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论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

2019-07-12 14:17上海戏剧学院20004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徐克狄仁杰武则天

(上海戏剧学院 200040)

20世纪50年代,荷兰汉学家家高佩罗书写的《大唐狄公案》,开启了西方世界了解狄仁杰的窗口。这部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的推理侦探小说,塑造了外国人眼中秉公执法、足智多谋的唐朝法官狄仁杰形象,也使狄的海外知名度远远高过包青天。1969年英国拍摄第一部狄仁杰题材电视剧《Judge Dee》,1974年美国采用华人演员演出狄仁杰《Judge Dee and the Monastery Murders》。虽然国内在1986年便有《狄仁杰断案传奇》问世,但是直到2004年《神探狄仁杰》热播之后,这位大唐一代名臣才走进了更多中国普通观众心中。半个世纪以来,已有30余部以狄仁杰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上映。2010年,导演徐克不畏珠玉在前,拍摄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不仅在金马奖、金像奖屡获殊荣,更是将狄仁杰带到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狮奖。

八年来,徐克导演先后完成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与《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创下多个华语电影获奖和票房记录。这一方面来源于狄仁杰人物本身的戏剧魅力,更是来自徐克突破过往诸多电视剧版本的局限,大胆创新,用他的天马行空不负“别人做过的我不做,我要创造我自己的风格”这番豪言壮语。

一、颠覆经典 塑造新武侠人物

(一)忠义的非全能侠士

徐克的狄仁杰自出现之时便不断有人质疑:不破案的狄仁杰还算侦探吗?此前,大众眼中的狄仁杰形象主要为智力超群、断案如神、德高望重。而显然徐克对影片的定位并不是古代神探的侦破过程,而是以探案为引子,以传统武侠片为依托,重现大唐时代的风云权谋,展现东方奇幻。

第一部《通天帝国》故事从武则天为了登基大典,命人打造了一座高66丈的巨大雕像,却接连发生多起人体自燃现象开始说起。朝中发生惊天怪案却迟迟无人能破,紧急十分,武则天只好再次启用狄仁杰。坐牢八年后的狄仁杰并非风度翩翩,甚至有点落魄。此刻他的身份不在朝堂,虽然资源调动有许多阻碍,但却可以更好的展现他个人身手敏捷,知识渊博、观察敏锐的能力与魅力。狄仁杰效力于武则天,并不是由于她的压迫与威严,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安定,人民安生。所以,无论是反对武则天的阵营收买,还是武则天“别再办国师”的威胁,都不能动摇他的原则和追查真相的决心。

2013年,本系列第二部《神都龙王》是初入大理寺的年轻版狄仁杰的故事。狄仁杰初到洛阳便被卷入掳掠“花魁”银睿姬一案,几经破折解救睿姬并奉命查办“龙王案”,解救皇族于危机四伏中。年少的狄仁杰有读唇语的特殊本领,同时,他并不再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对于主要发生在水下的案件,他需要克服怕水与不会游泳的弱点。

2018年暑期档上映的《四大天王》紧接上一部剧情,狄仁杰大破神都龙王案,获御赐亢龙锏,并掌管大理寺。狄仁杰虽升官晋级,日子却愈发艰难。面对武则天的监视以及“封魔族”的压迫,狄仁杰恶疾缠身得了“心病”,发作时需要用针灸来避免头疼晕过去,最后他悟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八字真谛,领悟到自己该做的使命。

徐克以往电影中的故事主角大多是自由洒脱行走于江湖、豪爽义气、为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是与官场毫无干戈,或是与朝廷完全对立。但在“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朝廷成为故事发生与发展的背景场所,主要人物也大都是庙堂之人。虽然空间已变,但徐克电影中自带的精神气质没变,徐克将侠骨桀骜、心怀悲悯等多种元素糅合在新狄仁杰形象上,为其增添了一份英雄气节。

