满目的现代幼儿背带所取代。但其绚丽多彩的图案作为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苗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呈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而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以实现活态传承。目前学术界关于贵州苗族背扇图案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贵州少数民族背扇》[2]一书,其按照工艺对贵州地区少数民族背扇进行了分类收集与整理,但缺乏对其图案元素的深层次探究。此外还有一些论文从艺术特征、宗教信仰的角度对其图案进行分析[3-7],但未从纹样元素提取与重构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以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的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纹样元素的提取和重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实践,力图深入探索苗族挑花背扇图案与现代服装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图1 苗族挑花背扇结构图(笔者绘制)

一、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元素的提取

苗族挑花背扇图案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复原与传统一模一样的原型,更多的是要将传统的挑花背扇图案元素运用其中,通过现代的形式进行传承[8]。在这个过程中,对图案中的纹样元素的提取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贵州省辖区内大部分地区都有苗族挑花背扇的存在。笔者在《贵州少数民族背扇》一书的基础上,对其中7个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共计48件苗族挑花背扇的图案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整理。按照题材内容将其纹样划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几何类、人物类共四大类,如表1所示。植物类纹样主要有牡丹花纹、鱼骨花纹、南瓜花纹和石榴花纹,分别从6个地区共计33件挑花背扇图案中提取,占总数的69%。动物纹主要有狮子纹、鱼纹、鸟纹、蝴蝶纹和龟背纹,除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它地区共有9件挑花背扇中有动物纹,其中又以蝴蝶纹居多,因为苗族人认为苗族的诞生是由枫木演变成蝴蝶,蝴蝶繁衍出人类的祖先并养育了他们,苗族人与蝴蝶之间有着血缘关系[9]。因此蝴蝶纹是苗绣中最被钟爱的题材。几何纹主要有八角纹和几何碎花,共有18件,占总数的38%。此外还有青年男女人物纹,这类的纹样不多,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挑花背扇上看到。总体来看,以花卉为代表的植物纹样是苗族挑花背扇中最常见的题材,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苗族手工艺人们喜爱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运用挑花的形式记录下来。而苗人大多又住在风景如画的地区。优美的风景给苗人带来了丰富的花卉素材。且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纹样,都不是将现实中可见的形象原封不动的拿来应用,均是经过了艺术处理。使之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特点,有可能是基本的外轮廓,也有可能是事物身上最独特的一个特征[10]。但又变得更加抽象化或者简约化,从而更具装饰性。

表1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分类与提取

二、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纹样元素的重构

贵州挑花背扇图案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传统的构成方法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门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推进与发展,所以对其原有的元素进行重构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强量感的重复构成法

重复构成法指的是以前面提取的纹样基本形为一循环单位,进行反复连续组织的一种构成方法,其骨骼和基本形皆具有重复性质,其又可分为绝对重复和近似重复[11]。重复构成可增强画面的量感,且又具有强烈的秩序感。

统一基本型的重复可以使设计产生一种绝度和谐的感觉,以从贵州苗族挑花背扇中提取的牡丹纹为例2-(a),将其完全重复形成图案2-(b)画面整体是和谐统一的,但也有一种单调感。为了打破这种感觉,可在基本单位纹样之间适当的加以变化。方法有二:①在单一的纹样重复中填入其它纹样,增强画面的丰富性。如图2-(c)所示,在牡丹花纹重复的骨骼间隙中加入苗族挑花背扇中的几何碎花纹,使的画面更加饱满。②改变基本形而形成若干近似的形象,成为近似基本形。近似基本形重复构成的画面能产生一种寓“变化”于“统一”中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如图2-(d)所示,虽然水平的重复骨骼没有改变,但是对单位基本形稍作变形,整体上看就有了微妙的律动感。

图2 重复构成法形成的重构效果(笔者设计)

