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抽样调查及定价策略建议

2019-07-17 05:38张小巍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1期
关键词:病种

张小巍

摘 要: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各地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通过对6个城市的收费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提出建议:对已有成熟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出台统一的计量单位和项目内涵,细化中医收费标准,做好按病种收付费政策衔接,对个性化以及高端的中医服务项目出台灵活价格管理体制,凸显中医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中医医疗;病种

医疗服务价格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和中医及民族诊疗类等四部分,本文所研究的是第四部分中医及民族诊疗类的医疗服务价格(下文简称中医医疗服务价格)。

一、近年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沿革

2011年,遴选了104个常见病和多发病病种作为医院试点的范围。

2012年,按照建机制、控费用、调结构、强监管的原则,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收付费方式改革、强化均次费用的控制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确定了7个试点城市。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意见》确定四条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决定、放管结合、改革创新、坚持稳慎推进。在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中,将“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列入其中。

2017年公布了320个病种目,明确规定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都要选取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收费,所有城市2017年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据统计,各地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数量在500―5000项不等,重点提高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费项目,降低检查、治疗、检验的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的比价关系。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结合2017年香港艾力彼中国中医医院排名,抽样了广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昆明等6个代表城市,以三级医院的中医民族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作为研究数据,中医及民族类项目大致按中医外治、中医骨伤、针刺、灸法、推拿疗法、中医肛肠、中医特殊疗法、中医综合八大类进行项目归纳,从八大类里面分别挑选出全国有广泛应用、 体现中医药特色、涵盖临床各科、 代表性强的 49个服务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本次调查所有的数据用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 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统计结果

本次统计将各城市的中医民族类收费项目进行梳理,如广州、江苏、武汉将中药熏洗治疗分为全身、半身、局部三个收费标准,云南仅区分了全身以及半身局部兩个收费标准,剔除子目录影响,以一级目录进行数量统计:广州共计125项,南京共计124项,成都共计132项,武汉共计112个项,云南共计118项,重庆共计97项(2017年9月调价及新增项目85项)。

2.收费价格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比较了6个城市的针刺、推拿项目,罐疗、针疗价格波动在一个趋势上,但推拿治疗的收费标准差别较大。

再如常见的割治项目,广州市定价在60.5元/次(每次最少4穴位),南京定价在28元/次,成都定价在31元/次,武汉定价在35元/次,云南定价在10元/次,重庆定价在21.2元/次。再如挑治项目,广州市定价在60.5元/次(每次最少4穴位),南京定价在21元/次,成都定价在31元/次,武汉定价在25元/次,云南定价在10元/次,重庆定价在15元/次。

中医手术类项目(中医骨伤、中医肛肠)定价更是千差万别,每个地区对项目内涵的描述或简或无,抽样的8个中医手术类项目均以次为单位(表1),6个地区最高的差价在610元。定价的标准无规律可循,与项目的难易程度不匹配,也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3.中医资源分布与定价之间的关系

2018年3月24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17中国医院竞争力 · 中医院100强”排行榜中,从医院规模、医疗技术、医院运行、学术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排名,其中,广州市9家中医院入选,南京市7家中医院入选,北京市6家入选,上海市4家中医院入选,武汉市4家中医院入选,成都市3家中医院入选,从区域上看,广州市、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集聚了核心的中医资源。结合资源的分布,广州市中医骨科整复类以及设备检查类项目,如红外热段层扫描(TTM)、虹膜全息检测、电子扫描整合系统功能检测等独具特色。南京市的中医综合类项目有14项实行了自主定价,主要体现临方加工与调配项目、中医体质辨识、辩证施膳指导、脉图诊断等。

4.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区分性不强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在充分掌握疾病中医证候规律、病机规律的基础上,考虑环境因素、地理差别和个体差异,是体现个人知识、技术成本、人力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医疗服务。在制定中医服务项目的标准时,内涵不全,以至于中医服务收费项目少,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甚至影响医疗机构价格的分层。

国办发〔2017〕5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病种成本核算,是基于临床路径以及区域性医院大样本量的病种成本核算,但130项收费目录里面仅有7项属于中医治疗,这也说明在新的付费方式下中医定价的复杂性。

5.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难确定

合理定价的背后需要大数据作为支撑,而大数据来源于各个层级的中医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医信息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采集困难、流程特殊和实现困难等三大难题。中医是辨证论治的治疗导致信息难以采集,中药就是客观条件导致的难以实现。针灸、推拿,炮制、制剂,草药摆药,煎药,小包装、代茶饮等等特殊事项很难进行全成本归集。药品的膏方、水丸、蜜丸、制末都需要根据重量和辅材收费,这些都是在计算项目成本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四、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建议

1.统一中医服务项目的计量单位和项目内涵

2016年以前,中央负责统一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地方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为增强地方管理针对性,简政放权,中央负责制定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将确定具体项目和价格的权力交给地方政府。从本次调研结果看出,各地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内涵不一,价格差异较大,这与当地的中医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数据有关。如中央制定医疗服务项目的技术规范,同时统一规范的计量单位和项目内涵,在此基础上各省制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时,有标可对,有据可循。

2.分级分层中医收费标准,做好按病种收付费政策衔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认为,中医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疾病立竿见影的中医药技术;第二类是在费用、减少创伤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优势的中医药技术;第三类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看到效果的养生保健方法和理念。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通过细化项目收费依据,出台第一、第二类基本医疗项目的政府指導价,针对不同病种所需要的技术和成本制定价格标准,除医院等级外,根据医生级别制定和执行不同标准,激励医院和医生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同时结合医保收付费改革,以既往费用数据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为基础,引导中医适宜技术使用,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临床路径明确的中医技术按病种进行收费,做好政策衔接,合理确定收付费标准。

3.灵活价格管理体制,凸显中医个性化服务

在《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中,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公立中医医院的发展更需要在服务设施、疾病诊断防治、新技术开展应用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优势。对个性化的中医服务和中高端的中医养生项目,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灵活的价格管理体制,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财政投入等的变化及时调整,增强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的系统联动;二是让医院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定价释放公立医院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马洪瑶,申俊,龙徐浩.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价格现状浅析与改革初探.江苏中医药,2013,45(8).

5.党海霞,图雅,杨永生,等.中医药服务价格现状抽样调查及调整策略建议.中国卫生经济,2013(8).

(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病种
肿瘤单病种结算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思考
湖南省:按病种收付费新增胃息肉等54个病种
安徽422种疾病将按病种付费
公立医院按病种收付费改革实例与思考
“新病种”等十五则
河南:2020年前乡镇卫生院要能诊治75种疾病
看病花钱,心里“有数”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医疗服务项目叠加法病种成本核算探索
医院病种成本核算工作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