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019-07-01 06:38陈丙先方园园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推动作用中国

陈丙先 方园园

摘要:东博会是一个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机制,落户南宁,这使得广西近水楼台先得月,尽享其利,对广西的对外开放合作意义重大,平台作用也更加突出。东博会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仅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还有着重要的辐射效应,辐射范围涵盖贸易、投资、产业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等。纵观东博会自身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在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将更加突出。

关键词: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外向型经济;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问题研究(编号:2017KY0133)资助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东博会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产物,也伴随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黄金十年”,伴随中国-东盟关系进入了“钻石十年”,已是一个助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老平台。永久落户南宁并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的东博会,也已成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最重要的平台和抓手,对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其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极大。

一、东博会在广西对外开放合作中的平台作用

作为一个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使得广西近水楼台先得月,尽享其利,其对于广西的对外开放合作意义重大,平台作用也更加突出。

(一)搭建了促进政治互信和政商互动的平台

集政治、外交、经贸和人文为一体的东博会作为国家层面举办的具有特殊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展会,已形成中国和东盟双边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惯例,通过领导人会见、开幕式、巡视展馆、主题国活动等一系列高层友好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增强各国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加强合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双方经贸合作和其他领域合作提供政治和机制性保障,带动商界的務实合作。据南宁市政府官方网站数据统计,前十四届东博会共有67位中外领导人、29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双方通过系列高层友好交流活动,增进政治互信,携手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据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数据,2018年第十五届,又有11位中外领导人和前政要出席;部长级贵宾259位,其中东盟及区域外122位。众多中国-东盟国家的领导人和部长级贵宾莅临广西,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广西与东盟国家以及广西与国内其他省区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对强化政治互信与推进政商互动很有助益。

(二)搭建了经贸合作的平台

东博会高度集中了11国的企业、商品、服务、项目、资金和信息,既有商品贸易,也有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根据《中国-东盟年鉴》、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等各方公布的数据计算,十五届东博会共有33800个参展商与会,使用的展位数累计达到了66869个,展示了各国商品、项目、产业园区、城市、科技、旅游等多方面的商机,达成了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一大批合作项目,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助推器”。据统计,至第十四届东博会共有66万多元客商参展参会。特别是第十五届东博会,展位数达6600个,参展商达2780家,签订的国内外合作项目达530个,均为史上最高。截至2018年,共有近100个东盟产业园在东博会上进行集中展示和推介。东博会高度集中11国的企业、商品、服务、项目、资金和信息,毫无疑问会使得广西具有主场优势,十分有利于广西与东盟国家以及国内其他省区的经贸合作。

(三)搭建了多层次、宽领域、跨区域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多层次合作方面,东博会也广泛推动地方参与,中国和东盟众多省份积极参加,据南宁市政府官方网站报道,至2014年已有104个城市作为“魅力之城”参展。在多领域合作方面,东博会每年举办一系列高层次会议和论坛及相关活动,建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东盟青年联谊会、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一批合作机制。据报道,在东博会框架下至今共举办了200多个会议论坛,涵盖了40多个领域,建立起了多领域合作机制,带动了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东博会搭建的多层次、宽领域、跨区域交流合作平台,不仅提升了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层次,还拓展了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领域。

二、东博会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作用

作为永久举办地,广西享有“主场”优势,在历届东博会的贸易成交额(国际贸易额)、国际国内经济合作投资额和合作项目数量几乎都呈稳步上升趋势。广西商家通过展览商品拿订单,通过商谈引投资,通过交流拓合作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因而东博会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

(一)对外贸易

广西的贸易分为国际进出口贸易以及与其他省市区的国内贸易。如表1所示,第一至七届东博会,广西的贸易总成交额均占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第三届占了整个东博会成交总额的41.7%,并且总成交额中出口额所占的比重相当高,好多年份都占到了一半以上。可见东博会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贸平台,对广西的进出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其高规格相比,东博会在提升广西进出口方面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二)经济合作

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东博会是重要的融资平台,投资合作是其五大专题之一。据《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报告》各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官网公布的相关数据,第二至第九届,广西总共签署了667个境外合作项目,其中第五节签署了104个,第七届签署了112个。第二至第九届,广西所签署的境外合作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了341.23亿美元,其中第七届达到了52.34亿美元,第九届达到了56.66亿美元。在国内经济合作方面,广西通过东博会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功吸引了大批企业落户广西,特别是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三、东博会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

东博会对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除了直接拉动作用外,还有其重要的辐射效应。总体上来说,东博会对广西贸易、投资、产业发展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均有着巨大的辐射效应。

