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7-01 13:30贾会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肿块诊断

贾会菊

【摘要】 目的 探析浅表软组织肿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193例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 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 观察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良性病变139例, 恶性病变54例;手术病理检查显示良性病变150例, 恶性病变4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5%(168/193)、敏感度为83.72%(36/43)、特异性为88.00%(132/150)、假阳性率为12.00%(18/150)、假阴性率为16.28%(7/43)。恶性肿块患者肿块的血流分级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P<0.05)。恶性肿块患者肿块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分别为(28.37±11.85)cm/s、(0.84±0.17), 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的(16.43±9.42)cm/s、(0.65±0.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29

浅表软组织肿块指的是人体肌肉、外周神经、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等部位出现的肉眼可见或可触及的突出性肿块[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 肿块的声透性较强、声吸收逐渐衰弱、血流信号易捕捉。为了探究其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选取193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193例, 并将浅表肿大淋巴结、浅表腺体体内肿块的患者排除。入选患者男104例、女89例;年龄最小6岁, 最大73岁, 平均年龄(47.92±9.27)岁;肿块最小直径0.46 cm, 最大12.65 cm, 平均肿块直径(8.26±2.63)cm;肿块发现时间最短2 d, 最长9年, 平均肿块发现时间(4.63±1.49)年。

1. 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 由于本文重点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因此本文不记录手术检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如下。先用手触及病变位置, 根据肿块的位置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以充分暴露检查部位, 应用探头频率为5.0~12.0 MHz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于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后轻置于肿块的表面, 对病变部位进行皮肤表面、皮下脂肪层、肌层等进行多切面连续探查, 并详细观察和记录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及毗邻的关系;再行加压法对肿块内部回声、肿块弹性及血流信号进行进一步观察, 若肿块较大, 需行双幅拼接法显示全貌;最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进行评估, 并应用脉冲式多普勒在有血流信号的情况下采集血流的频率信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检查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结果, 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比较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血流信号分级, 以及血流信号特征(指标包括Vmax和RI)的差异。血流信号分级标准:应用半定量法分级[2]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血流状况进行评估, 若无血流信号为0级;若血流信号呈点状、闪烁且不稳定为Ⅰ级;若血流信号呈短棒状, 且稳定为Ⅱ级;若血流信号呈片状、条状或树枝状为Ⅲ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良性病变139例, 恶性病变54例;手术病理检查显示良性病变150例, 恶性病变4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5%(168/193)、敏感度为83.72%(36/43)、特异性为88.00%(132/150)、假阳性率为12.00%(18/150)、假阴性率为16.28%(7/43)。见表1。

2. 2 良性与恶性肿块患者肿块血流信号分级比较 恶性肿块患者肿块的血流分级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P<0.05)。见表2。

2. 3 良性与恶性肿块患者肿块血流信号特征比较 恶性肿块患者肿块的Vmax和RI分别为(28.37±11.85)cm/s、(0.84±0.17), 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的(16.43±9.42)cm/s、(0.65±0.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浅表软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外周神经来源于神经外胚层, 其他主要来源于中胚层, 具有组织起源不同、分布广、相互交织等特点, 导致浅表软组织肿块的种类、形态、结构和表现繁多[3-8]。浅表软组织的肿块有良恶性之分,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治疗方案及预防均不同, 良性肿块积极治疗后可痊愈, 减少了向恶性病变发展的风险, 且复发率较低, 故及时、有效的诊断极为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软组织的分辨率较为特殊, 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时, 是在临床资料基础上, 通过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界、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内部及后方回声对其性质进行鉴别[9]。本次研究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良性病变139例, 恶性病变54例;手术病理检查显示良性病变150例, 恶性病变4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05%(168/193)、敏感度为83.72%(36/43)、特异性为88.00%(132/150)、假阳性率为12.00%(18/150)、假阴性率为16.28%(7/43)。恶性病变肿块内异常增生的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升高, 加快了肿块的生长速度, 故肿块内新生的血管丰富, 且血流充足, 故恶性病变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其血流动力学为高速高阻型[10]。本次研究中, 恶性肿块患者肿块的血流分级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P<0.05);恶性肿块患者肿块的Vmax和RI分别为(28.37±11.85)cm/s、(0.84±0.17), 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患者的(16.43±9.42)cm/s、(0.65±0.1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的临床价值较高, 但部分良性肿块的超声图像缺乏特异性、恶性肿块因较小, 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 可进一步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 避免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 王艳, 薛恩生, 何以敉, 等.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2017, 35(21):177-179, 182.

[2] 黄锦洪. 合理调节高频彩超对提高浅表肿物的良恶性鉴别能力.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23):151-154, 158.

[3] 范志娜, 吴刚, 袁建军.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4, 23(4):359-360.

[4] 何明, 刘晓林.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 13(6):11-12.

[5] 刘立鑫, 刘立忠. 实时弹性成像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临床荟萃, 2012, 27(7):618-619.

[6] 刘秀英, 杨晓丽, 高义兵.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3):11-12.

[7] 邬晓明, 那丽莉.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4, 18(6):428-429.

[8] 杨学文, 文丽莉, 张炳英.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宁夏医学杂志, 2016, 38(10):912-915.

[9] 杨晓雪, 刘一颖, 杨晓丽, 等. 弹性成像技术对四肢及躯干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臨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8):529-531.

[10] 程建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23):3614-3616.

[收稿日期:2018-08-08]

猜你喜欢
彩色多普勒肿块诊断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意义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门脉海绵样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45例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性表现分析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