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究现状分析/姬溶婧

2019-07-02 01:56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智慧城市

[提要] 本文以CNKI文献为数据来源,从中选取2008~2018年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分析关于智慧城市方面的研究,并绘制知识图谱,方便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和定量分析。通过对文章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及智慧城市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明确智慧城市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研究机构达到800多家,主要集中在各大科研院校以及研究機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研究智慧城市发展的学者逐渐增多,并且大多数学者采用合作形式,研究的领域集中在物联网、城市信息化、电子政务以及建设模式等方面。

关键词:智慧城市;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推广,智慧城市对城市的规划和微观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有将近1,4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将会增加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人口管理、公共服务稀缺、环境恶化及资源浪费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人类对城市发展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内涵和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关于智能和信息城市的研究,特别是信息与通讯技术迅速发展对城市规划产生重要的影响,力求通过智慧的建设手段和城市管理模式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以及舒适度。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也紧跟国际潮流,2013年在住建部的推动下,开始大规模的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底党中央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强调构建以人为本、协调融合、共建共享、安全可控的智慧城市。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智慧社会”的概念,将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使得有关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紧跟政策潮流发展。

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主张通过紧凑集约型用地,发展电子政务、保护城市开放空间等措施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和公平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关于智慧城市的综述性文献主要围绕智慧城市概念如何界定,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以及针对某一区域智慧城市如何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查阅大量相关文献,鲜少见有学者聚焦于智慧城市相关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为了克服当前文献研究在方法上的局限性,有必要对关于智慧城市研究现状进行全景式的把握。在CNKI平台上收集893条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分别绘制作者知识图谱,科研(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了解该领域的知识体系,分析研究智慧城市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图谱的应用日趋广泛,大多数学者通过运用Citespace研究相关文献,直观而且具体展示现阶段关于该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从而厘清该领域的知识体系。CiteSpace是用来分析和可视共被引用网络的Java程序,应用于文献整理和绘制知识图谱,从而识别并显示该学科发展新趋势和新成果。该软件结合了数学思维、图像涉及、可视化文图等为一体,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计量分析。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893篇文献为数据基础来进行相关智慧城市研究,并从整体层面上来分析智慧城市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将对“智慧城市”研究的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聚类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科学的厘清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对关键词来分析智慧城市的热点方面,从而了解未来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可以从哪方面入手。

(二)数据来源。选取目前国内收录学科范围广、数据库更新及时、提供全文链接的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以“智慧城市”为主体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主体选择智慧城市,时间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为了保证检索文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高质量,选择认可度较高的学术文献,即博硕士论文以及SCI、EI、中文核心以及CSSCI期刊数据,通过检索和筛选得到有效词条893条,其检索结果按照CiteSpace要求的Refworks格式进行保存,保证运行效果的优化。

(三)数据年份分布及分析。由图1可知,2008~2018年间,与智慧城市相关文献数量总共893篇,平均每年发表89.3篇。从论文数量分布看,2008~2011年关于智慧城市的论文比较少。2012~2014年有关智慧城市内涵、建设以及国外经验的研究成果大幅增加,并在2013年发文量达到258篇,这与2012年下半年在住建部的推动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密切相关。2013年1月住建部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90个市、区县、乡镇)和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确定103个城市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2015~2017年发文量有所下降,但在2018年开始增加,是因为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开始转向如何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结果解析

(一)智慧城市的作者共现分析。作者分析能够有效识别该学科或领域的作者群及其合作程度,通过文献计量软件对研究作者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于智慧城市研究领域内作者的知识图谱,其聚类结果49类,如图2所示。从CiteSpace统计的数据可知,与智慧城市相关研究的学者达到1,407位,在文献检索期间中,甄峰、张小娟、张少彤等人在智慧城市研究上发的发文量较多,其他学者在10年间的发文量都在2篇左右。通过翻阅相关文献可知,论文量篇数排名前三的学者对智慧城市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郑甄峰主要是运用空间思路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和规划思考;张小娟则更侧重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城市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张少彤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3年,结合国外实践的经验,运用SMART计量模型建立智慧城市综合评估框架。同时,从图2也可以看出,刘厉兵、张新红、唐斯斯、于凤霞之间存在明显的合作关系;裴雷、孙建军、周兆涛、仇鹏飞之间也存在合作关系等,除博硕士论文是独立进行研究,大部分学者还是选择与他人合作。目前,针对智慧城市的探讨和研究,大多数学者采用与他人合作。

