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
——以石阡县坪望村为例

2019-07-12 14:17贵州大学管理学院55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石阡县少数民族贫困户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 550000)

一、前言

贫困问题一直困扰、阻碍这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与进步,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所要承担的责任,亦是中国经济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在西南山区各地开展精准脱贫中,许多民族村寨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把资源变为资本,把民族文化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扶贫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坪望村实施措施

石阡县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占地面积约为2173平方公里。共有7镇11乡,302个行政村,总人口达到46万人,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由于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已经被列为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成为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贵州省5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同时也是全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石阡县地貌多以丘陵、山地为主,交通落后,,以前的石阡农民靠天吃饭成为常态,大多数农民都只能够种茶、卖茶为生。几年前的石阡县坪望村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破旧不堪,大多村民居住的房屋都是40年以上的破旧不堪的木瓦房,几十年的风吹日晒,让破旧的房屋长满了青苔。在这个小村庄里平均家庭年收入仅为2000多元、一大家子人挤在潮湿的小木屋里就是坪望村的真实写照。然而这些都随着石阡中坝镇至甘溪乡快速通道,以及中坝温泉小镇的建设,……发生了改变,这个曾经一度依靠种植马铃薯和水稻来生存的小村庄,开始了旅游扶贫新村的建设;这个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基础、没有集体经济的村庄,从贫穷走向了繁荣。

1.易地搬迁+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因为安江高速经过石阡县甘溪乡坪望村,沿路的很多村民由此而成了搬迁户,借助这次高速搬迁的机会,当地政府多次考察、多方探索、多次验证“易地搬迁+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按照“整体构建、资金捆绑、资源整合”的原则,高起点、高规格、高品质的将其打造成旅游模范村。据坪望村支书介绍,该村借助生态移民工程的力量,不仅设计了长廊、庭院、荷花池等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还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为坪望村的农户创造幸福家园的同时,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达到了精准扶贫与旅游乡村完美结合,互惠互利的局面。通过搬迁户陈先生了解到他搬迁后开了一家农庄,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赚一千多,甚至达到一千七八,就算生意差的时候每天也有二三百元的收入。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很多农民都认为在家比外出打工还赚的多,都更愿意留下来了,现在一个月赚个万把块钱对他们来说都不是梦了。”

2.文旅相融模式

石阡县有着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企业,为群众开辟发家致富的道路。以坪望村作为示范点,将县级非遗文化企业石阡艺隆民族工艺有限公司、木姜子加工厂、石阡非遗文化企业传统手工苔茶加工厂等文化类企业集中入驻到坪望新村,为贫困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村民可以到山上采摘木姜子来卖给工厂赚钱,也可以去工厂打工赚取收入。

同时政府加强文化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文化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旅游文化纪念品销售店铺。店主可以先像企业赊账销售,通过制定协议按照卖出去的件数收取代销费,未卖出的商品将有企业回收回去,以最大限度降低村民的投资风险。并进一步开发销售渠道,通过电商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3.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群众乡村旅游意识

自2015年以来,县政府得到了中央、省、市的支持,先后获得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旅游项目多达42个。通过资金投入,加快A级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业园区及星级酒店等旅游项目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和改造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如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路、旅游公共厕所、停车场和美食广场等。于此同时通过旅游项目的实施,增加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50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资金投入之后政府还开展技能培训,整合省、市、县等旅游部门培训资源,组织乡镇干部、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业主参加乡村旅游培训,规范食品安全、服务礼仪、旅游发展理念、服务技能等培训课程,提高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和技能,争取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通过旅游扶贫能脱贫致富,争取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吃上旅游这口饭。并且鼓励农户开展经营农家乐、旅游接待点或者店铺等等。

三、启示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的开展扶贫工作,致力于在2020年做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对于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来讲,他们多数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等自然优势。如果少数民族地区想要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带动和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那他们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因此通过旅游扶贫带动经济的发展对于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来说不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1.交通便利

交通是否便利对于前来旅游的游客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决定去不去游玩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旅游扶贫中重要的一环。石阡县坪望村就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为高速让路通过搬迁发展起来的旅游村。安江高速直通坪望村,对外交通便捷,解决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每年都能吸引几百万游客前来游玩。

2.丰富产业模式

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解决好乡村旅游带不富群众的问题,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开展旅游文化,以少数民族特色习俗为支撑点,建立旅游风景区。现在大多数人都在高压的环境下生活,空闲之余希望离尘很远,所以在风景人文、传统村落、宗教寺庙、红色遗址等旅游景点周边逐渐做精农家乐和乡村旅馆,以展示山水观光、民俗体验、红色历史为特色,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3.延伸旅游价值链,拓展贫困群众旅游参与渠道

对于贫困户来说,大多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并且整体贫困村民的文化水平偏低,所以为了能够让旅游更好的带动扶贫,我们必须降低进入旅游行业的门槛,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参与旅游的渠道,延伸旅游价值链。由于当地75%的面积都是山,对农业的发展限制很大,所以当地大多以种茶为生,石阡县政府结合当地情况打造特色产业,农户可以采摘茶叶、木姜子卖给加工厂以增加收入,也可以自己营销销售给前来旅游的人。据村民陈德刚所说他们家纯手工制作的木姜子油吸引了很多外来旅游的游客,每个都能买上好多瓶。据不完全统计,村民们通过乡村旅游人均收入就突破了两万元。同时创新“两带模式”,助推企业帮扶精准到线。创新“以企带户”模式,实行企业“带贫帮困”扶贫捆绑责任机制,实现企业优先选择贫困户进企务工解决就业,收购贫困户农副产品帮助增收,带动沿线景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总结

通过石阡县坪望村旅游扶贫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易地搬迁,并针对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总的来说石阡县旅游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国对于扶贫工作提出了精准化策略,同样旅游扶贫也要做到精准化。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具备的天然资源、旅游资源,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精准识别”。在制定规划时必须要根据“精准识别”之后所得到的结论来确定当地的旅游扶贫发展方向。并且要非常注意处理贫困人口参与度问题,把贫困人口如何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放在首位,根据旅游扶贫的规划确定具体的帮扶主体和帮扶措施。同样在贵州其他民族文化浓郁的地方,如荔波县瑶山乡、江口太平云舍村、咸宁板底乡、威宁石门乡等地,当地通过挖掘民族文化,并使其融入到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农特产品包装等方面,实现贵州民族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升级,给当地少数民族贫困农户带来收入增加。

猜你喜欢
石阡县少数民族贫困户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少数民族的服装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太子参白绢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