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习题设计的问题归因及解决对策

2019-07-16 02:38方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习题设计对策

摘   要:初中英语习题设计存在习题要求过于统一和习题内容过于枯燥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精力有限导致的。本文从基于学生把握课标、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紧扣考试丰富形式和扩展来源借助集体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习题设计;基于学生;问题归因;对策

作者简介:方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3-0089-02

习题巩固是课前、课上和课后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程度。教师都非常重视习题的布置、批改和讲评,但是在实际设计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习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存在的问题。(1)习题要求过于统一。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而在学生容量大、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班级,教师却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需要,导致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基础不好的学生连完成习题都面临较大的困难,两者完成习题所需的时间差距也比较大。

(2)习题内容过于枯燥。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习题设计往往紧扣考试,形式单调。有的“经典”习题年年练,教师只对小部分习题进行调整,内容乏味,跟不上时代和学生的变化。

2. 问题产生的原因。(1)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体。习题设计要基于对学生的研究熟知学生的年龄、能力基础、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和生活经验等,但教师在了解学情时往往把握的是班级整体的情况,没有把学生的群体特点与个体特点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够,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对学生提高的促进功能。

(2)教师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通常都是孤立地训练语言知识点,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遇到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考题时还是无法取得高分。

(3)教师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教师面对变化不大的教学内容,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性地认为学生只要完成大量的习题,就能取得好成绩,致使教师反复使用陈年的习题,学生无法接触到形式多样、充满时代气息与趣味的习题。

(4)教师习题设计的精力有限。教师忙于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教研活动、撰写论文等多种繁杂的事务,留给习题设计的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时间。教师无法做到精挑细选,因此,习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都有待提高。

二、改进习题设计的对策

1. 基于学生把握课标。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习题设计必须基于对学生的研究。教师可以借助专门的测验、问卷、访谈等活动,科学、全面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班级整体的情况。在设计习题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习题的诊断功能,通过学生对习题的反馈,发现学生可发展的空间。此后,教师要以掌握的学生情况为依据,让习题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层次,让习题的形式契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精准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课标引领习题设计。对于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加深难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学习能力一般的班级,教师则要侧重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保证学生能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例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被动语态五级要求所涉及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虽然学生在完成课外练习时会碰到其他时态的被动语态,但是教师设计的习题应以这三种时态为主,教师应按学生的能力和需求适当扩充习题,既不忽略学生实际,也不一味地增加难度,使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训练。

2.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相关习题,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从而让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可以在课上和课后设计巩固类的习题,帮助学生及时理解、掌握课堂所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教师既要设计训练基础知识的习题,也要设计培养学生能力的习题,要合理地确定基础习题与能力习题的比重。习题的呈现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梯度分明,以便于满足学生的分层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例如,在九年级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Grammar版块,学生学习了由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以及用Why not…,Why dont you…给出建议。笔者以往在布置课后习题时会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择题和翻译句子,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更喜欢开放类的、略带挑战的练习,于是笔者把习题稍作调整,变成了层次鲜明的两大题。一是给出八个句子:Why are my parents so strict with me? Whom should I ask for help? Which club shall I join next term? How can I spend this weekend? 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How can I make friends? Why am I always in a bad mood? How can I feel less stressed? 学生选择其中几句,并将它们写成宾语从句。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不在上述八句范围内的其他问题。第二大题是学生写好句子后找同学交换,并在对方的问题下提出建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各异,学生完成与自己水平相符的习题,又向同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3. 紧扣考试丰富形式。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面临着毕业和升学的压力,教师在设计习题时不可避免地要加大对中考题型的训练。但是过于单一的题型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教师适当调整习题的形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训练目的。习题的形式除了最常见的笔头习题外,还可以增加实践探索类、交际互动类和调查研究类等形式多样的习题。七年级学生面临的中考压力还不明显,他们喜欢形式新颖的习题,笔者尽量让他们的习题充满趣味。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 4 Lets celebrate!教材中出现了多个国内外的节日,Halloween,Mid-Autumn Festival,Thanksgiving Day等等。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节日,笔者设计了一项探究类的习题:选取一个节日,制作一份英语电子小报或手抄报,标明该节日的时间、国家,并用至少六个词组和相应的图片介绍人们的庆祝活动。学生为了完成此项习题,会主动上网搜索信息,或查阅相关書籍。虽然这样的习题与传统的中考题型相差甚远,但是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接触了一些书本以外的表达方式。图文结合的形式也很受学生欢迎,有助于学生记忆查找到的词组,学生在Task部分撰写自己文章的时候也基本都能正确运用这些词组,教学效果相当好。

4. 扩展来源借助集体。现今,习题的来源途径广泛,无论是课外教辅还是网络上都能找到大量习题。这些习题的质量良莠不齐,需要教师精挑细选,留下高质量的题目。除了完全借鉴之外,教师还应对习题进行修改,甚至完全自编,让习题更好地服务学生。为了解决教师设计习题时间有限的问题,教师可以保存好每一课的习题,并在此基础上更新部分习题,不断提高习题的时代性。学校可实施分工合作的习题设计模式,第一轮由一位教师设计,第二轮由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提高习题的质量。第三轮由各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再稍加调整,让习题真正做到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2012年的苏州英语中考增加了新题型,根据上下文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补全句子;2017年增加了阅读表达,学生根据阅读的文章,回答三道问题。这两个新题型是以往很少练习的,教辅资料和网上很难找到类似的习题。为了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减少失分,学校组织英语教师编制了专项习题,根据所教年级分工,每人负责本年级两到三个单元,将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单词设计成新的考试题型,供初三教师选用。阅读表达以初三教师为主要设计者,每位教师选择五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分别设计出三道问题,并提供答案。教师的习题由备课组长汇总,并把关质量,最后下发初三教师。习题资源共享,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充足的习题也让学生很快适应了新要求,避免了考试过程中的无从下手。

总之,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研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优化习题设计,为学生设计既注重基础、提升能力,又被学生喜闻乐见的习题,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袁颖,黎聚才.论有效的学生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4):29-31.

责任编辑   胡甜甜

猜你喜欢
习题设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浅议
以数据分析观念引领统计习题的设计
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石
初中化学习题设计的研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