(二)智慧城市的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在2013年,在住建部的推动下,智慧城市试点在全国各地已经进入发展中。截至2015年,共规划了686个试点城市,其中包含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宁波、武汉等地,并且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智慧城市示范区。从图3可以看出,对智慧城市领域进行研究的主要是国内的各大科研院校,主要分布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先的地区,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宁波市智慧城市規划发展标准研究院(宁波)以及南京大学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但是这些机构之间合作非常少,研究机构与研究机构之间都处于一个独立的科研状态。未来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可以尝试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图3中,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5篇,2.4%)、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0篇,1.58%)、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6篇,0.9%)、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院(6篇,0.9%)、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5篇,0.79%)、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5篇,0.79%)、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5篇,0.79%)、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标准研究院(4篇,0.63%)、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篇,0.6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4篇,0.63%)等。由于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大部分研究机构都是独立研究,知识图谱比较散,所以只选取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进行讨论。

(三)智慧城市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是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涵盖了论文的核心内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绘制图谱分析,得出聚类结果为48类,能够直观了解关键词在某一时期的与其他领域结合的热点。智慧城市关键词出现相关的数据如表1所示,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中心性、年份进行描述性统计,选择词频数大于11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

由图4可以看出,2008~2018年关于京津冀高等教育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及涉及的领域。从图4和表1可以看出,在2008~2018年期间,除了智慧城市关键词外,“物联网”、“电子政务”的频次居于第二、第三位,分别达到67次、49次,且“物联网”的中心性更是高达0.25,学者普遍认为以智能科技实现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物联网技术支撑城市发展将会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外国发展经验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规划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大部分学者将智慧城市的研究与物联网和数字信息结合,使得智慧城市中的市民可以依靠其个人电子设备上的网络应用,随时掌握应对城市中的各种情况发生。由图4可以看到,将智慧城市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结合的文献相对缺少。随着中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对资源生态能源需求增加,使得城市面临可持续发展压力。以后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及建设可以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环境和智能环保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而且便利的生活环境。

四、结论及展望

(一)结论分析。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2008~2018年的智慧城市研究文献为数据,利用文献计量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智慧城市关键词的知识图谱也呈现了近十年智慧城市的研究热点。当前,关于智慧城市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城市治理(城市信息化)等方面,但随着“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等政策导向,在2018年关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另外,研究领域也不仅仅是简单发展数字化城市,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居民的需求层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翻阅大量文献发现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开始从国外先进智慧城市的经验学习、宏观政策体系的探讨转向为具体区域的智慧城市如何发展并且根据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研究不足。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以2008~2018年的研究文献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是从物联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进行研究,从创新角度撰写文章。本文虽然运用计量软件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其一,选取CNKI中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即使选取的是核心期刊以及博硕士论文,但覆盖范围不广,未涉及国外文献的分析;其二,文章虽然突出了智慧城市的主题分布,但忽略了热点以及被引的分布,文献整理和分类主要突出了关键词分布范围;其三,由于选取的是CNKI中的数据进行Citespac分析,从CNKI中导出的数据没法像从Web of Science平台中导出的数据那样进行被引共现分析。选取文献的时间截点在2018年12月31日,可能会遗漏了2019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针对智慧城市的文献整理方面的研究,可以与Web of Science中的数据相结合,扩大检索样本,以更加真实、全面地来反映研究的成果。

(三)展望。从CNKI中选取了893篇文章,发现只有少量的文章涉及生态环境。随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而且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总结了近5年来取得的绿色发展成就,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等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原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未来,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建设中去,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城市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城市进行智慧感知和分析,从而应对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知津,姚广宽.三大中文数据库引文功能比较——CNKI、Vip和CSSCI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3).

[2]张振刚,张小娟.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6).

[3]刘杨.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8.

[4]石大千,丁海,卫平,刘建江.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J].中国工业经济,2018(6).

[5]刘从德,谭春霞.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

[6]熊翔宇,郑建明.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7(12).

[7]姜慧莲,王理达,张少彤.智慧城市建设和评估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电子政务,2013(4).

[8]湛泳,李珊.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6.42(2).

[9]杨雪锋,王成.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基于杭州数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2).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