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巴头:石头缝里娶“皇后”

2019-07-17 01:55徐顺东,陈仁宝,林宏敏
农家之友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党委全乡石漠化

初夏,万物蓬勃。地处广西德保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核心区的巴头乡,辖区内石山面积大、石上土层薄、生态环境恶劣,石漠化面积为16.5万亩,石漠化面积、石漠化占比均位居县内第一位。2016年初,巴头乡还有贫困村7个,全乡有贫困户2303户881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9.21%,是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主战场。

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巴头乡如何彻底摆脱贫困?

珍珠李成为第一道治贫良药。

在多美村谷沙屯珍珠李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充满希望。贫困户农常胜正在为李树开展夏季修剪,除枝、拉枝、抹芽、摘心……他指着3亩多的山地介绍,原来这片山旮旯石头裸露,乱石丛生,2016年他种植了珍珠李。

谷沙屯农定靓,三年前也在山上种植10亩珍珠李。“经过3年管护,今年挂果了,8月份珍珠李就可以采摘上市。”他满怀喜悦地介绍:“按照往年的市场行情,珍珠李可以卖到5-8块钱一斤,2年后可以进入丰果期,预计亩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

2016年初,该乡及驻村工作队针对产业开发与生态综合治理开展工作,召开多次座谈会。“连野草都长不好的地方,能有什么希望?”“种李可以,李树不嫌地贫,你看村头的野生李果在石缝中就长得十分茂盛!”乡党委书记黄伟挺回忆说,群众打趣的一句话让大家深受启发。

经过反复调研、考察,该乡党委决定引进有“李族皇后”美誉的珍珠李。2016年12月,广西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试验示范项目珍珠李种植技术现场会在多美村举行,巴头开始走生态治理与脱贫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珍珠李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完成种植180亩,其中已经挂果80亩,预计产值24万元,户均预计增收8000元,覆盖到贫困户18户65人,生态谋发展已经显现成效,今年多美村有望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受发展珍珠李的启迪,生态治理与脱贫产业相结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猫豆种植进入巴头人的视野。猫豆对石漠化生态具有良好生态修复功能,是石漠化地区实现生态好、有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乡与明阳合作社签订合作,由合作社提供优质猫豆种,由乡政府免费发放给群众,保底收购价每斤2.5元,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全乡农民种植猫豆积极性很高。”巴头乡党委宣传、统战委员许醒清说。

雅美村地处大石山区,截至2017年底,村集体经济依然是0元。2018年春,该村在乡党委鼓励支持下,以猫豆种植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在石漠化山岭点播30余亩猫豆,秋收过后,该村喜获收成,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2万余元。

猫豆种植也让该乡不少贫困户获得增收。多茂屯梁绍先介绍,种植猫豆简单粗放,春种等秋收,期间只进行简单一些护理。去年,他在玉米地周边山地点播猫豆约2亩,收了400多公斤豆,单项实现增加收入2000元。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乡已经完成猫豆种发放3500多公斤,种植猫豆1.2万余亩,猫豆产业已经推广覆盖全乡14个行政村,覆盖贫困户1573户6385人。

巴头生态和脱贫的双重向好,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县石漠化片区脱贫的成效。

近年来,该县采取“封、造、退、管、沼、补”模式,靠山养山吃山,实施石漠化治理7.6万亩,完成植树造林3.29万亩。石头缝里种猫豆、中草药,荒坡上种山楂、脐橙等果树。其中,脐橙种植面积13.29万亩,“德保脐橙”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桑蚕产业种植面积6.2万亩;大果山楂种植面积7.24万亩,“德保山楂”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依托自然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探索一条经济生态双赢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乡党委全乡石漠化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换届后县乡党委要抓好责任落实
破格提拔
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