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地勘单位改革研究

2019-07-17 05:39王鹏飞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勘查供给公益

王鹏飞

摘 要: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是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地勘单位相继制定改革方案,启动转型升级。但受全球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态势、矿产资源价格剧烈振荡、矿业投资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矿业亟须调整经营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如何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不断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实现地勘单位的深化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供给侧;地勘单位;改革

一、引言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矿产资源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自2019年1月1日起统一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不再执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多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标志着地勘单位供给侧改革正式启动。

二、地勘单位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

1.改革措施不完善

据国土资源部《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23个省已基本完成了国有地勘单位的分类工作,只有8个省区尚未完成分类工作。在已完成的407家地勘单位分类中,划分为公益类地勘单位的比例高达93%。其中:公益一类124家,占总量的30.5%;公益二类有257家,占总量的63.1%;生产经营类13家,仅占总量的3.2%。

也就是说,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改为企业,其余绝大多数地勘单位仍然保留事业单位身份。取得公益一类的单位基本都是省局一级主管部门,不需从事生产经营性业务,享受全额财政拨款。而二类事业单位只能享受差额财政拨款,需通过生产经营行为弥补经费不足问题。随着政府购买服务的推行,从长期来看,公益二类地勘单位“改企”也是一种趋势。

部分地勘单位的改革成效不太显著,究其原因,地勘单位宁愿选择相对稳定的公益二类,也不太愿意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财政拨款可以起到部分保障功能,多数地勘单位未能真正融入市场经济中,实现经费自给自足。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地勘单位无法适应供给侧改革,部分单位多年来形成了“等靠要”的观念,亟待进行改革。

2.转型升级乏力

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意在逐步打破地勘资质垄断的局面,逐渐把地质勘查工作推向市场。2018年起开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除了页岩气、油气、稀土外,其他矿种勘查将不再有资质要求,地勘单位转型势在必行。

虽然各省地勘单位都在积极转型升级,但措施略显乏力。部分省已尝试出台将地勘单位所办企业划归国资委,成立集团公司,希望整合做强。但却忽略了地勘单位原本只是依托“资质”、通过发挥技术特长来生存的,把它推到市场运作尚需时间。

目前,虽然证券市场开辟了新三板,但成功上市融资的地勘单位仍屈指可数,能够迅速站住脚的地勘单位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山东地矿是较早转型的地勘单位之一,曾以矿业开发、医药制造、油品加工为核心业务,兼营特种轮胎制造和房地产业务,由于矿业形势低迷亏损严重,为消除退市风险,甚至通过剥离铁矿石采选实行资产重组,2019年3月被山东省国资委划转给兖矿集团。

二、如何实现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地勘单位应抓紧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以市场为导向转型升级,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淘汰落后产能,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提高发展质量。

1.优化地勘产业结构

地勘单位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传统的地质找矿处于下行趋势,如何快速调整结构成为摆在地勘单位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地勘單位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活性,才能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实现地勘要素的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打造优势主业,把产业链拉长、变宽、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地质工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态势,为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传统的产业结构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地勘单位践行“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进军环保、水利、农业、旅游和城镇规划等领域,向新能源、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地质信息服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新兴方向转型,重点拓展地下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矿区环境治理、地下空间地质勘查等。2016年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未来战略性矿产的市场不容小觑,地勘单位应以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优化地勘区域结构

地勘单位有其行业的区位化特征,各省市基本都有地勘单位,既按地域“各扫门前雪”,又相互交叉竞争。在确保本区域范围内的业务不丢失,还要择机选择相对固定的“外部基地”。因为地勘单位从事业务的专用设备具有搬迁量大、费用较高的特点,这就要求选择合理的区域结构布局。

随着国内地勘市场下跌,地勘单位要强化国外市场的开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走出去”,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丰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交易活跃的特点,进行矿产勘探、开采、加工以及矿业投资、交易方面的合作,在世界矿业产业价值链条中占有重要份额和地位。

3.优化地勘投入结构

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矿产品需求动能持续减弱,矿业开发利润空间严重缩水,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热度降低,造成全球矿业形势呈现下行趋势。但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矿产的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地勘单位要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不断开源疏流。

2017年国土部公布《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选取6省区开展试点,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严格限制矿业权协议出让,调整矿业权审批权限,强化出让监管服务,探索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结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地勘单位将更有条件、有能力进行风险勘查,抢占矿权市场。

4.优化地勘分配结构

地勘行业多年传承弘扬地质文化,继承“三光荣”优良传统。如何发展地矿文化、优化分配结构,吸引新一代地质人的认同感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地勘单位特别是二类公益单位应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内部活力,充分发挥分配激励作用、杠杆作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配套,绩效工资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操作灵活、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辅助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勘查供给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
公益
“供给侧”何以流行
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