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问题研究

2019-07-15 01:34夏红莉张建国黄亚萍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健康成长

夏红莉 张建国 黄亚萍

摘 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新生力量,能否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扩大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的大事。当前,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成长中还存在着思想政治素质不够硬、本领恐慌、法治意识淡薄、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不强等问题。对此,应从构建培养工作机制、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优化教育培训机制、构建关爱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2.009

[中圖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2-0044-05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根据2017年《安徽统计年鉴》,2016年,安徽民营经济增加值13 907.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57.7%,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8%,民营经济税收占比64.2%,民间投资占比68.7%,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0%,民营企业提供城镇就业岗位8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改革开放的主动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持续动力,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其健康发展。而“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1]。

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状况,本课题组近期在合肥、宿州、淮北等市,在青年徽商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中发放120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97.5%,还对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及部分会员进行访谈。本文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情况,对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对策思路。

一、“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界定及其“健康成长”的标准

在学术界和实践中,对于什么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没有严格的界定。笔者比较认同张雪娇、黎抒屏的界定:“在改革开放初期下海创业经商的人是‘创一代……按照30年左右为一代来计算,‘年轻一代主要是指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生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主要是已经继承或正在继承家庭企业的接班人及新的创业者”[2]。

对于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标准,当前学术界和实践中并没有进行清晰界定。但笔者认为,习近平201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的讲话以及2018年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均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他指出:“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1]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标准。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015年6月5日,俞正声在出席中央统战部召开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言“十三五”规划专题座谈会发表的讲话中提出,“要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企业家素质的内在要素” [3]。这个“思想政治素质”,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习近平提出的“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这也是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首要判断标准。

(二)具有过硬的企业家能力

所谓企业家能力,是指企业家解决各种问题的本领,它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识人用人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对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最主要的应具备两个能力。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相当一部分是子承父业,根据《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8)》,安徽的“年轻一代”所经营的企业47.14%属于家族企业[6] ,面临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必须利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的问题。所以,具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对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二是创新能力,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围着市场转,眼睛盯着市场干,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就能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动权。所以,创新能力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具有过硬的企业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三)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企业经营环境必将迎来很大的变化。对于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而言,法治思维应该成为管理经营企业、预防风险的一种常态思维,以通过企业家行为模式的提升带动企业发展模式的创优。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判断标准。

(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是在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大的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的诚信环境,都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所以,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讲是理所当然。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创新产品、创造财富、带动全社会共同富裕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光彩事业、公益慈善事业等活动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核心性判断标准。

二、新时代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存在的问题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大多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老一代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专业素养较好,理论修养、国际视野较好,创新精神较强,国家出台的各种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也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应当看到,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也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素质不够硬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有出国留学经历。他们生活方式多样,价值观念和價值取向多元,思想多变。调查问卷显示,81.3%的调查对象信仰马克思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90.1%的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7.7%的人选择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说明绝大多数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趋向积极健康。但也有一些人存在着漠视政治的现象,认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与自己及企业的成长无关,需要在思想政治上给予引导。

(二) 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本领恐慌的问题较为突出

与老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相比较,“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成长经历比较简单,缺乏艰苦创业的历练和经验,缺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变不惊的定力和打拼精神,在经营决策、识人用人、市场应变、沟通协调等方面都显得尚欠“火候”。但是,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却比老一代更为复杂,风险也更大。调查问卷显示,43.4%的调查对象感到自己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39.9%的调查对象表示还很依赖父辈们经营企业的经验、重视父辈们提供的各种社会资源。企业家能力不足,是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 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法治意识仍需提高

从总体上看,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法治思维、规则意识更强,在政商关系及企业经营上比老一代更为理性。但课题组在调研中也了解到,还有少部分人存在着矛盾心态:一方面希望利用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又会为了个人利益守不住合法经营的底线。比如有的偷税漏税;有的违法经营,制假贩假;有的不遵守《劳动法》,随意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的拉拢、腐蚀国家公务人员;有的比阔斗富,挥金如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损害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形象。调查问卷显示,在企业面临着经济纠纷等问题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纠纷的占78.1%,选择通过找领导、托关系解决纠纷的占15.3%。这说明,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法治意识仍需提高。

(四)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不强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由于成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有着较高的认同,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则不是太强。调查问卷显示,在回答“您认为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42.8%的调研对象选择“多实现营利”,37.5%的调研对象选择“实现个人抱负”,只有19.7%的调研对象选择“奉献社会”。还有一部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责任存在片面理解。在访谈中有部分受访对象表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做慈善;还有的受访对象表示,自己开办企业吸纳社会就业就已经承担了社会责任。部分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在访谈中也谈到,有少数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参与光彩事业、“百企帮百村”等活动的热情不高,还存在着已经举牌认捐的资金不按时给付等问题。

