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欧阳修讲杨家将

2019-06-28 02:27李开周
环球人物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辽国宋太宗儿子

李开周

公元1051年(宋仁宗皇祐三年),在写完名满天下的《醉翁亭记》之后第六年,欧阳修又写了一篇《供备库副使杨君琪墓志铭》。

“供备库副使”是官职名称,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大内器具储藏库副主任。在北宋前期,这种官职纯为虚职,仅仅表明一个人的军衔——品级属于七品,相当于上尉或少校。“杨君琪”,即杨琪,官小位卑,默默无闻,《宋史》无传,宋人笔记也不见记载。但他出身于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家族,那就是妇孺皆知的杨家将的家族。

传说中杨家将的故事大概是在宋太宗在位期间:有一员老将杨继业,又名杨业,带着儿子们冲锋陷阵,跟辽国打硬仗,不幸遭到奸臣潘仁美暗算,陷入辽军重重包围。杨继业宁死不降,撞死在李陵碑下;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死在乱军之中;四儿子被俘,改名换姓入赘番邦,成为辽国驸马;五儿子看破红尘,去五台山当了和尚;七儿子单枪匹马冲出包围,到潘仁美那里搬救兵,却被潘仁美乱箭射死;只有六儿子杨延昭硕果仅存,接续杨家香火,迎娶柴郡主,生下杨宗保,统领大军继续抗辽。杨宗保娶妻穆桂英,生子杨文广,父子俩都是武功高强,英俊潇洒,每次上战场,必有敌方女将暗送秋波。穆桂英更是女中英豪,智勇双全,带着杨门女将西征西夏,北伐契丹,南平叛乱,大破天门阵,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以上故事大多出自历代文人和传统艺人的加工杜撰,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按正史记载,杨继业确实有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确实叫杨延昭。但杨延昭不是六儿子,而是大儿子。杨延昭的儿子其实是杨文广,而不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孙子、杨宗保的儿子。杨宗保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他的妻子穆桂英当然也是虚构出来的。

欧阳修为杨琪写墓志铭,总共几百个字,其中1/3篇幅都在写杨家将。欧阳修说,杨琪字宝臣,籍贯在麟州(今陕西神木),与胡人杂居。当地盛行骑射,所以杨家世代习武,出了很多武将。杨琪的曾祖杨弘信、祖父杨重勋、父亲杨光扆(音同以),都是守卫边疆的军官。杨继业是杨琪的伯祖父,即杨重勋的亲哥哥。宋太宗在位时,杨继业出任云州观察使(相当于山西大同警备区司令),牺牲于宋辽战役,被追赠为太师、中书令。杨继业的儿子杨延昭,宋真宗在位时被任命为莫州防御使(相当于河北保定警备区司令)。对于杨继业和杨延昭,欧阳修评价很高:“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意思是:杨继业和杨延昭都是名将,死后几十年,英勇事迹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

杨琪也是武官,可惜碌碌无为,“用其从父延昭,任为三班奉职”。也就是说,仰仗着伯父杨延昭的功劳,杨琪才得到了一个低级的军衔。好在杨琪的儿子比较有出息——他儿子名叫杨畋(音同田),字乐道,弃武从文,中了进士,官至三司副使(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龙图阁直学士。

要知道,包拯也做过三司副使,晚年也是龙图阁直学士。杨畋仅比包拯小8岁,与包拯有交往,也跟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以及李清照的外曾祖父王珪、苏东坡的表哥文与可等文坛大腕常相往来。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中了进士的苏东坡和苏辙哥俩参加选官考试,需要在职官员做担保,其中苏辙的担保人就是杨畋。杨畋去世,苏辙还写了一篇《杨乐道哀辞》,予以悼念。

杨畋死后,墓志铭由其至交好友王陶撰寫。他也是先讲杨家将:“公讳畋,字乐道,姓杨氏,其先麟州新秦人。伯曾祖云州观察使业,曾祖保静军节度使重勋,伯祖莫州防御使延昭,忠勇功烈,著在国史。”就是说:杨畋的伯曾祖是云州观察使杨业(杨继业),曾祖是保静军节度使杨重勋,伯祖是莫州防御使杨延昭,这几位都是当朝名将,国史里记载着他们的光荣事迹。

在各种小说、演义和民间曲艺中,杨继业兵败之后头撞李陵碑,壮烈殉国。(戴红倩 / 绘)

杨继业是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杨延昭是杨家将的第二代人物,二人生平事迹在《宋史》《辽史》《宋会要辑稿》以及宋人笔记、诗词里都有记载。

