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问题设计新策略

2019-07-11 05:46方慧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方慧

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提出引入“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分析了小学数学研学问题设计方法,提出了突出主题、体现差异性等问题设计新策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学后教”;问题设计

“研学后教”新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设计研学问题,以便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研学,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真正转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知识,“研学后教”这一理念得以被提出。从内涵上来讲,“研学后教”就是教师以教学目标、内容、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组织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理论及模式[1]。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研学后教”将“学”放在“教”前面,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教学前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2]。

二、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研学问题设计

(一)借助问题突出主题

研学问题的设计,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科学地开展研学活动。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还要利用研学问题突出教学主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内容时,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课题内容进行研学案设计,提出合理的研学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先设计小游戏,使学生用画线段图方法模拟植树过程,在20 m小路上栽树,每隔5 m一棵,要求两端都栽树。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种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研学问题“是不是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无论路多长都会出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情况?比如30m的路或50m的路?你可以试一试,尝试解释这一现象。”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明确研学方向,独立进行问题的探究,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解释这一现象,针对两端都栽树、两端不栽树和一端栽树的现象进行分别研究,得到相应研究成果。通过了解学生在研学期间反馈的难点和疑点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体现问题的差异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导致其在研学过程中无法达到统一的学习效果。想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每名学生参与到研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完成不同层次研学问题设计。在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时,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问题,通过思考实现对数学知识由浅入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尝试解决其他问题,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研学问题的设计,容易出现固定模式的情况,导致设计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甚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3]。对于小学生来讲,根据问题进行凭空想象容易遇到思维障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研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相对直观的数学问题,有效调动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丰富问题

采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不仅是为了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知识,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研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学会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得到数学实践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的内容时,从表面来看很难将负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帮助学生加强对负数的探究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妈妈的记账本上有没有记录欠账的钱数,怎么标记的呢?”“冬天你怎么判断温度在零度以下呢?”等问题。设计这类研学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发掘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问题评价体现温度

想要使学生保持研学兴趣,教师需要对学生研学成果进行评价。而合理地开展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加强对研学问题的反思,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确定学生能否根据研学问題明确学习方向,得到的研学成果是否科学。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研学问题进行完善和调整,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研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围绕研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确定方案是否具有价值。从这一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研学问题的探究,促使学生从他人的方案中获得启发,加强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从学生参与研学问题讨论的程度方面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学生保持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教学评价,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继而顺利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研学后教”的理念,教师需要实现教学问题的合理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围绕数学教学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同时体现问题差异性,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使活动得到有效开展。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学提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研学效果。通过评价体现温度,能够激发学生研学热情,从而为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耀固.“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的微课设计与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20.

[2]刘安娜.研学后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4-135.

[3]张少珍.利用研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J].求知导刊,2016(9):91-92.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问题设计小学数学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