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i-Sn-P合金的耐热性能研究

2019-07-05 07:33张文芹
铜业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软化时效热处理

张文芹, 张 斌

(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8)

1 引言

Cu-Ni-Sn系合金作为替代铍铜的弹性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抗热应力松弛性强、导电性稳定、可焊性、可镀性和无毒环保等诸多优点[1]。因此,国内外对Cu-Ni-Sn系高浓度添加合金的强化机理、热处理及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2-6],并研究了 Fe、Mn、Cr、Si等不同添加元素对该合金系组织和性能的影响[7-9],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对于 Cu-Ni-Sn系低浓度添加合金及微量P的对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很少,国内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文献报道。

Cu-Ni-Sn-P合金作为电子元器件材料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有时需在较高温度下工作,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从而保证电子元器件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从低浓度Cu-0.7Ni-1.0Sn-0.03P合金强化特征及冷变形、热处理等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耐热性能,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产品的实际使用需要。

2 合金强化特点

根据Cu-Ni相图[10]可知,镍与铜能无限固溶形成连续固溶体,常温下,锡在铜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2%[11]。磷在铜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在200℃时,在铜中的溶解度为0.4%[12],因此,Cu-0.7Ni-1.0Sn-0.03P合金中溶质元素Ni、Sn、P均可与铜形成固溶体。该合金具有固溶强化特性。

在西嶋文哉等对Cu-Ni-Sn-P的研究[13]及西畑三樹男等对Cu-Ni-Sn的研究[14]中,采用TEM对热处理后组织进行观察时,均发现了球状粒子析出物。通过能谱分析,这些析出物为Ni-P化合物,对合金具有强化作用。因此该合金具有固溶强化、时效析出强化及形变硬化多重强化特征。

3 试验材料及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 Cu-Ni-Sn-P合金、厚度为0.5mm的带材经高温淬火 ,经过不同加工率变形,在等温、等时热处理后研究其强度、硬度等耐热性能。0.5mm带坯为通过半连续铸造的铸锭经过热轧、铣面、冷轧等加工过程获得。带材的热处理选用连续展开式光亮退火炉设备进行,热处理后带材的加工率选择0%、25%、50%、60%、70%进行冷压延,并分别切取拉伸、硬度、导电率等试样以备试验使用。等时热处理选择:300℃、350℃、400℃、450℃、500℃、550℃/1h;等温热处理选择 :450 ℃ 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热处理试验设备选用SMG210/12H箱式电阻炉,无气体保护。热处理试验后的试样用稀硫酸溶液清洗后进行拉力和硬度、导电率的测试。拉力试验在CMT6104万能拉力试验机上进行;维氏硬度在HVS-1000上进行;导电率采用SMP10涡流导电仪。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图1为0.5mm固溶处理后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图1(a)为热处理温度对合金硬度、抗拉强度的影响,图1(b)为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维氏硬度、抗拉强度的影响。从图1(a)可以看出,合金材料在400℃以下热处理时,抗拉强度、硬度变化不大,超过400~450℃热处理时,随着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硬度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当继续加热,温度超过450℃时,抗拉强度、硬度开始下降,材料发生软化。从图1(b)可以看出,在450℃热处理的初期,合金材料抗拉强度、硬度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超过30min后,材料的强度、硬度开始缓慢下降。

图1 热处理工艺对CuNiSnP合金硬度、抗拉强度的影响

该合金具有时效强化特征。经过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在热处理的初期,由于热处理温度较低,原子活动能量不足,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较为缓慢,此时,材料的强度、硬度变化不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大量的过饱和固溶体出现分解,析出沉淀相,大量的沉淀相有效阻碍了晶界和位错的移动,使材料的强度、硬度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此时过饱和度较高,析出动力较大,因此上升幅度较大。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发生过时效,析出物粗化,同时出现再结晶现象,材料发生软化。而在450℃热处理时,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沉淀相,造成材料的强度、硬度上升;随着时效时间的继续延长,材料同样发生软化,强度、硬度下降。