(一)对外贸易

东博会对广西外贸的辐射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高了广西-东盟贸易在广西外贸中的比重,二是推进了广西外贸的快速发展。根据南宁海关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2018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成快速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10亿美元增至了2018年的2061亿元。与此同时,广西的外贸总额也基本上成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04年的42.89亿美元增至2018年623.4亿美元。广西与东盟外贸额占广西外贸总额的百分比也在不断上升,虽然在东博会举办的前两届辐射效应尚不明显,广西-东盟贸易在广西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有所下降,但随后总体上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至2013年则达到了48.45%,几乎占了一半,2016年更是达到了57.9%,東盟成了广西对外贸易的重中之重。广西外贸的发展,2004-2013年,除个别年份贸易额增长率在10%左右,其他年份则维持在20.8%-43.2%之间。虽然2004年之前的五年间(1999-2003),有些年份的贸易额同样增长显著,但从平均增长率来看,东博会的辐射效应则非常明显,因为前五年(1999-2003)的平均增长率仅为5.95%,后十年(2004-2013)则达26.69%。虽然难以计算出东博会的贡献具体有多大,但其对广西外贸的辐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二)吸引外资

东博会对广西吸收外资的辐射效应同样显著。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结果来看,虽然1999-2013年广西吸收外资的总额波动较大,增长率也时正时负,但从平均增长率来看,东博会举办前五年(1999-2003)相较于后十年(2004-2013)明显要低得多,前者为-9.44%,后者为10.29%,可见东博会对吸引外资有着很强的简介拉动作用。

(三)产业发展

有关研究显示,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社会收入为9。东博会不仅带动了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的相应发展。以旅游业为例,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年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15.7万人次,比东博会举办前的2003年的122万人次增加了5.6倍。国际旅游收入也大幅攀升。1999-2003年,广西国际入境游客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一直在低位徘徊,自2004年之后,都基本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虽然无法计算东博会在其中的拉动作用具体有多大,但可以判断,其拉动作用很明显。

(四)区域合作

东博会催生了一批广西参与或落户于广西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在第六届东博会上签下了国家级重点项目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该合作区经国家商务部和发改委批准,由广西农垦集团承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第一个集工业生产、仓储、贸易为一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区。在第八届东博会举办期间,温家宝总理与马来西亚的纳吉布总理共同见证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签字仪式,该园区是一个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在第九届东博会上举行了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区签约仪式,该园区将被打造成中泰合作园区的典范,建成中泰两国共同推进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四、东博会在广西外向型经济后续发展中的角色评估

东博会虽然有其独特优势,对广西的对外开放合作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其未来发展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挑战,其在广西外向型经济后续发展中的角色需要慎重评估。

(一)东博会的独特优势

相较于国内其他形式各样的展会,东博会有着独特的优势,体现在其功能、结构、内容等诸多方面,诸如兼有外交的功能和使命、有稳定的组织筹办机构、拥有多国共办机制、内容形式多样等。这些独特优势有助于东博会的后续发展,从而有助于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后续发展。

(二)东博会当前的劣势

东博会虽然举办了十五届,但相较于国内外诸多其他展会,却又很年轻,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硬件设施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专业化不足、品牌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国际化程度不高等,是其暂时存在的相对劣势。如果东博会不能与时俱进,及时补足其劣势,其在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将弱化。不过,东博会的劣势是暂时的,可以随着发展在未来予以转变或克服。

(三)东博会面临的机遇

作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东博会的发展总是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以及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某种程度上也是东博会发展的机遇。当前的中国-东盟关系已经进入了“钻石时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升级,中国与东盟就“一带一路”建设展开的合作在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力推的RCEP谈判很快就将完成。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的广西角色,广西自身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这些都为东博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据此也可以预判东博会在广西外向型经济的后续发展中角色将更加吃重。

(四)东博会面临的挑战

东博会竞争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同行。与东博会同类型的国内展会主要有7个,分别是广交会、高交会、工博会、乌洽会、哈洽会、华交会和昆交会,其中与东博会竞争较大的主要有广交会和昆交会,广交会又以其品牌、规模、实力、进出口贸易功能及对东盟市场的渗透,成为东博会的最大威胁。国内同行的竞争为东博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从而也为其在广西外向型经济后续发展中的角色带来不确定性。

通过对东博会的SWOT分析发现,其未来发展的推动因素中积极因素明显多于消极因素,可以预计其在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将更加吃重。

结语

基于现实的发展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东博会的未来发展应着重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竞争中得以胜出。在中国-东盟关系由“黄金十年”迈入“钻石十年”的转型期,在广西推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双核驱动”,实现江海联动发展,并朝“中南西南战略支点”的建设目标迈进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建设南向海陆大通道、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大背景下,东博会的角色显得更加吃重,同时又有着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在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也会更加吃重。

参考文献:

[1]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报告[R].2018.

[2]宋晓天,杜新,郑军健.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报告[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京凯,龙裕伟.飞越彼岸——中国-东盟博览会战略发展的理论构想[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陈丙先(1976.9-  ),男,汉族,江西九江人,博士,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东盟国别研究、国际关系;

方园园(1989.6-  ),女,汉族, 吉林白城人,硕士,吉林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方向:中国-东盟关系。

猜你喜欢
推动作用中国
浅析背诵输入对职高生英语写作的推动作用
以创新为抓手提高杂技教学质量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