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综合协调乃扶贫长久之道

2019-07-16 09:34向春华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佳贫困人口费用

■文/本刊记者 向春华

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的山西省天镇县,位于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由于地处阴山山系,以山区为主,加之天气寒冷,全年无霜期仅为百天左右,年均气温仅6.4℃,资源贫瘠,是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省10个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天镇县尝试探索综合发挥社保、就业、技能等各项制度政策的扶贫功能,从根本、长远着手解决贫困问题,已初见成效。

社保:筑牢民生底线

“天镇县的社保扶贫跟省里同步,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并由政府代缴费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也从每月85元提高到103元,还通过健康扶贫有效地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天镇县人社局副局长王振进告诉记者,天镇县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应参保人口数为52114人,参保人数为52114人,参保率100%。

2011—2015年,对于天镇县三十里铺乡三十里铺村的王佳及其家庭来说,是梦魇一般的存在。

2011年,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来源的王佳被诊断为肾炎。从此,他不但没有能力继续挣钱,还开始大把大把地花钱,殷实的小康之家渐渐债台高筑。“我们家里原本负担并不重,离县城有30多里地,父母除了种地,还能做点小买卖。我们年轻人就在外面打工,收入尚可,那时想着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可以让生活更富裕一些。”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击碎了王佳美好却脆弱的梦想,“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就像背着一座大山。那时也有合作医疗,但是除了在乡镇医院有点用处,几乎是可有可无。我的病在乡镇医院根本没法看,县里医院也看不了,大同的医院也建议转院,到了北京才救下了我一条命。”从天镇转到大同,再从大同转到北京,在北大第一人民医院住院80余天,为了拯救王佳,家里前后花了数十万元。但这些费用新农合几乎都不能报销,全是自费。

谈及过往的治疗经历,王佳几次哽咽,深感愧对家庭,自己不仅没有对父母、爷爷奶奶尽孝,反而拖累了他们。“巨额的医疗费用不仅耗尽了全家多年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有20多万元。为了给我治病、还债,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挣钱。看着他们起早摸黑,不管多脏、多苦、多累的活,只要能挣钱都去做,心里很难受。”2015年,24岁的王佳病情转为尿毒症,沉重的治疗费用不仅压弯了父母的腰,还把所有家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转机发生在2016年。在这一年,王佳的家庭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伴随城乡居民医保的合并实施,医保待遇在普遍提高的同时,政府还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待遇出台了特殊的帮扶和救助政策。通过“三项医保”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措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医保目录内费用,县、市、省级医院住院费用个人年度负担总额不超过1000元、3000元、6000元;医保目录外费用,通过补充医保报销85%,个人自负15%。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实际总费用报销比例超过90%。

“三项医保” 让王佳实实在在地受益,在2017年度、2018年度,王佳的医疗费用年度支出均被控制在3000元以下。以其2018年1月2日至2018年2月28日在天镇县中医院的治疗为例,该次住院57天,费用总计为15978.57元,其中,个人仅自负525.58元,统筹基金支付11289.74元,其他渠道兜底3688.83元。王佳告诉记者,他现在一年的医疗费用大约10万元,哪怕自己仅仅承担一半也无能为力,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他只需要承担3000元,“这些费用家里还出得起。不然的话,只能放弃治疗,等死了。”

卸下了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王佳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了好转,“虽然重体力活干不了,但是一般的日常活动已经不受影响”。2017年,王佳在镇上租了一间门面房,做文具、日用品的买卖,“虽然挣不了几个钱,但能糊口,自己养活自己,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让自己有点事情做”。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王佳家的债务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再过两年,可以把债都还了,再看看能不能做点生意,日子就会好过多了。”27岁的王佳对未来满怀期待。

王振进表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农村地区非常突出,通过健康扶贫措施进行重点救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众多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天镇县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对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保的缴费由财政资金全额资助;二是对省定24种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由民政给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关怀救助,对持证贫困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三是对少数特困人口进行特殊帮扶,进一步资助其自负医疗费用。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0813人次享受了帮扶政策,支出保障基金4560余万元,通过大病保险等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个人自负费用进行二次补偿。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医疗机构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和医保待遇的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进一步释放,他们要求更高水平、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其中,贫困患者有着更为特殊的医疗需求。天镇县中医院副院长赵志春表示,一方面,贫困患者的医疗需求同步增长,另一方面,相对于一般患者,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能力更弱,他们通常只能在本地治疗。以尿毒症的常规治疗——血液透析为例,如果县域内无法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他们必须到大同或太原进行治疗,这会大大增加他们的费用支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天镇县中医院近几年投入较多费用,更新和添置医疗设备,引进医疗技术人员、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包括贫困患者在内的广大参保人员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贫困患者的脱贫发挥了有益作用。