4.2 预冷变形对材料耐热温度的影响

图2 不同冷变形对CuNiSnP合金时效后软化温度的影响

图2为带材经过25%、50%、60%、70%冷压延预变形后,在300℃、350℃、400℃、450℃、500℃、550℃保温1h下,合金材料显微硬度、抗拉强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图2(a)可以看出,当冷变形加工率较小(25%)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材料硬度呈现先略有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500℃时硬度急剧下降,出现软化现象;当冷变形加工率达到50%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变化不大,在450℃时硬度开始急剧下降,出现软化;当加工率较大达到70%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一开始就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并在温度为400℃时,硬度急剧下降,出现软化现象。可以看出预变形加工率越大,材料出现软化现象越早,也就是预冷变形加工率越大,材料发生软化的温度越低。当加工率从25%提高到70%时,软化温度从500℃降低到400℃。

从图1(b)可以看出,材料抗拉强度的变化与硬度变化基本一致,只是在热处理开始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均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随着温度继续上升,强度急剧下降出现软化。

冷加工变形会使材料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和空位等缺陷。随着冷变形加工率的增大,这些位错和空位的密度也会增加,还会出现位错塞积现象,使材料的内能急剧增加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当进行热处理时,内能大的材料更容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这就是冷变形加工率越大材料的软化温度越低的原因。

4.3 冷变形对材料的耐热时间的影响

图3 预冷变形对CuNiSnP合金时效后软化时间的影响

图3为经过不同程度冷变形CuNiSnP合金材料在450℃保温10min~60min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情况。从图2(a)(b)中可以看出在当冷变形加工率25%~50%时,热处理温度为450℃时,在较长一段(约50min)时间内,热处理时间对材料硬度、强度影响不大,当继续加热时,硬度、强度开始下降,出现软化现象;当冷变形加工率70%时,热处理一开始,材料的硬度、强度便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当热处理时间超过30min,材料硬度、强度开始急剧下降,出现软化现象。冷变形加工率越大,出现软化需要的热处理时间越短。

位错和空位缺陷造成了材料的加工硬化,阻碍了材料的进一步变形。冷变形加工率越大,位错、空位的密度越大,材料继续变形的难度也越大。这一点从图3中加工率大的硬度、强度曲线高于加工率小的曲线可以看出。具有高密度位错、空位的材料集聚了很高的活动内能,只需要外部较少的能量,就可使材料发生回复、再结晶。因此出现了冷变形加工率越大,软化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4.4 冷变形对热膨胀率的影响

热膨胀率是衡量电子封装中引线框架材料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封装的精密程度影响重大。

测量方法:将平直的带材样品在室温下画出一定的长度为L0,并在工具显微镜下进行测量,做好标记,然后将样品放置450℃(根据使用要求)的高温烘烤箱中,闭盖1min,取出放置冷却(约10min左右),利用工具显微镜对标记长度部分进行再次长度测量为L1,最后计算出热膨胀率。表1为 加工率对热膨胀合格率的影响。

热膨胀率计算公式:

(高温后长度L1-常温长度L0)/常温长度L0×100% =热膨胀率(%)

表1 加工率对热膨胀合格率的影响

5 结论

(1)低浓度Cu-Ni-Sn-P合金具有固溶强化、时效析出强化及形变硬化多重强化特征,其析出强化粒子为Ni-P化合物。

(2)低浓度Cu-0.7Ni-1.0Sn-0.03P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的过饱和固溶体,进行时效热处理时,在450℃、时效30min出现时效强化峰值现象;随着时效温度的增加或时效时间的延长,材料开始出现软化现象。

(3)随着冷变形加工率的不同,材料的耐热性即软化温度、软化时间均有明显不同。当加工率从25%提高到70%时,软化温度从500℃降低到400℃,450℃软化时间从50min缩短到30min。

(4)热膨胀率是衡量电子封装中引线框架材料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冷变形对材料的热膨胀率影响明显,当冷变形加工率低于40%时,材料的热膨胀率小于0.1‰的合格率达到100%。

猜你喜欢
软化时效热处理
塑料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能力验证分析
7B04铝合金特殊用途板材的热处理技术研究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预时效对6005A铝合金自然时效及人工时效性能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冷藏“安哥诺”李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SUS630不锈钢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低Cu含量Al-Mg-Si-Cu合金的T78双级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