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变形表现手法在现代影视中的应用

2019-07-12 14:17江海职业技术学院22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桌球弹性变形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225000)

随着社会进步,物质生活的飞速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表现形式丰富多变、表达内容千姿百态、艺术元素多元综合、视觉效果绚丽纷呈的直观影视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求。网络技术、移动设备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观看影视更加的便捷、快速。在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精神文化追求迅猛提升的背景下,近年来影视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多元化的影视艺术形式纷纷涌现,而将动画艺术的轻松诙谐、夸张变形、魔幻主观等表现元素应用于多元的影视艺术中,成了现代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生活之余的有益消遣和精神文化的补充。

动画艺术起源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仅仅经过了一百年的历程,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一种新型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影视工作者参与到或专门从事动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一时间动画艺术得以快速发展,行业规范、行业研究和行业体系日益完善。发展至今动画电影不仅在影视中独树一帜,占有一席,而且动画艺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影视艺术中,对影视艺术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中动画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弹性变形在影视作品中使用广泛、效果极佳,不仅增加了动作的趣味性、戏剧性、艺术性,更对影视作品的节奏、气氛、剧情、表现力等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有益的补充,为影视工作者喜欢使用,也受到观众所喜爱。

弹性变形一词来源于物理学,原意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当外力消失后材料恢复原状的现象。在这里我将动画艺术表现中的弹性动画和变形动画两个概念合在一起,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自身发生形体的改变(适当进行夸张),并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原始形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根据作用力来源和作用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不同,弹性变形大体可分为冲击弹性变形、挤压弹性变形、膨胀弹性变形。

第一:冲击弹性变形是由于物体骤然受到外部作用力的强力冲击而改变自身的形态,当外部冲击力消失而恢复物体原来形态的弹性变形,根据外来冲击力的不同,物体形态的变化有所差异。

冲击弹性变形是影视作品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弹性变形形式,现已成为影视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特别是一些科幻、魔幻、喜剧和动画类型影片中经常作为营造喜剧效果、加强影片节奏的重要表现手段。外力冲击来源非常多,涉及生活和影视表现的方方面面,譬如子弹射击、汽车碰撞、拳脚攻击、强烈风力冲击、强烈水流冲击、外物快速打击等均可作为外力来源。诸如此类的影视剧镜头非常多,比如美国迪士尼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猫被老鼠用桌球击中脸部,脸部瞬间受到桌球冲击,发生严重变形,超出了合理的变形幅度,而后甩一甩头,脸部立马恢复原状,便是一个典型的外物快速打击而发生的弹性变形。镜头中猫的脸部因桌球的冲击而发生变形,并且根据桌球的外形和冲击轨迹,变形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相应夸张的表现,而后恢复原状。首先猫脸因桌球冲击而发生严重变形,再恢复原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这里是为了情节节奏、增加趣味性和艺术性而进行的夸张设计。其次,桌球击中猫脸,猫脸按照桌球的外形和运动轨迹发生严重变形,表现出了桌球的坚硬质感和猫脸特殊的柔软质感。每当冲击弹性变形镜头出现,不管是儿童和成人都会哈哈大笑,并且理所应当的接受了这种弹性变形的合理性,既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性效果,又有效地加强了影片的节奏感。

第二:挤压弹性变形是物体由于受到外部挤压力作用而根据外部挤压力的形态而改变自身形态,当外部挤压力消失后而恢复原始形态的弹性变形。

挤压弹性变形动画属于较为夸张的表现形式,在正常影视作品中较少使用,而在动画影视作品、魔幻题材影视作品中使用较多,特别是针对想象力丰富的儿童动画影视作品中使用频繁。挤压弹性变形的作用基本是按照剧情需要而增加的一种趣味性元素,烘托喜剧气氛与加强节奏而设定。

可以根据外部挤压力来源不同分为外部挤压弹性变形、内部挤压弹性变形,外部挤压发生在外部挤压物体的外表面,而内部挤压发生在外部挤压物体的内表面。比如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冰河世纪》中的松鼠角色,被其他动物踩在脚下而变成了扁平状而后恢复原状,这是外部挤压而发生的弹性变形,挤压力来自于其他动物的外表面。比如《猫和老鼠》中的猫被圆形鱼缸套在头上,头部变为鱼缸的形状,而后恢复原状,这是内部挤压而发生的弹性变形,挤压力来自于鱼缸的内表面。