技能+产业:为脱贫插上翅膀

王振进认为,除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外,贫困的发生与缺乏专业技能因而无法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有密切关系。天镇县由于本地缺乏优势企业,在本地实现稳定可靠就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年轻人多在北京、太原、大同等地工作,属于人口的流出地。本地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提升贫困人口的知识技能是助其脱贫的有效途径。

天镇县借助“大数据+”,采取平台支撑、入户核对的方式,在山西省率先建成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摸清了全县适龄劳动人口的基本信息、技能状况和就业意向,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贫困劳动力实施精准培训。2018年5月,天镇县人社局通过招标方式与6所学校签订培训协议,至2018年10月31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88期,共计4132人,其中保姆培训1061人,农业技术员培训1298人,电子商务培训524人,中式面点师培训83人,西式面点师培训86人,电工培训50人,林木种苗工培训50人。

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天镇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收入不足的问题。这其中,“天镇保姆”异军突起。“天镇保姆”是人社部对口帮扶天镇脱贫致富的劳务品牌。2018年6月,人社部发挥职能优势,制定了定点帮扶三年行动方案, 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其中推介“天镇保姆”便是重头戏之一。人社部机关党委和天镇县家政服务培训基地开展共建,投资12万元,建立党员活动室、党员大讲堂、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等单位积极为基地提供物资、师资、图书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根据相关统计,天镇已向北京、天津、山西大同等地输出保姆5800余人,创造劳务输出收入2亿元,带动1万多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天镇县薛牛坊村第一书记俞贺楠认为,薛牛坊村有五六亩村集体用地,位于易地搬迁新址和村党员活动室之间,交通比较便利。如果在这个地方建立“扶贫车间”,2019年9月易地搬迁后,在村劳动力便可就地就业,而且可以实现“出门就上班”。按照规划,一期拟先建立一幢、两间彩钢“扶贫车间”,其中,一间为服装加工车间,解决在村妇女就业问题;另一间为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为销售本村农产品服务。在人社部驻天镇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为该村配备了真空包装机和肉类切割机,进一步助力“扶贫车间”的建设。

为考察论文研究主题情况,所以统计了关键词在论文中出现的情况。设置TopN=30,TopN%=15,运行CiteSpace得到图3结果。

据介绍,由于薛牛坊村距离河北省阳原县较近,仅十余公里,而阳原有著名的国际皮草城,该村妇女平时也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服装加工,手工技术不错,只是由于近年皮草市场不景气,服装加工的活也不稳定,特别是2018年几乎没有活可做。未来可以积极对接全国大型服装加工企业,争取把产业链做长,尽量防止服装企业没有订单进而影响在村妇女的劳动和收入。争取定点扶贫单位支持,配备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的机械化设备,为该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农产品提供必要保障。薛牛坊村是大同紫玉的“故乡”,有很多古老的土窑洞,还可以建设特色小镇,通过游客入住窑洞宾馆、在农家院吃饭、购买农产品等,增加村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

人社部信息中心综合处副处长、天镇县米薪关镇副镇长宋合飞,负责包联张辛夭村脱贫攻坚工作,他重点介绍了该村的光伏扶贫项目——每户总投资2.74万元,装机容量2.8KW,以农户自愿为原则,采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农户自筹(2:7:1)的模式实施。目前项目已建成投产,共安装了95组光伏组件,每组日平均发电量15度左右,每度电价0.75元,一天收益11.25元,月可发电400多度、收益300元,年可发电4800多度、收益3600元。张辛夭村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投资100万元,建设可存栏300头驴规模的养殖场,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工。养驴场以集体形式成立养殖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政府补贴的融资方法,按照“村集体搭台、贫困户唱戏”的模式,形成养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实行收益分配均等化。初步计算,年可出栏100头小驴,每头按300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30万元,将有力促进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小康。

驻村干部与村民一起劳动。

创业:让生活更美好

在自己脱贫致富、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赵喜是天镇县的名人。

在位于天镇县谷前堡镇谷后堡村的喜祥建材有限公司内,虽然看上去装修、设施比较简陋,由于天气严寒,工厂也处于季节性停产状态,但是从工厂内堆放的一排排建筑材料,可以想见生产季节的红火。作为手握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董事长,赵喜坦言自己仍是一位农民,离不开农村的家,舍弃不了农民的朴实。

