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生存交织下的女性青春镜像
——影片《找到你》解读

2019-07-12 14:17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朱敏边缘伦理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404100)

袁智忠 (西南大学影视传播与道德教育研究所 404100;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404100)

一、困境:三类女性的共同命运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影如拳打式的鼓响着受众内心,就“寻子”主题来看,影片《亲爱的》《失孤》等影片是由真实事件引发思考创作出的题材电影,其类型发展至近期上映的《找到你》,它更为凸显“寻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铸造了更丰富的类型元素,也更落地生活,关照现实社会。

纵观男性创作的主流电影中,女性角色呈现出有“女人”无“女性”的尴尬现状。“女人作为形象,男人作为看的承担者”“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在这类电影中看似有着女性角色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有着自主意识以及独立精神,但是这种“假胜”并没有走出“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理论范畴,没有能够走出男性视角建构起来的叙事编码。但在《找到你》的女性叙事表达中,多维的关照了三类女性形象,从社会分工阶层上塑造了三类“边缘”女性:家庭的“边缘”者(律师李捷)、职业的“边缘”者(保姆孙芳)、人格独立的“边缘”者(全职太太朱敏)。

代表中产阶级的律师李捷,她有事业,有钱,当她离婚时,就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她忍受着固化社会观念的不公。社会对于现代女性的要求,是以家庭作为基准点的,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女性,如果没有幸福的婚姻,或是没有承担起大部分照顾孩子的职责,就会被家庭“边缘”化,塑造成缺失母爱的“女强人”形象,这种偏见不但来源于男性,也早已内化为很多女性对自身的家庭道德约束;孙芳代表进城打工妹这一群体,经济条件更差,观念也更为落后。在当今社会谋生挣钱甚至企图有能力治愈病女,现实把她推向了职业的“边缘”,靠“出卖”立足社会,职业本不分贵贱,但在无奈的选择下,沾满铜臭味的酒精带给她的却是整个社会不平等的苦涩味和创痛,何谈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义务,为钱做出的犯罪出格行为,也在灯红酒绿中为她的女性良知找到了麻痹和开解;朱敏毕业于重点大学,原本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但是为了照顾孩子,她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当婚姻出现问题,朱敏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时,“全职妈妈”的身份使朱敏完全被动。在她的婚姻中,全心付出,当婚姻散场,她的社会分工被推向了“边缘”,一种基于社会独立层面的孤立。事实上,家庭作为她谋生和“加班”职业,却被社会否定,这是我们这个社会中女性边缘化,被道德绑架和伦理挤压的常态。影片塑造的三类女性,镜像伦理社会的现状,她们不管做出多大的努力,也会因“母亲”的身份被推向边缘甚至死亡,具有共同的困境。

二、生存:观念自救与伦理反省

李捷无法理解放弃职业发展的朱敏和在贫困中挣扎的孙芳,事业上顺风顺水的她给全职妈妈朱敏以冷酷的忠告。 “我个人很同情你”实则并不是同情,而只是对不幸者高高在上的怜悯。穿上高跟鞋去战斗的她,固执的认为她在事业与家庭间的无奈才是最值得被同情的,孩子失踪她脱掉高跟鞋换上平底鞋大步奔跑的时候,也用女性的睿智和母性的真情实现身份的转换与自救。三位女性的不幸,从大的层面来说,其实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她们只是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拼命,却未意识到大家都是落后的性别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牺牲品。

社会观念固化,多数已然内化为对自身的束缚,对于女性的伤害,要从自救和清醒认识开始。影片中的三位女性,有共同的特性,即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这也是关于社会伦理“触角”的思考,帮或者不帮,冷漠或热情:朱敏的丈夫是个事业有成的油腻老板,猥琐到揩自己律师油的“出轨男”。面对女性和家庭,他觉得争夺到孩子的抚养权是律师的事,就像是叉手看热闹的旁观者,坐视不管之“触角”;李捷的丈夫是个“妈宝男”,离婚时要争女儿的抚养权,因为“我妈离不开孩子。”毋庸置疑他在担心着孩子的成长,也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给予帮助,但他身后多了一双手,让原本简单的家庭矛盾复杂化的“触角”;孙芳的丈夫是个在婚礼上就能揍妻子的“暴力男”,孩子生重病,不惜放弃生命。当孙芳无法喘息时雪上加霜讹一笔钱,就像是教唆起义的怂恿者,犯罪惹事的助推“触角”。走出困境不仅意味着女性摆脱阶层、地位、职业的掣肘,建立共识、共同努力,也意味着男性要革新观念,参与和分担后代的赋予,更意味着保护母职的法律体制建设和整体社会氛围的营造。

在都市化的快节奏中生存,宣扬着同等的性别权利,被物质包围的欲望里很多事我们都可以伸缩“触角”。影片结尾,李捷通过寻子感受了周遭,产生共情。在法庭上,她公然违背了一个律师的职业准则,抛弃了自己的当事人,而为朱敏说话“我个人为我的言论和行为承担全部代价”实现了青春女性的自省和观念的救赎。同时,也是照应着伦理社会,引发对于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厘清。

三、结语

不敢妄言,《找到你》是一部纯粹的现实主义电影,但在导演吕乐的表达中我们深切的观察到他的现实主义态度,这种态度让影片的文本、角色和情绪与当下的观众形成了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基于创作者于社会层面的细节发现和生命积累,用光影镜像透视社会现实,同样也表现了“女性”在这伦理社会中的命运与无奈。这种艺术的呈现,对女性,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必须具备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影像更多需要现实的介入,以及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才能拥有“为女性”“为社会”发声的艺术自觉。

猜你喜欢
朱敏边缘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幼儿园游戏课程审议的实践与思考
化工安全问题评价思路阐述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伟人父亲朱德和女儿的故事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