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教育”培养学生良习美德

2019-07-11 05:46车玉晓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润泽选择规则

车玉晓

摘 要:学校从2015年开始加入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以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人为目标,坚持重心下移,关注每一个学生,将学生“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聚集到“具体个人”的概念上,把教育价值观聚焦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上。

关键词:规则;责任;润泽;选择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为此,学校以“成长体验”为主线,确立学生立场,重心下移,关注学生生活及其成长的需要,把评价自己和他人、个体与群体的责任还给学生,使他们在实践、反思、评价和树立新目标的过程中发展集体、发展个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未知的事业,在做好当下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思考20、30年后,我们将要交给社会、交给国家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围绕“ze教育”体系,从一则,树立规则意识;二责,有责任担当;三泽,知感恩、懂回报;四择,学会选择。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规则意识,从班级公约开始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说明在社会中,所有人做任何事情,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則会给他人带来危害。学校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家长代表、任课教师,围绕“民主与平等、共识与规则、责任与担当”三个要素共同修订完善了班级公约,在遵循“有约在先、自愿接受、尊重人格”等原则的前提下增加了惩戒内容,学生的认同和家长的认可赋予班级公约新的生命力。

学生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地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会“有耻且格”,在自我改造、陶冶和锻炼中,真实实现人格上的自重、心灵上的自省,思想上的自警,精神上的自励。

二、责任担当,从小岗位练起

责任心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责任担当”为六大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学校将班级岗位建设与班级小干部培养进行融通,以项目管理的做法帮助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提升自身领导力。学校还着力研究班级隐性文化建设,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了班徽、班旗、班训、班歌的设计,形成各班的独特文化,极大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不断推进班级值周班长制度,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并通过自主管理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润泽生命,从活动做起

学校围绕“山海·四季”主题,从“春之生”“夏之长”“秋之收”“冬之藏”四个方面构建校园四季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恩生命的情怀。一是利用读书节、艺术节、运动会、春秋两季实践活动等校内文化节,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充分挖掘其育人内涵。开展“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活动,把中秋节、重阳节、元旦等传统节日与24节气的研究有机整合,分层设计活动目标、流程与评价,丰富学生人文体验,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成长资源。三是通过感恩教育、“三节”活动、“光盘”行动、参观污水处理厂、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送温暖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节能、关爱他人的意识,并邀请法制、安全、国防、爱眼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

四、学会选择,为幸福人生奠基

华东师范大学李晓文博士在《“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工作的观点和原则》中提出的“潜能发展观”纠正了我们对“学生成长需求”的误解。原本我们所认为的“成长需求”就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就是“顺应学生内在需求”,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偏执的做法:学生不想做的,就不强求他做;学生想做的就让他做。而“潜能发展观”则提出学生“内在需求与可能性基础上的发展”,使我们理解了学生是“成长着的人”,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而学生要向哪些“可能性”发展,教师的引领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引领就是教会学生选择——择善而从之。

首先,学校开设的“悦课程”,遵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原则,建立多样化、可选择的校本课程体系,现在有近四十余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其次,学校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建立“yue动之星”评价体系,引导孩子们“择善而从”,从课堂学习、课余活动、艺术体育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等领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学生在自主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并逐渐懂得:成功来自于每一次正确选择的累积。另外,学校还筹办了“yue星超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兑换心仪的物品奖励,进而激励学生自我约束、追求卓越的意识。

学校“ze教育”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多元融通,实现了德育工作的常态化综合育人目标,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培养新时代小学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杨小微、李家成.“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上):学校管理·班级建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越而胜己:源于坚持日常实践变革之伟力[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整体化成:始于理念成于生存方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5]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6]陈麦克.论中美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润泽选择规则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induced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modification in Pt/Co based multilayers∗
郑润泽作品
让规则不规则
书香诗韵 润泽童心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