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2019-06-28 02:27
环球人物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北京高校改变命运科目

1977年12月9日、10日的高考,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报考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1万。参考者有工人、农民、干部、下乡及返城青年……图为1977年,北京某高考考点,考生在认真答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是在1952年,“文革”开始后不久被中断。1977年,一则高考恢复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火焰随之点燃。从此,“高考改变命运”融入青年们的血液中;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学子对世界充满希望,一时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成指导思想;2001年,高考取消“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很多人开始抱着孩子灯下备考。时至今日,高考成为全社会参与的大事,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也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图为1953年、1958年的准考证,标注有全国高考笔试科目: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外国语、地理。还有加试科目:戏剧、体育、美术、音乐等。

刚恢复高考那几年,青年人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图为1981年,不少青年夜晚借着天安门广场的华灯,席地而坐、专心读书。

上世纪90年代,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给考生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但可以上网学习,查成績也更加高效便捷。图为1998年,北京电报局与北京高校招生办公室联合开通了2 4 小时高考成绩查询热线。

高考走过几十年,意义依然重大。每年高考期间,社会动用各方力量予以支持,很多家长也寄予厚望,高考已不仅是“个人期望”。图为2017年6月5日,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校门外,当地警车为送考大巴开道。

猜你喜欢
北京高校改变命运科目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名校阶级论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情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科研人力情况
高考“新科目”
北京高校研发状况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
2008奥运北京高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