三、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缺乏足够的支持

从总体上看,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和培养力度还不够,对其健康成长的关注度不高,投入力度也不大。表现为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没有从战略层面制定适应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包括培训、管理、激励、约束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系统的培育机制,还没有把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和培养纳入“责任清单”的范围。

(二)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育引导的实效性不够

就安徽省来看,目前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养主要还停留在单一的培训班培训层面,培育引导机制不健全、形式单一、载体不足。就培训的内容而言,受访对象反映,主要是注重对国家政策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解读,业务培训联系企业实际不够紧密,对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创新发展的培训不多,不能满足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的需求。这也影响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引导的实效性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

(三)存在多头培养、主体不明现象

目前,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主要由党委统战部承担,但人才办、工商联、团委等部门也在开展一些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培养工作,存在多头培养、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等问题,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关部门和单位普遍存在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信息掌握不准确、不全面、家底不清的问题,沟通服务也缺乏有效机制和工作平台。

(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环境有待改善

在政商关系上,在走访中有调研对象反映,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来,“清”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亲”的氛围在不断增强,政商交往的新风尚、新气象正在形成,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干部存在“多做多错、不如不做”的心态,为官不为;办事难办事繁、管得多服务少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少数企业家仍然留恋并试图继续利用潜规则。在银企关系上,有调研对象反映,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银行普遍认为信贷风险过大,因而对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存在惜贷现象,且贷款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无法享受基准利率,需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再加上一些媒体对“创二代”“富二代”报道负面信息多,社会上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个群体认同度不高,甚至存有偏见,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环境急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改善。

四、新时代促进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列为党的统战工作三大重点对象之一,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 [5]。要落实好这“两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养工作机制

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工商联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培养工作机制。由党委统战部作为总牵头部门,建立相对稳定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养对象数据库,制定培养教育规划,同时,把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养教育工作纳入党委统战部门负责人及政府分管领导“责任清单”的范围,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培养教育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可或缺。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济工作经历和实践、在经济形势把握和分析上有见解的领导、专家学者和老一辈企业家,通过经验传授、方法指导、人生引导等,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全方位辅导,帮助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培育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

(二)着力营造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环境

营造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环境,核心在于有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府要把“亲”做实,切切实实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建设的专业化能力,尤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完善产权市场,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减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经营成本,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其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消除社会上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偏见。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既要正视“年轻一代”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宣传他们的典型模范,引导民众理性看待“年轻一代”,增进社会各界对“年轻一代”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为“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再次,以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好人、扶贫先进个人等为载体,定期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变“个体效应”为“群体效应”,激发“年轻一代”富而思进、思源的情怀,引导他们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三)优化教育培训机制

首先,要完善培训体系,按照“上下聯动、分级组织、分层培训、分批实施”的原则,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系统性地对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培训。要发挥省市县三级政府培训主渠道的作用,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经费,省级应重点培训领军型企业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突出战略导向,市、县级应重点培训本地骨干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其次,要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为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素质提升全方位提供营养。可以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重点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情省情、法律知识等的教育,以提升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素养。依托高校工商管理学院等建立培训基地,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培训, 以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宏观决策能力、市场驾驭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在著名民营企业建立培训基地,让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家为年轻一代提供现身说法,开展实战培训,提升实践能力。

(四)建立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关爱机制

首先在政治上加强关爱。要将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优秀分子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扩大评价对象范围,在各类政治安排中予以优先考虑,鼓励和支持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积极培养和发展符合入党条件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以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成长。

其次在事业发展上予以关爱。当前,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正面临着爬坡过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和困难,所以,在事业上加以关爱尤为重要。可以依托商会等载体为企业提供融资、法律、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也可以为非公有制企业牵手科研院所牵线搭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11-01)[2019-01-10].http://www.xinhuanet.com/2018-11/01/c_1123649488.htm.

[2] 张雪娇,黎抒屏.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新论——基于广州市的调研 [J].经济界,2018(3).

[3] 俞正声.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企业家素质的内在要素[EB/OL].(2016-06-05)[2019-01-11]. http://money.163.com/15/0605/20/ARCEM2EJ00253B0H.html.

[4]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EB/OL].(2016-03-09)[2019-01-1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09/c_1118271629.htm.

[5]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01).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年轻一代非公有制健康成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