通过重复构成形成的图案应用在服装中时,一般有四种方式:(1)整体应用。由于整体应用的图案面积较大,因而视觉上装饰效果明显。此外,单位图案大小和图案密集程度的变化都会使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有所不同。如图3-(a)所示,连续的纹样装饰了整个连衣裙的裙片,十分醒目。且重复构成的方式使的画面极具量感,给人壮观而和谐的美感。(2)局部装饰。局部装饰看似随性自由,其实也需要根据服装的外轮廓形进行装饰部位的把控。例如图3-(b),不对称的裙摆,使得连衣裙右部更具有量感,而为了保持整体画面的均衡,则将图案装饰在左边的腰部上下。并通过将纹样放大和缩小,使其富有变化,从而增强画面的节奏感。(3)应用于服装结构分割部位。如图3-(c),将重复构成的连续牡丹纹样装饰在上衣于裙子的分割结构线上,使的原本直板单调分割线被纹样掩盖,同时又像装饰腰带一样让纯白的面料多了一抹色彩,多了局部的细节。(4)应用于服装的边缘部位。图3-(d)中所示的是将牡丹花纹装饰在连衣裙的领边和下摆处。打破了原本的单色的沉闷,形成了类似于镶滚装饰效果的花边缘饰,极具韵味。以上四种重复构成的应用方法,前两种适合借助印花的工艺手法予以展现。因为图案面积较大采用传统的挑花工艺是很难实现的。此外印花可以降低成本,适合以开拓市场为目的服装产品开发。后两种除了可用印花外,采用传统挑花工艺或是其它绣种予以应用均可,但其成本要远大于印花,更适合于高端定位的服装。

图3 重复构成的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笔者绘制)

(二)增强质感的肌理构成法

肌理构成法指的是让图案表面形成纹理。所有物质都有表面,不同的物质的表面有着不同的纹理,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其又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触觉性肌理是可用手触摸到的肌理;视觉性肌理为表面虽光滑,但视觉上令人感觉到特殊的凹凸感或粗糙感的肌理[12]。肌理的形成能使得平面的图案更具有质感。由于肌理所体现的是一种材料状态,因此在肌理构成中,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触觉肌理角度来看,各种物质材料状态不同,会构成不同的触觉感受。例如触摸PVC面料时,会给人一种光滑硬挺的感觉。但当触摸提花面料时,相较于PVC材料的质感,则更有起伏变化,更加粗糙。以此为灵感,笔者将贵州苗族挑花背扇图案中的鱼纹,通过肌理构成法进行纹样的重构。如图4所示,笔者将前文中所提取的鱼纹,借助亮片拼贴成立体的造型。通过颜色的变化、圆形亮片的层叠改变了原本的平面的图形,使其从二维转化到三维。平面的图案演化为立体的装饰,增加了表面的质感,装点在前胸位置,给整个半透明材质薄纱长裙增加一抹重色点缀,同时,亮片所形成的光线反射效果,使的整体装束显得雍容华丽。除了使用亮片,还可通过钉珠塑造立体造型,二者皆是法式刺绣中最常用的材料,主要用于高级时装及奢华成衣。

图4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鱼纹在服装上的应用(笔者设计)

图5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南瓜花纹在服装上的应用(笔者设计)

从视觉肌理的角度看。不同的材料因物质属性和组合状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感受。而同一种材料也会因组织形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贵州苗族挑花背扇中的图案采用传统的挑花工艺,一针一线挑制而成,形成的图案有一种质朴美。而在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为了节省工时、节约成本,可将提取出来的苗族挑花纹样抽象画、简约化的处理,通过印花的方式展现在服装上,但与笔者前文所提到的重复构成法的应用方式有所不同的是,为了实现纹样的视觉肌理效果,需要将纹样进行一定的肌理化处理[13]。如图5所示,笔者从印章肌理中汲取灵感,把苗族挑花背扇中的南瓜花纹从多色转化为单一的中国红,在纹样上增加粗糙的纹理,使纹样形成凹凸有致的印章效果。同样采用数码印花的方式,所形成的图案较之于前文中的重复构成法,触觉上虽没有改变,但是视觉上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整个设计富有中国韵味,又不失时尚趣味。

