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压、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

2019-07-02 07:58陈良春沈炳镇李转婕陈志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氨氯地平步行硬化

陈良春 沈炳镇 李转婕 陈志华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长时间血压较高, 会引起心脏、脑、血管以及肾脏等脏器出现功能损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疼痛以及下肢严重缺血等, 给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其血压、6 min步行试验的影响, 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 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液及免疫等系统疾病者;对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及药物过敏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 每组33例。A组患者中, 男 18例, 女 15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5.87±3.81)岁。B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4例;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7.25±4.9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6 min步行试验:让患者在空气流通且安静的走廊内来回步行, 尽可能快走, 测定6 min步行距离。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治疗, 即阿托伐他汀10~20 mg/次或普伐他汀20 mg/次, 1次/d。A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治疗, 氨氯地平5 mg/次, 1次/d;B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 氨氯地平5 mg/次, 1次/d;将前列地尔10 μg溶入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推注, 1次/d, 持续治疗1~2周。2周后对两组患者复测6 min步行距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血压水平及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其中6 min步行距离>550 m为正常行走, 426~550 m为活动功能轻度受损, 150~426 m为活动功能中度受损,<150 m为活动功能重度受损。疗效判定标准:①经治疗后,患者的血压达标, 6 min步行距离>550 m, 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为显效;②经治疗后, 患者的血压达标, 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提高20 m, 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为有效;③经治疗后, 患者血压仍未达标, 6 min步行距离提高<20 m或步行距离<150 m或不能完成试验, 无法行走, 甚至病情持续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疼痛不适、恶心、心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 B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A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457.37±60.10)m明显长于A组的(410.66±51.06)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7%, 明显高于A组的7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7,P=0.0236<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略低于A组的12.12%,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s, mm Hg)

注:与A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A 组 33 133.41±7.53 70.34±6.28 B 组 33 133.38±7.58a 68.98±7.20a t 0.0161 0.8177 P 0.9872 0.416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m)

注:与A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33 397.28±48.35 410.66±51.06 B 组 33 408.37±55.80a 457.37±60.10b t 0.8629 3.4025 P 0.3914 0.0012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n(%)]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这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 极易引起患者活动功能受损, 活动耐力下降, 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多为头晕、头痛、胸闷、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以及下肢严重缺血等, 当前我国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控制和缓解的方式治疗该疾病[2-4]。

针对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情和致病因素, 可在降压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及下肢运动功能。前列地尔属于前列腺素E1(PGE1), 是一种天然前列腺素型物质, 是花生四烯酸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经环氧化作用后产生, 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细胞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5-7]。该药可以增强患者心肌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 强化心肌收缩力, 提升心排量, 并增加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 可对钙离子游离进行抑制, 防止血管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 以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B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A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457.37±60.10)m明显长于A组的(410.66±51.06)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7%, 明显高于A组的7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7,P=0.0236<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虽然两组患者均采用氨氯地平和他汀类药物治疗, 但他汀类药物+前列地尔+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不仅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而且临床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 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不仅不影响血压水平, 不增加不良反应, 而且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 改善其下肢活动功能, 提高活动耐力,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氨氯地平步行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魔方小区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步行回家
桃红四物汤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