(二)风云权谋下的人物关系

狄仁杰系列电影中,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关系首当其冲成为影片的主要人物关系,《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时刻:武则天准备登基,狄仁杰刚刚出狱。而狄仁杰入狱的原因恰恰是反对武则天称帝。武则天对狄仁杰在保持警惕之时,又需要他的帮助。《四大天王》中武则天还是高宗口中的武媚娘,在亢龙锏的制衡之下,武则天对狄仁杰从开始的提防与戒备到后来的信任与倚仗,是本系列人物关系核心所在。武则天色诱狄仁杰的这场戏,把暗潮涌动的关系外化了出来。狄仁杰面对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的欣赏与猜忌,在找凶手抓犯人之余,他还要面对进退维谷的处境、坚守自己的执着,这就是他有别于福尔摩斯等神探的地方。

除了史书上的真实人物,徐克也在剧情中设置了多个增加戏剧张力的配角角色。冰火两重天的上官静儿,她是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角色,外在俊美轩昂,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内心脆弱又孤独。患有白化病的裴东来出场仿佛是一个十足的反派角色,但随着剧情反转,观众也看到他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个人魅力。年轻的狄仁杰在《神都龙王》《四大天王》两部电影中,与尉迟真金和御医沙陀忠组成了三人探案组合。狄仁杰凭借“唇读术”、记忆力绝佳等过人技能识人破案;尉迟真金武功高强,多次及时相助;而怀才不遇的沙陀忠不仅终有机会施展高超的医术,更承担了戏剧中喜剧性的效果。

二、以史为本 展现盛世大唐

徐克曾如此描述:“中国唐朝是个盛大迷人的朝代,无论文明、思想、艺术,与当时世界其他古国比较,称之霸国而无愧。这个浪漫的唐代和充满诡秘色彩的侦探题材是我两大爱好,而偏偏狄仁杰,这位举世瞩目的神探和武则天这位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却在同一个朝代出现。这两个历史人物支撑着该片的主轴。”1

徐克将一个真实的唐朝,跟他所想象到的浪漫和悬疑变成一体,把它变成一个极致夸张的似虚非实的世界。在本系列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历史上曾经影响过唐朝政治的佛教和方术。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期从印度传入内地,于唐代走向全面兴盛。佛教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意识等各方各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唐武则天勇敢地登上皇帝宝座,将佛教推向了鼎盛时期,佛教成为封建王朝事实上的国教。”2

《四大天王》中的“大理寺之战”,大唐官兵与封魔族的抗战陷入焦灼中缠斗。狄仁杰面对自己无法打败的敌人,他寻求佛家弟子圆测大师的帮助。圆测大师为封魔族首领解开了多年来复仇之心给他自己带来的痛苦枷锁,结束了这一场由贪婪,复仇和毁灭性的怨恨而生的幻觉大战。对比好莱坞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打败反派,往往是通过武力让反派物理性的毁灭消失在这个星球。但是本部电影中,圆测大师让疯魔族首领放下杀念,自己感化自己,佛教强调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大义尽显。

《四大天王》的结尾,武则天不再依靠江湖幻术帮助巩固政治地位,转为一心向佛,她在最后一战中看到了佛法的力量。这也与第一部《通天帝国》中,用修建浮屠实现人佛合一,借助更强大的力量来控制人心、统治国家,形成了一种呼应。

“方术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悠久的文化,商代便已盛行。”3在唐代趋于鼎盛。历史上的武则天相信道家学问,热衷于令一些江湖人士或使者帮她做事。《神都龙王》中百姓疯祭龙王,也是掌管礼祀的太常寺按龟卜之仪,在方术影响下,点选官祭

这些历史事实打造了《四大天王》的开端,之后徐克以方术的概念放大、夸张包装全片,玩火、用烟、出暗器等招式花招,令人眼花缭乱。“异人组”四人在方书的加持下更添鬼魅气质。封魔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术更是让在狄仁杰在内的朝廷内外都集体陷入方术下的魔幻陷阱中。方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唐朝政治。

