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书风特点及其影响

2019-07-12 14:17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主笔欧阳询点画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一、欧阳询与《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长沙)。他一生历经南朝、隋朝、唐朝三个朝代。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之一。

到了晚年时期,欧阳询书法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笔与墨的默契度展现十足,中宫收紧四面舒展,字形结构的井然有序。《九成宫醴泉铭》正是在晚年时期大功告成。其字形体修长,法度严谨,笔画方中带圆,用笔方整,紧凑,平正中见险绝,结构布局精巧稳重,无一处凌乱,无一笔松懈,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此碑的特点,不仅有北碑的遒劲雄强,还有南书之幽雅端庄,刚柔相济,回味无穷。碑上之书笔法瘦硬通神,结字雍容婉丽,寓险绝于平稳之中,法度严谨,雅俗共赏,千古传名之作。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书风特点

1.用笔特点

注意一个字中点画的细微变化,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字的总体特征。一个字中都是由很多笔画组成,如果不能熟练生动地写出点画的生动变化,就难以展现出欧阳询楷书平正中见险绝特征。

2.结构特点

唐代孙过庭《书谱》说:“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每个字中,由不同的笔画组成,然后每个字的结构万变,但是仍有规律可循。掌握了字中的结构规律,对书法的理解更上了一个层面。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十种:

(1)避就

避免一个字中笔画结构形状的相同。

(2)顶戴

一个字里就像人顶着东西行走,使上下统一一致。

(3)向背

屈哨兵提出了发展好教育的广州路径,分阶段启动卓越校长培养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使得广州好教育的五重内涵都有了抓手与方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广州好教育”这盘棋也因此下得更精彩、更久远。

在每一个左右结构的字里面,存在着一种左右呼应的关系。

(4)主笔

不同的点画笔画构成一个字,自然存在着轻重主次之分,一个字的重心,由决定一个字的字形整体的偏正的一笔叫主笔。

(5)排叠

在一个字中,由于笔画较多,出现成排重复出现的点画,这种处理关系,就需要舒展主笔,收敛副笔,才能看起来协调。

(6)平正中见险绝

中国汉字,保证一个字的平稳很重要,不能歪七扭八,这种视觉效果达到平稳中寓见险绝。

(7)意连

在写楷书中,也讲究一气呵成,不能断气,达到笔断意连的感觉。

(8)覆帽

汉字中上下结构的字,就像头上戴的帽子,书写这种字需要上下匀称,不能歪斜,如“云”。

(9)补空

每个字中,填补点画结构的空白处,呈现出饱满的汉字。

(10)相让

相让。是指为了使一个字看起来分布均匀、疏密得当。

3.审美特点

对独体字而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一个字里的主笔,统领整个字的是主笔;二是虚实。虚实在书法创作体现的尤为重要,需要在平时的读贴中多多观察。因此,在平时读帖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其虚实的巧妙之处。

在读贴时,对于合体字而言,一个字由多个相对独立的部件组成,点画之间容易出现相互碰撞,汉字中也要注意笔画的交错,遵循一个原则对于穿插关系:既要点画和部件组成一体,又要由穿插感,使中国汉字体现出艺术之美。

三、欧阳询书法创作之我见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曾经说过:“古代人学习写字都不是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地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经过大量练习后,对于基本笔画和结构有一定的掌握后,便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这时直接用宣纸折成方格临帖,所以要仔细观察帖子,尽量要做到意在笔先,一个字练好了,再练下一个,掌握了一定的功力之后,就可以试着进行集字创作。在创作中,应用临帖时取得的技法,边临边创,重复步骤,这样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我最初就是这样练习的。

猜你喜欢
主笔欧阳询点画
本期主笔
本期主笔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唐欧阳询《用笔论》
本期主笔
七绝·春雪
悬针竖的写法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