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金融冲击下信用卡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

2019-07-01 06:38付蔚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用卡对策

付蔚

摘要:互联网金融影响着人们的支付习惯,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信用卡作为传统的消费信用工具,在当前仍保留怎样的优势,又存在何种劣势,如何应对来自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挑战,是银行正在并持续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信用卡相较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现状提出一些有助于信用卡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互联网消费金融;对策

一、背景

在电子商务的大力助推下,互联网支付市场近年来的扩充速度令人惊叹,而电商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密切合作,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快速广泛地涉足消费信用领域,对银行信用卡这样传统的消费信用方式形成了明显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加速信用卡业务的升级与改造。

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开通门槛低、渠道渗透广、数据优势明显等特点,能够快速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支付习惯,对信用卡线上支付份额产生了较明显的挤出效应。面对挑战,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似乎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而事实上,据相关数据,在经历过2015-2016年的增速放缓后,截至2018年2季度,商业银行信用卡总发卡量达到6.38亿张,同比增长22.7%,增速回升,人均持卡量从0.34张增长至0.46张。其中,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半年新发卡量超过1000万张。从数据上看,客户对于银行信用卡的需求并没有因为花呗、白条的出现而持续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得益于网贷监管收紧、银行业自身的转型需求和金融科技的创新。与此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规模不容小觑,2018年上半年,行业巨头蚂蚁金服的客户总数已超过6亿,旗下花呗用户亦快速增加。可见,人们对消费金融的潜在需求正在被不断发掘,在此过程中,银行信用卡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之间的竞争关系还将长期存在。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对信用卡相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优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并结合新形势与新技术采取有效的对策。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相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优劣势比较

(一)信用卡的优势

1.客户基础扎实,具有综合金融服务优势

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发展中建立了扎实的客户基础,信用卡的存量规模较大,已有相当的客户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用卡习惯。虽然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强劲的扩张势头下,部分客户的支付习惯可能发生变化,但银行仍有机会利用其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提高客户黏性,对存量信用卡客户进行维护并加强信用卡与银行其他金融服务间的联系,通过联动营销达到业务拓展的目的。

2.政策经营优势

针对银行业务的监管制度相对较为全面稳定,政策空白较少。而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会日益严格,相关政策会日趋完善,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政策风险更高。

3.线下支付场景布局更为成熟,优惠力度较大

虽然信用卡在线上支付领域受到了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有力冲击,但目前在线下支付场景仍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银行与实体商户的合作模式比较成熟,能够提供的优惠活动更加多样化,力度更大。

4.额度无上限,可以体现个性化设计

信用卡的额度视持卡人的资信水平和资金实力而定,顶级信用卡的额度可达数百万甚至更高;而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额度普遍较低,以蚂蚁花呗为例,额度上限仅为5万元。可见,在大额消费场景下,信用卡的优势仍比较明显。同时,信用卡产品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可以更好地考虑不同客户群的个性化需求。

(二)劣势

1.业务流程相对复杂,门槛更高

传统的信用卡从申请、审批到制卡、获卡的周期过长,客户体验不佳。虽然银行已开始简化流程,大力推广线上申请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但相对于开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便利程度仍有一定差距。同时,信用卡审批的标准更为严格,从风险控制和业务成本的角度上讲,这一标准有其必要性。因此,对于特定的人群,如在校学生、自由职业者等而言,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低门槛优势几乎是信用卡所难以实现的。而这部分人群未来成长转化为银行所欢迎的潜力客户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其支付习惯一旦形成便很可能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忠实用户,对银行而言是一种潜在的损失。

2.平台建设滞后,营销难度大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所依托的电商平台,电商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客户资源,这样的协同扩张效应是商业银行很难复制或者超越的。虽然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建设电商平台的尝试,也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各类形式不断增加营销渠道的覆盖范围,但其发展相对滞后,信用卡业务的营销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3.存在一定的保管及盗刷风险

实体信用卡的安全使用需要持卡人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卡信息并确保在安全的设备上进行刷卡交易。盗刷虽是小概率事件,且多数与持卡人的疏忽大意有关,但银行几乎无法对实体信用卡不被盗刷做出绝对保证,因而此类事件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会有损人们对信用卡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4.活卡率较低

信用卡是各大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的必争之地,但银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普遍过分重视发卡量,导致发卡质量欠佳,有大量信用卡成为不激活、不使用的“死卡”,造成信用卡发行量虽常年上升,活卡率却持续偏低的现状。反观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用户,其使用情况通常比较活跃。

三、信用卡业務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运营体系

传统的信用卡申请审批流程显然已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银行需加大力度加速进行流程再造,通过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多元化的自助发卡渠道,同时不可放松对卡质量的控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和手段实现系统审批和额度匹配,在优化客户体验的同时实现精准授信。此外,创新后的运营系统还需同时满足客户在日常使用中所需的账单查询、还款、额度调整等一系列需求,构建起操作便利且功能强大的信用卡使用终端。

(二)创新营销渠道

传统的信用卡营销以地推为主,成本高\覆盖面窄。为了缩小与互联网金融在平台建设方面的差距,银行需要借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思维,运用互联网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宣传,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影响广泛的平台快速扩散营销活动信息,提升关注度;同时对线上渠道提出的办卡申请提供积分、刷卡金、推荐办卡奖励等优惠。目前各大银行在这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微信微博银行等形式已十分普遍,但活动力度大小不一。此外,还可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支付立减、积分优惠等活动吸引客户,如使用浦发银行信用卡通过微信、支付宝及京东快捷支付等常见网上支付渠道均可以实现消费积分,支付宝、微信甚至有多倍积分,打破了过去信用卡大多仅承认线下消费积分的局限。此外,各银行还可通过加强联动营销,借助自身优势业务的力量带动信用卡业务发展。

(三)完善个性化体验,巩固并拓展中高端客户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细分客户群并进行深入沟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信用卡市场的一大趋势。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优势和对客户群的准确定位,提供能够激发客户使用意愿的产品。如中国银行依托自身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优势,针对出境消费需求推出美国运通跨境联盟卡;兴业银行为满足高端客户群商务出行及健身旅游等需求推出的兴享白金信用卡等,无一不体现了对特定需求精准定位的思路。此外,多家银行还提供了定制信用卡服务,以期优化客户体验。在信用卡全面个性化时代,银行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市场环境和需求的变化,提高产品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相比当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信用卡在额度及多样化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产品开发中既要体现普适性,也要完善中高端产品线,巩固这部分客户的用卡习惯,提高客户忠诚度。

(四)运用新技术,提升卡支付的安全性

实体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在规范用卡,加强支付风险意识的前提下可以较好地避免盗刷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但银行只有极力从技术和系统层面消灭信用卡盗刷风险,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持卡人的利益,赢得客户的信任。无论是銀联推出的云闪付,还是部分银行在虚拟信用卡上的尝试,都是遵循这一基本思路,逐渐使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脱离实体卡片的束缚,依托智能手机终端,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由于银行在虚拟信用卡开发当中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同时具备一整套比较成熟的信用卡运营体系,且在支付额度上的限制更少,如果能够把握先机,全面优化虚拟信用卡支付的客户体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亦有机会打造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宋华,李鹏飞.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96-99.

[2]宋丹蒂,夏青.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变革与启示[J].中国信用卡,2016(02):32-35.

猜你喜欢
信用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信用卡资深用户
信用卡诈骗
信用卡滞纳金首遭法律否决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