三、视觉特效 打造东方奇案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电影。1928年《火烧红莲寺》的上映,预示着武侠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和神怪结下了不解之缘。徐克于1979年拍摄的处女作《蝶变》把希区柯克式的西方悬疑带入东方武侠,从这部片子可以隐约窥见后来徐克电影中魔幻武侠的影子。1983年有美国特效公司参与的电影《新蜀山剑侠传》,使原作中种种奇幻想象得以实现眼前,掀起了新武侠电影的浪潮。徐克对特效视觉的表现在2001年的《蜀山传》中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2011 年《龙门飞甲》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他是名符其实的电影技术和特技叙事的引领者。”4

徐克将大量特技运用在电影中,从而把武侠电影的浪漫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徐克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精彩奇案。狄仁杰参与的案件,从第一部的人体自燃,到第二部的下蛊变异,再到第三部的异人幻术,都好似是江湖中的传说再现。要最高完成度的实现这些奇案,在荧幕中展现奇观,离不开徐克天马行空的构想,在CG技术不断成熟的加持下,画面更加瑰丽多彩。《通天帝国》中通天浮屠的建立与巧塌、烈日下的活人自燃、阴森恐怖的“鬼市” 以及会说话的 “国师”鹿;《神都龙王》中开场海战、鳌皇码头、荷花池和最后的终极决战,这四处涉水的地点均是故事的核心场景,把水的特效玩到了极致。第三部“异人组”献法、皇宫柱子上雕刻的金龙复生穿顶、封魔族的飞天蜈蚣、金龙杀人等场面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大天王》中最精彩的段落属于浑身长满眼睛的怒目金和雪白毛发的巨型灵猿在大理寺屋顶的正邪之战。尤其是怒目金刚以全身眼球为武器,将这些大眼睛向屏幕方向发射进行攻击的画面,是徐克想象力的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

魔幻电影中的奇幻时空,能够充分带来人类对理想和幻想世界的满足感。徐克在空间、细节、色彩等方面的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带着浓烈的东方审美气息和极度奇观化的电影气氛,构成了“狄仁杰”系列中最有视觉冲击力的部分。

四、结语

自2017年以来,中国IP电影市场持续下滑,同时各种资本游戏下的“概念炒作”加剧了IP电影泡沫危机,许多另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IP故事如《西游记》等,故事落俗毫无新意。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以真实历史为基础,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将异邦民族与神话传说加入叙事主线,构建了奇诡瑰丽、虚实相生的大唐想象。

在诸多褒奖面前,我们也不能忽视狄仁杰系列中剧作的问题。当电影不再以侦探破案为看点时,作为系列电影的人物,需要更加丰满,相辅相成给奇观式想象以灵魂和生命。如果观众可以看到主角的成长,性格的变化,挖掘出狄仁杰更多层次的内心,或叛逆、或是灵魂深处的黑暗,当观众看到电影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之时,或许就是观众真正爱上狄仁杰之刻。

21世纪初时,《英雄》、《霍元甲》等武侠大片在国内外票房市场上取得了良好反响,近年间,在传统写实武侠片与刀光剑影都逐渐没落的今天,借助视觉特效营造出东方传统的审美意境,在魔幻和武侠包装下的侦探狄仁杰,不言而喻承担了向西方传播本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徐克的狄仁杰宇宙正在无限扩大,《通天帝国》片尾出现的24张气氛效果图给影迷带来了无限期待,也让观众看到这个系列电影未来的潜力。这个年代最怕的是一样,我们期待徐克为观众带来更多不一样的狄仁杰。

注释:

1.谷子.《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打造鬼魅奇幻盛唐全景1.3亿投资再现大唐辉煌[N].大连晚报,2010-08-10.

2.谢山.唐代佛教兴衰研究——以佛教发展与政治社会关系为视角[D].河南大学,2014.

3.曲贵军.唐代方术对政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

4.姚睿.民族寓言的类型化改写——《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叙事分析[J].当代电影,2013(11).

猜你喜欢
徐克狄仁杰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徐克眼中的狄仁杰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人小鬼大狄仁杰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狄仁杰
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
王濛莎作品
雕塑《武则天》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