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雕塑角度浅谈当代艺术的批判精神

2019-07-12 14:17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0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雕塑家批判性当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050000)

所谓“当代艺术”远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也不是某种特定的 艺术风格的 代名词,更不是西方艺术在中国的翻版重新登台。我认为用当代艺术来概括中国自改革开放至今的艺术发展,不是太准确,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到1979年,这段时间由于受到西方艺术思潮下,艺术作品走向极端化,反道德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去中国化”的倾向,更倾向于称之为“前当代艺术”。1979年至今虽然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西方当代艺术成为学习的主要对象,但仍然有一部分艺术家更倾向于从传统文化当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艺术再创造。

一、当代艺术的批判性特征

中国当代艺术十分强调它的批判性,批判性并不能代表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低,批判性也并不是都具有先进性,批判性只是评判艺术作品的一种方式。当然,艺术作品也只有在批判当中才能不断发展,取得进步,这也是艺术批判的价值所在。艺术批判不仅仅是对题材的批判,也包括对作品内容、艺术语言、主题以及形式的批判。并伴随着各种艺术现象的出现而不断演进。在文革时期,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选材,如: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侯一民的《毛主席与安源工人在一起》之所以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和作品的题材有很大联系。

不仅文革时期对题材的批判很强烈,这种现象在“前卫艺术”当中仍然存在。“前卫艺术”,因其形式独特,感染力强,不同于传统的的东西,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前卫艺术”在选材方面往往给人以新的视觉震撼,很多题材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当中,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场所。当然,对前卫艺术批判的声音一直都有。

对形式语言的批判性也从未间断,关于形式语言批判性的详细论述,则最早来自于吴冠中的《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尤其是关于文章当中关于形式美这样一个说法在当时的美术界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论,因为它和当时的美学、哲学、意识形态等相冲突。每个艺术家都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语言,即独特的艺术分格,以此来与别人有所区分,当然,艺术形式语言的建立绝非易事。方力钧作为中国新艺术潮流最重要代表人物,一直以其创造的一系列光头泼皮形象为人所熟知,这种新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成为一种经典的语言符号。当然对其褒贬不一,有的评论家称其为“玩世现实主义”,有的认为是商业炒作的延伸品,艺术价值值得怀疑。至于那种说法正确,目前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法,相信时间能够证明。但是,艺术家建立艺术形式语言的过程本身值得肯定,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类似这样的艺术家还有岳敏君、王广义等。

二、当代雕塑当中的批判精神

中国当代雕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雕塑家的创作材料已不仅仅是木、石、铁、泥等传统材料,创作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这50年代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创作的 (收租院)大型泥塑群雕由14个真人大小的真人泥塑制作而成,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揭露了地主对农奴的压榨,表现了农民的反抗经神,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为人们所熟知。文革时期雕塑基本采用写实的手法来反映人名群众反压迫,与地主,敌人进行斗争的场面,雕塑充当了批判的武器,由中央美院的曹春生等人创作的大型组雕(农奴愤),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该雕塑的主要创作意义曾被归纳为“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过去旧西藏三大领主封建农奴制度的滔天罪行,整组雕像充满了批判性,雕塑家通过对人物的眼神、动态的塑造,营造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场面,热情地歌颂百万农奴的斗争精神,体现了奴隶们创作历史的光辉思想。另外,文革时期塑造了大量的毛主席像,在政治宣传当中起到了一引导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雕塑得到了长足发展,老一辈雕塑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城市雕塑’的概念,这一时期的雕塑在创作观念等相比文革有了很大进步,雕塑发展呈现多样化。90年代中国雕塑呈现出一个重要变化:后现代的波普煮一杯青年雕塑家大量采用,如李占洋的雕塑 安乐椅打破以往雕塑创作只反映生活美满,家庭和谐社会正面人物,敢于揭示社会病态的一面,对社会存在在的各种不合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用大众一眼就可以看懂的艺术表现方式反应在改革开放后是会当中存在的伪社会,表现的场景通长是舞厅、卡拉OK、按摩房等。这一时期观念艺术也开始出现,其中以隋建国、展望、于凡等雕塑家为代表,尤其是隋建国的作品更能反映这种观念性艺术,雕塑家将雕塑的艺术性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把雕塑看作一种观念的载体,其作品(中山装)被不仅被看作是一种文化符号 ,更透露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与消逝,寄托了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与回忆。当然这一时期一些艺术家对装置艺术,现成品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世纪中国雕塑从内而外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雕塑作品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雕塑这门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审美功能的一种体现,或是脱离使用性,从更深层次来说,当代雕塑实际上是在借助各种媒介探讨人的问题,即人的生存、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三、结语

当代艺术的演变与发展与当代社会形态及其体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当代艺术的批判应该站在文化、历史、政治的角度去进行合理的批判,雕塑作为艺术当中的一个门类,和其他的艺术形态一样,都经历了兴衰变化,同样也受社会形态的影响。

猜你喜欢
雕塑家批判性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雕塑家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