从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相统一的角度看,有的材料给人的感觉在视觉上和触觉上是一致的。例如蕾丝面料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给人带来一种柔软感和细腻感。因此,笔者尝试应用网眼组织的蕾丝面料,以前文中提取的苗族挑花背扇中的几何碎花纹为蕾丝面料组织的基本形。摒弃纹样原本的彩色,形成单一的黑色蕾丝面料(图6)。由于蕾丝面料本身较为柔软,可以亲肤使用,且半透明的网眼组织能形成若隐若现的效果,与简约时尚的包臀短裙搭配,显得十分性感成熟。与前文中的利用亮片塑造立体的鲫鱼造型和利用印花形成印章质感的南瓜花纹有所不同,前两者均是以装饰性为重,在触觉或视觉上让人感知材质状态。但是以几何碎花为基本形形成的蕾丝面料一方面发挥了装饰作用,让平面的面料富有细节的变化,这样即使款式简单,整体也不显得单调。另一方面又发挥了其实用性,即实际可穿。

图6 贵州挑花背扇几何碎花在服装上的应用(笔者设计)

三、结语

贵州苗族挑花背扇的实用性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已经被功能更加完备的新型背带所取代,然而背扇纹样作为苗族历史文化的生动反映,其独特的装饰作用和审美特性经久不衰,依旧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鲜活力。首先其纹样题材具有植物、动物、几何和人物四大类别,丰富多样,能为服装的图案设计提供的广泛的素材。其次将苗族挑花背扇纹样素材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进行相应的重构处理,主要方法有增加量感的重复构成法和增加质感的肌理构成法。两种方法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对纹样在服装上的应用进行设计实践。通过纹样的提取和重构两个阶段,将传统的贵州苗族挑花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为苗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铺路,同时,也为苗族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马正荣,马俐.贵州少数民族背扇艺术[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17(4):10-18.

[2] 马正荣,马俐.贵州少数民族背扇[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77.

[3] 任晓波,李纶.初探贵州苗族背扇图案[J].前沿,2013,(16):169-170.

[4] 刘天元,陈星,陈大好.苗绣背扇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8,(4):26-29.

[5] 音月.永恒的母爱温暖的艺术———贵州少数民族背扇艺术赏析[J].中国美术馆,2005,(8):109-112.

[6] 王欣.贵州少数民族背扇艺术的价值挖掘与传播———以艺术动画短片《背扇》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2,26(2):100-104.

[7] 赵江浩,赵明.宗教信仰对西南少数民族背扇纹样的影响[J].设计,2017,(11):31-33.

[8] 曾婉琳.回归的借鉴: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61-62

[9] 耿佳盈,王坤茜.苗族的蝴蝶纹研究及其美学应用[J].名作欣赏,2016,(23):103-104.

[10]张圣婷,李克瑜,刘卫.黔东南苗族挑花图案研究及设计应用[J].设计,2017,(11):75-77.

[11]张树新.服饰图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93-200.

[12]洪兴宇.平面构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63-71.

[13]徐慧玲,冯玲玲.数码印花肌理纹样在服装上的应用研究[J].服饰导刊,2018,(1):64-68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Patterns of Cross-Stitch Beishan of Guizhou Miao Nationality in Fashion Design

ZHAO Hong-yan, YE Hong-guang

(School of Fash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he unique artistic value of cross-stitch Beishanpattern of Guizhou Miao Nationalityis not well known until now.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were adopted in thispaper. The pattern elem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cross-stitch Beishan of Miao nationality in Guizhou and then were appliedto fashion design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artistic techniques. The author holds the opinions that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the extractionof patterns of cross-stitch Beishan, on the one hand, the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plants, animals, geometry and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theme and content.Diversified patterns provide rich materials for the pattern design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On the other hand, its abstract patterns modellingcome from the figuresin reality, which reflects the rich imagination of the Miao people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modern clothing design. In addition,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the reconstruction ofpatterns of cross-stitch Beishan. The elements of cross-stitch Beishanpattern of Guizhou Miao Nationality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the repeated constitution method of enhancing sense volume and the texture composition method of enhancing texture, which enriches the expression form of pattern elements applied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Guizhou Miao nationality; cross-stitch; Beishan; pattern; application

通讯作者:叶洪光(1971-),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服饰文化遗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7FH04829).

TS941.2

A

2095-414X(2019)03-0027-06

猜你喜欢
挑花肌理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感受肌理
挑花看“妹”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
论花瑶挑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