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新模式探论
——基于艺术高校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9-07-12 14:17广西艺术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开放性中国画教学模式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中国画专业应该怎样教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就是学人追寻的重点问题。20世纪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等人在中国画的教育上就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方法,中国画教育方式也从那时起几经变革。中国画是文化发展的记录者,不同时代的中国画展示出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特色,是传统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承载了中国人的哲学思考和美学智慧。

在当今艺术日趋多元化的环境下,中国画专业教师们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方式,适用什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上继承、借鉴、融合和创新?

一、中国画专业教学模式的再审视

什么是教学模式?模式一般指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一种系统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的含义亦来自于“模式”的这一本体内涵,我们还需弄清“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比较关系,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

开放性教学模式,我们在本文中给予一般性意义,即“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实践系统,具有持续可完善的属性,通过对外界的学习和借鉴促进本体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是将中国画专业教学全面融入社会资源和学术发展背景中,以参与调研、研究、展览、写生等形式,走出教室充分吸纳社会资源,风物人情,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将社会资源和学术发展作为影响因素,融入到中国画教学模式的升级和优化上来,以促进教学模式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完善和重构。

中国画教学新模式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更多、更早、更全面地融入社会学术背景中,这将从几方面促成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必然改变校园课堂教学的相对封闭性。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另一方面也通过社会情境的历炼,关照论证学术主张、艺术理念及其艺术语言形态的时代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二、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虽然,有些学校针对中国画这一学科的特殊性,积极探索了一些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但整个中国画教学,仍然被纳入“国、版、油、雕”的单一模式之中,这种模式的典型特点即是基于西式艺术教育教学的专业训练方式,而当下艺术教育的实用性趋势,更使中国画学科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加单调。为因应新的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中国画创作和研究人才,合理高效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改革更显迫切性和必要性。

探寻改革路径是引导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我们在长期的中国画专业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提炼改革路径提供一些启发。经过改革与探索,基于中国画教学常态化运行,我们或能从三方面促成新模式改革取得成效。

第一,中国画教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表现客体的观察体味。进入自然和社会生活开展写生活动,加强对艺术表现对象的理解,这个过程使得学生对课堂经验,理论知识在自然造化之中互为观照、体味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获得自我知识经验的积累。

第二,中国画教学融入艺术界行业发展的主体趋势和整体格局中,师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纳入到业界的主体发展,师生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参与者,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并直接整合业界发展的各类资源,促使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吸纳的特点。

第三,中国画专业教学与社会资源、学术成果的对接有利于学生直接融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中,参与教师、画家、艺术从业者等行业活动共同写生创作,办展,学术研讨等活动。吸纳社会有益于教学的各种资源,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中国画教学新模式。

三、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新模式内涵

“中国画作为一门具有数千年优秀历史、浓缩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髓的绘画艺术,在其长期演进、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在传统形态下完善有序的中国画教育模式。”当下,由于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培养中国画专业人才的需要,传统形态下的教育模式亟需进行调整与变革。

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新模式的显著价值在于我们提出了三个层次理论的构想。我们提出的第一层面,畅通课程设置与艺术消费需求的渠道,探索协调发展的方式与机制;第二层面,将学科发展和学术成果应用于传统中国画教学;第三层面探索“学堂式”中国画教育和“工作室制”中国画教育的有机结合。

这三个层次依次从课程设置到方式方法,进而到具体形式,构成了“课程设置+方式方法+具体形式”的完整系统。在这个完整系统中,我们还可以加入其他变量来进一步优化中国画开放性教学新模式的特性或有效性。引入变量之后可以概括为“课程设置+方式方法+具体形式+N”的新模型。这里的“N”是一个变量的简称,它可以根据中国画专业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而变成与此对应的相关内容,比如“N”可以代表“传统文化”、“民族民俗”、“画派风格”、“应用性专业知识”等。

第一,畅通课程设置与社会化艺术需求的沟通渠道,探索协调发展的方式与机制。高校在进行中国画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化艺术发展的现实需要,比如中国画专业在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上再进行适当细分,灵活设置,课程对应到社会艺术消费的需求,考虑艺术品的消费类型,诸如绘画、陶瓷、木制品、石刻、棉麻、器物和工业化制品等,设置不同的细分方向,也即在专业方向下面设置对应的传统绘画、瓷器瓷板画、木艺绘画、石刻绘画、棉丝麻绘画、各类器物绘画和工业制品绘画等课程,聘请双师型,或有从业经验的教师参与授课,提高课程设置的开放度和培养中国画专业技法的灵活性。

第二,将学科发展和学术成果应用于传统中国画教学。学科发展凝结着学科专家和艺术家的全新思维,学术成果体现了学界的科研和创作最有价值的文献,将学科专家的全新思维和学术成果的前沿结晶应用于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是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成效的。

第三,探索“学堂式”中国画教育和“工作室制”中国画教育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学堂式”还是“工作室制”中国画教育,它都是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我们在探索中国画专业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中,寻绎这样一种“具体形式”是非常关键的,确立形式的正确性,就无异于确立了模式的有效性。

“学堂式”在中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和已经延续了千余年的中国画艺术相比还显得颇为年轻,但确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教育而言起到了启蒙、发展和跃升的作用。“工作室制”虽然诞生于西方美术教育活动,但在一些美术设计类专业,它较好地解决了“产学研”的问题。

“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虽然最早是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来并予以实践的,但是目前在美术各类人才培养体系中都有借鉴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西安美院现行的以绘画方向和专家挂牌相结合的新‘工作室’制,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研究生教育采用的也是‘工作室制’,各个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具体做法上各不相同,但通过实践证明,工作室制个性化教育的优势明显,符合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本质需求。”

四、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新模式的合理价值

通过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建构,我们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中国画教学模式的新的可能性,通过吸纳社会资源,集结和优化教学资源,改善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使中国画教育教学具有更高地有效性,更强地科学性和对传统艺术更好地继承性。

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新模式无疑对于培养视野开阔、专业扎实和思维创新的本科生是十分有利的。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现实教育教学的需要,那么我们探索中国画教学的革新的模式,将学院相对封闭的教学向更加开放性的办学模式转变,将带动一系列变革效应,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着结构性的重构。

对于培养对象中国画专业学生而言,开放性教学新模式将教学纳入到了全新立体的活动中来,带来的必定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层改革,学生由原来的线性式接受课堂教学,变成了全面参与的动态教学体验。在课堂教学、社会文化发展、艺术消费、场馆展览和采风写生的整体性培养活动中,逐渐涵育出综合素质教强的中国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开放性中国画教学模式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国画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远方》中国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