从30年前小学没毕业就闯荡社会,一直到10年前开始自己创业,赵喜和他的家庭一直处于贫困之中。赵喜说,当地的传统就是,混个初中毕业,要么在家里一边种地、一边做点小生意,如贩卖水果等,要么就去周边大城市打工,挣钱盖房娶老婆生孩子,然后再让孩子们来一遍这样的生活。一开始,赵喜也走了这样一条路。种地、做小生意、在建筑工地打小工、做装修,但都挣不了几个钱,想给女儿买好点的奶粉也买不起。“虽然我文化程度低,但从小就不安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办法改变贫穷。”闯社会的磕磕绊绊让赵喜认清了现实,“这里天寒地冻的,光靠种地,吃饭都吃不饱,做点小生意也只能勉强糊口。像我们这样的文化水平,在周边打工也挣不到钱,没有前途。”他决定自己干。

天镇县创业能人赵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赵喜接触了居民楼的油烟通风管道,通常每个重200多斤,2个人抬不动、3个人就抬乱了,而且不够结实,他就想着能否改进一下,结实且方便实用。经过“偷师学艺”、不断试验,他最终在2011年研制出玻璃纤维高强度菱镁油烟通风管道,并于2014年5月获得发明专利。“最开始去河北、河南的厂子看人家的生产,没有钱舍不得住旅馆,夜里都睡在大街上;到了厂子不让进,要么装打工的卖苦力,要么找个角落偷着看,吃过很多苦,最终学到了菱镁水泥生产技术。”说起当时的困难,赵喜记忆犹新,“从2008年左右自己开始动手研制,由于资金不足,往往今天挣200元买个材料,下一次挣3000元买个模具,就这么积少成多,最终搞出了产品。”现在,赵喜的公司生产各种围栏、护栏、仿木水泥制品,在生产季节通常雇用几十位村民,为村里的贫困人口提供了增收来源。他还开始投资兴建规模化养殖场,雇村民饲养牛、羊。

王振进告诉记者,创业培训也是职业培训的一项重点工作,希望创优品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公司化运作路径,促进、带动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生态扶贫 绿色发展

俞贺楠认为,天镇有很多本地特色农产品,如旱地小米、绿豆、红芸豆、圆黑豆、红豆、黄豆、玉米面和玉米糁等全部为村民自产。这些高寒山区旱地农作物,绿色生态、营养丰富。在民众越来越追求健康、自然的今天,这些绿色农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空间。在以前,制约特色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是渠道不畅,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销售渠道已经不成为问题。我国电子商务近年迅猛发展,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9.1%。在人社部“实名农户”电子商务平台上,薛牛坊村建立了网上商城,通过定点扶贫单位的消费扶贫销售农产品30余万元,通过电商、微商等平台销售农产品1万余元。通过定点扶贫单位消费扶贫的销售额是固定的,而通过电商、微商等平台销售农产品的销售额将会大大提高,这也是“扶贫、扶志、扶智”的最好体现。

2018年10月10日,人社部在天镇县贾家屯乡西罗夭村设立首个“人社扶贫驿站”,建立“扶贫电商+社保卡”模式,以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支持帮扶对象,以购买贫困群众农特产品为主要手段,通过电子商务进村入户直接对接贫困户,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宋合飞表示,促进贫困户由“农民”变成了“店主”,不仅转变了身份,更催生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同时,农户的土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不再有中间商赚取差价,让帮扶单位开展消费扶贫更有针对性和直接性,深受各帮扶单位的欢迎,是非常有效的精准扶贫路径。

米薪关镇段家沟村已旧貌换新颜,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桃花源”。通过扶贫资金新建了296间移民新房,110户360人喜迁新居,安全住房达到全覆盖。“以前最愁的就是下雨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坐在家里就怕房子塌了。”村民们说,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2016年实施饮水工程,自来水进村入户,全村人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了。实施了出入村的道路和街巷硬化工程,架设了出入村小桥,不仅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方便的交通为农产品的外输和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好的基础环境,彻底解决了以往雨雪天气出不了村的难题。2017年段家沟村修建了村委会场地、建设了文化广场、新建了公用厕所、绿化美化了村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维持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将给村民带来长久的繁荣和满足,也为子子孙孙谋世代之福利。

天镇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以及环境改善、收入增加等给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改变的不仅是物质条件,更多的是贫困群众内心的富足和精神面貌的提升。■

猜你喜欢
王佳贫困人口费用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隐形贫困人口
王佳、骆太均空间设计作品
帮助您我快乐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全职太太”被离婚面临净身出户怎么办?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