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童谣相遇的美好时光

2019-07-11 05:46卞千
新课程·小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过山车泥鳅童谣

卞千

童谣,是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创作的,富有儿童情趣,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语文学习中,适时引入童谣,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塑造、美好品德的养成,更好地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读童谣,感受如诗的语言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偶然间,校园的长廊里传来稚嫩的声音,几个小女孩儿一同哼唱着《捉泥鳅》,笔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勾起了对童年的眷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经常与学生分享童谣,让孩子们感受童谣如诗般的语言、音乐般的韵律。

一缕阳光,晨读课上,笔者拥在教室窗台,轻声阅读。书香淡淡,溢于满怀。抬头,微笑,和学生一起读书的情景徐徐漾开。与孩子共同阅读,是语文老师工作的最美画面。在班级里,我开展了“寻找最爱的书”的活动,与孩子分享童谣,与学生一起读书,怕是语文学习极其美丽的一件事情。我们与它的第一次相遇开始了……

1.寻找最爱的书,与童谣相遇

一日清晨诵读,笔者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吟诵经典,虽书声琅琅,却又感觉平淡。我知道,那是孩子必须要背可却不爱的书籍。教师轻轻地说了一声“说停就停”,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带着疑问紧盯着我。教师微微一笑,拿出了《日有所诵》,清清嗓子,说:“孩子们,今天的诵读,我们来一首新鲜的童谣,怎么样?”

“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孩子们的眼睛突然亮了,他们脸上纯真而又灿烂的笑容让我知道,他们在期待着什么。翻开第一首《过山车》——

“过山车,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了。过山车,下山了,我变成流星了……”

伴随着过山车的视觉体验,惊叹声、紧张表情出现在孩子们的身上。如此惊人速度的过山车,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咻”的一下从地到天,又从天到地,真是太好玩儿了。

“想读读吗?”教师试探地开口问道。

“想……”孩子们大声回答。

教师顺势说道:“跟老师一起读读,好吗?”教师带着孩子们又阅读一遍,没想到他们兴趣盎然,甚至都把文字记住了!

“好玩吗?”

“嗯嗯嗯!”孩子们直点头。

“再来一遍,感受一下过山车的刺激之旅!”

孩子们阅读的速度随着内容忽快忽慢,竟让教师也流连其间,舍不得离开这简单却很奇妙的文字。

“想不想继续?”

“想!”

哇,全班躁动了,一次分享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教师卖起了关子,“这本书里还有好多好多的秘密呢!想知道,小朋友们自己去书中寻找乐趣吧!”

2.对话共读,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

教师通过开展“对话共读”的活动,使孩子在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每天午餐结束后,利用“日有所诵”,开展“对话共读”的活动。每天午餐结束后,是孩子们的阅读时光。孩子们都会主动地捧起《日有所诵》认真地阅读起来,读到有趣的童谣,和小伙伴们一同分享,教室里时不时地发出欢乐的笑声。

二、演童谣,享受学习的快乐

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童谣不但生动有趣,合乎儿童胃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更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童谣的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儿歌、童谣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童谣,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是学习生活的幸福。

孩子们不仅仅诵读童谣,还会表演《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贼头贼脑的小老鼠、大摇大摆的小花猫,叽里咕噜狼狈地滚下来的一连串动作,逗得全班乐开怀。没想到,童谣阅读有如此大的魔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学习和生活,很幸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差、好奇心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他们厌倦,不仅学不到知识,还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诵读童谣,教师要注意结合诵童谣内容,不断变换教学的方法,让孩子由被动的学习变成爱学、想学。

三、写童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孩子每天徜徉在童谣的海洋中,让他们收获了读书的乐趣。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被激发了,深深地陶醉其中。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孩子熟悉童谣、交流童谣,逐步发展为孩子们还会进行创编童谣。在创编童谣的活动中,孩子们揣摩用词精妙,激活了语言表达的智慧,实现了语言文字运用的不经意间,孩子从童谣中获得了语文运用的更多技巧,不断地生长语文智慧,品尝了更多的成功与喜悦。

花喜鹊

花喜鹊,叫喳喳,房前树上他的家,叽叽喳喳见人夸,你说它在闹个啥?

半半歌

有个孩子叫半半,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脸儿洗一半,早饭吃一半,课本带一半,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板。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来引导孩子们欣赏童谣的语言特点,来感受童谣的意境美妙,在此基础上去模仿、去创编。教师所选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同时必须注意启发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创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不断帮助孩子积累沉淀,从而体验成功。

读童谣,诵童谣,演童谣,写童谣,我们的读书故事仍在继续……

童年是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样的时光里最适合与柔软的文字相遇,很有意思。在语文学习中,与学生一同寻找最爱的书,更是觉得有趣。过快乐而简单的生活,更利于孩子们成长。闲暇时光让孩子打开一本最爱的书,读童谣、演童谣、写童谣,如同打开一个更美妙的世界。与童谣相遇的美好时光里,和孩子一起读童谣、演童谣、写童谣,师生共同成长,培育孩子们语文智慧的根本!

猜你喜欢
过山车泥鳅童谣
泥鳅笼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