杨继业最初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的大将,本名杨贵重。北汉皇帝刘崇赐他姓刘,改名刘继业。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和宋太宗不断出兵侵扰北汉,北汉小朝廷抵挡不了,请求辽国援助。刘继业跟辽军联手,屡次打退宋军进攻,成了北汉的定海神针。

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以倾国之力亲征北汉,截断辽军援助,占领了北汉首都。刘继业被迫跟随北汉皇帝归降大宋,改名杨继业。降宋以后,杨继业的地位一落千丈,从统兵主帅变成一个小小的边防支队参谋,麾下只有几千人马。

986年(雍熙三年),宋太宗第二次北伐辽国,杨继业带领一支军队孤军深入,没有得到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音同申)的救援,被辽军俘虏,不久牺牲。按《宋史·杨业传》,杨继业与儿子杨延玉一起被俘,宁死不屈,绝食三天而死。而《辽史·耶律斜轸传》则说,杨继业被辽国大将耶律斜轸俘虏,后者质问他:“你原先在北汉做官,跟我辽军联手抗宋,今天却忘恩负义,帮助宋军打我辽国,难道不觉得羞耻吗?”杨听闻此言,“但称死罪而已”,知道理屈,愿意以死谢罪。

《辽史》和《宋史》都成书于元朝,前者主要由辽国遗老编写,后者主要由南宋遗老编写,写到宋辽交战的战绩和战将时,都有可能夸大己方,抹黑敌方。很明显,《宋史·杨业传》突出了杨继业的英雄形象,而《辽史·耶律斜轸传》为了突出耶律斜轸的英雄形象,抹黑杨继业。

那次伐辽,宋军大败,宋太宗灰溜溜地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中原,杨继业被俘牺牲的消息也传了回来。宋太宗既为失去一员爱将而痛心,也为潘美和王侁不加援手而愤怒。他让王侁卷铺盖滚蛋,又剥夺了潘美的三个头衔。后世戏曲将潘美讹称为潘仁美,把他彻底打造成一个奸臣形象。

杨继业的大儿子杨延昭也参与了那次伐辽,但没有被俘。他本名杨延朗,晚年为了避讳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宋真宗捏造出来的一个神仙)名字里的“朗”,改名杨延昭。杨延昭在第二代杨家将里的排行本是老大,但是在整个杨氏家族的同辈兄弟当中,很可能排第六,所以人称“杨六郎”。

杨六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打仗勇敢,冲锋在前,守城也很有韬略。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辽军南侵,杨六郎奉命把守一个小城池,成功地把几万辽军挡在城外。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大军在皇帝和太后率领下再次南侵,杨延昭奉命把守遂城(今河北武强县),抵挡住了辽军的百余次攻袭,受到宋真宗嘉奖。

传说杨六郎娶了后周世宗柴荣的女儿柴郡主。实际上,后周世宗没有女儿。即使有女儿,即使杨六郎真的娶了柴郡主,也不会是他的福气。

传说杨六郎娶了后周世宗柴荣的女儿柴郡主。实际上,后周世宗没有女儿。即使有女儿,即使杨六郎真的娶了柴郡主,也不会是他的福气。因为宋太祖从后周夺得天下,特别提防后周世宗的后人。

周世宗留下3个儿子:柴宗训、柴熙谨、柴熙诲。柴宗训被宋太祖软禁到20岁,突然病逝。柴熙谨和柴熙诲,一个被潘美收养,一个被文臣卢琰收养。不到两年,柴熙谨就在潘美府上夭折。只有柴熙诲长大成人,却完全不记得自己姓柴了。杨六郎作为北汉降将的儿子,如果胆敢迎娶后周皇帝的女儿,很可能像柴宗训等人一样,不明不白地死掉。

最后再说说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杨文广。如前所述,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此人在戏曲里光彩夺目,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他没中过进士,也没中过武举,靠祖父和父亲的恩荫,人到中年才得以做官,并且还是低级武官。范仲淹以副宰相的身份驻防陕西,统管文武,杨文广有幸被召见,收为亲兵。

就在欧阳修为杨琪写完墓志铭后第二年,大将狄青南征,杨文广随军出征。不过那时的杨文广,已经年届五旬,跟电视剧《杨家将》里那个白盔白甲胯下白马的白袍小将,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了。

杨继业

字重贵,出生于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北宋初年,曾在雁门关大破遼军。后在宋太宗雍熙年间的北伐中兵败殉国。传说中杨家将的第一代人物。

猜你喜欢
辽国宋太宗儿子
宋朝版暗度陈仓
打儿子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吕蒙正送瘦马劝谏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忠言的力量
宋太宗自导“写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