在观看影片时,我们会发现挤压弹性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的次数不多,占有时间极短,但却是营造喜剧效果、增加趣味性极佳的一种手段。再配合以重复、夸张、变化等表现形式,可以瞬间将喜剧效果调动起来。比如上面提到的《冰河世纪》中松鼠被其他巨型动物踩过,观众觉得很好玩,而踩踏过程继续以重复镜头出现,(当然产生挤压力的动物发生了改变),喜剧效果不断提升,如果一直重复几次难免会显得单调了许多,这时故事设计为最后一个动物踩过后,松鼠被粘在脚底带走了,并继续不断地被踩踏,这一幕的喜剧效果瞬间到达顶峰,将挤压弹性变形的魅力体现的淋漓尽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弹性变形并没有表现的很完整,当松鼠被粘到脚下带走后,出现的是影片的标题,并没有出现形态恢复的过程,但是后面松鼠再出现时是原始的形态,因此这里的弹性变形是存在的,只是恢复形态的过程发生在画面之外。

第三:膨胀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受到来自自身内部的力或是外力作用发生在受力物体内部的影响,而发生形态膨胀变形,当内部力或外力消失而恢复原始形态的弹性变形。

膨胀弹性变形在影视作品中可以营造影片的喜剧效果,增加影片的紧张感,加强画面的运动效果等。比如美国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因吸收周围的水份而不断膨胀,原本方形的形体变为圆形,体积不断的变大,当水份消失后角色恢复原始形态,从故事角度来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从角色设定的角度体现了角色作为海绵的吸水特性,从画面表现来看角色形状、体积发生变化。诸如此类的膨胀弹性变形在影视作品中的实例非常多,角色可以是吸收水份、空气或膨胀物,而发生的形态变形。

同样是《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用吸尘器吸取房子周围的垃圾,随着垃圾越来越多,吸尘器不断地膨胀,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影片的紧张感被渲染出来。随着吸尘器的不断膨胀,影片的紧张节奏不断加强直至吸尘器爆炸。在等待已预知即将发生的结果的过程,是营造影片紧张节奏的一种手段,而膨胀弹性变形便是诸多表现手段中的一种,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将节奏有效地进行加强。

第四:拉伸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重力、惯性或外物拉扯力下而发生的弹性变形,外力消失后恢复原始形态的一种弹性变形。通常情况下,拉伸弹性变形过程中物体会根据力的方向进行形体变形,体现力的方向或力的延续,也体现力的强度或外物的重量。

拉伸弹性变形在影片中同样可以营造喜剧效果,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加强影片节奏感。比如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空中大灌篮》中乔丹最后的扣篮过程,在被其他卡通角色拉住的情况下,影片进入了戏剧冲突高潮阶段,观众的紧张情绪被调动了极致,所有人都在期待角色如何摆脱困境时,角色的手臂不断拉长到超乎常理的形态,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灌篮动作,这时影片的紧张氛围和夸张效果被充分的表达了出来。情节超乎观众想象,拉伸弹性变形效果超出观众认知,夸张效果迎合了观众审美需求,营造了良好的戏剧效果。比如《猫和老鼠》中猫伸手接住高空坠落的物体,手臂被物体下落的重力瞬间拉长,当弹性变形快结束的时候,猫的身体紧跟着下落,直到恢复原始形态,无形之中体现了物体下落的重力作用和重力作用下猫手臂的拉伸弹性变形效果,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引发观众的共鸣。

总之,弹性变形表现手法在影片中占有的时间比重和使用次数是极少的,而且有很多的影片因为题材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能不使用弹性变形效果,或者是较少使用,或者是将弹性变形的效果降低到尽量符合常理、不易于察觉的程度,可见弹性变形效果并非是影片所必须的元素。但我们应认识到弹性变形效果是一部影片中增加喜剧效果,加强视觉冲击力,改变影片节奏,渲染影片氛围中有效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随着数字影视技术的普及,在影视中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作用也将会越来越明显,表现形式也将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桌球弹性变形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我”的变形计
会变形的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