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中小学生“人际教育”的家庭心理干预路径

2019-07-12 14:17江南大学教育系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榜样交流心理

(江南大学教育系 214122)

人际教育,是指家长对中小学生进行有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教育、交往教育。它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情等手段将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他人的一种过程。众所周知,人作为群体性动物,每天都接触着不同的人和物,不可能生活在独立的空间中。因此,“人际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也是一生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要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孩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积极、开朗性格的养成等益处颇多。相反,则容易造成孩子孤僻、内向、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点。除此之外,孩子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交往能力,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将有可能失去很多次机会。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这一点,致使很多孩子人际交往处在失调的状态。在他人面前扭扭捏捏;与他人交流问题吞吞吐吐;在学校的时候,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更是不敢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在家里的时候,遇见亲戚、朋友不敢主动打招呼、问好等各种交往的心理病态现象很多,这是值得每个家长重视的一个重要心理问题。针对在家庭中,家长如何增进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以下是可资参考的三点建议:

一、提高孩子对人际交往的认知观念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起点,家庭应拥有对孩子各方面成长的教育理念。面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是一样,作为家长,应从小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给予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明白人际交往是什么以及所蕴含的意义,唤醒其交往意识。长期以来,处于孩子的生命安全考虑,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家长以及教育者的却需要这么教育孩子,毕竟现在的社会事事复杂,人心险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与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这两者,并不矛盾。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过分泛化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范围。致使很多孩子对于身边的人同样交流很少,把他们当成陌生人一样。以往的教学当中,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当她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名字写上。这时,她苦恼了,因为她除了它的同桌,她并不知道其他人的名字。这样的情形着实令人吃惊,孩子与他人的交往竟然少到这个地步,可以想象到她在班级里状态,可以称得上一种“灰色学生”般的存在。所谓“灰色学生”是指这类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在班级中显得平平淡淡,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冷淡有余、亲热不足、更多的是若即若离、在班级中主要充当“背景”的角色、不爱引人注目、平时行为方面循规蹈矩、偶有冲动性。这类学生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爱和学生交流所造成的,不愿意与同学关系亲近,自己喜欢独来独往,好像周围的人和物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注意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敢于与班级同学多加交流,让其明白与同学交流的重要性所在,让学习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抓住情境,实际锻炼交往能力

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最优化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单纯追求形式生动或不讲究实效,甚至 “作秀”的做法。用在增强中小学生的交往能力也是一样,因为在生活中能够锻炼孩子交往能力的情境很多,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种资源。众所周知,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则更容易激发其内心的积极性,也更容易激发其与人交往的心理倾向。同时,在一定的情境中,真切地了解与人交往的感受。对于引起孩子对积极与人交往的关注也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孩子在一些地方看到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的时候,让其主动地打招呼;见到邻居或者亲戚朋友时,鼓励其主动交流;在商场或者超市给予其机会进行选择和交谈等等。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很多,作为家长,不应忽视。因为这样生活中小事,对于其锻炼交往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很多孩子见到他人,总是相对羞涩,眼神躲闪,唯唯诺诺地不敢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对于以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注意生活中的这种小事,实际锻炼交往能力,提高积极心理。

三、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行为立范

著名的法国作家卢梭曾经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这句话也道出了在教育孩子时,榜样的重要性所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教育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在对孩子的各方面进行教育的时候,家长应注意做好榜样,这是能否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因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仅仅依靠家长的言语,取得一定的教育目的将是很难的。因为一味的言语,难以让孩子真切地去感受,难免显得生硬。孩子可能接受父母的说理教育,但是父母活生生的形象,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以及处事能力,对孩子更有影响力。在增进孩子交往能力时,家长的所做、所为对孩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父母的言行也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孩子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从而使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也就悄悄地被塑造了。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看到自己的邻居,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相互关心温暖等,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容易受到暗示、感染。长此以往,自然也会主动和身边的人进行交流,关心他人。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试想,如果父母总是待人冷漠,不愿与人交流,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呢。因此,家长意想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自己本身做好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唤醒其交往力量,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增进中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是值得每个家长注意的事情。它对于完善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全人格的发展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存在。

猜你喜欢
榜样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