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德育空间的策略

2019-07-19 12:47周文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

周文有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德育空间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建议有效开发德育资源,明确德育空间的构建方案,希望本文所作分析可为有关的小学体育教师带来借鉴与参考,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并保证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德育空间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环节都有课堂的构建极其必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避免出现方向上的偏颇,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性的开展体育实践教学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在构建德育課堂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体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的应用优势,逐步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需求。而本文则主要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层面入手,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空间的构建方案,详见下述。

一、组织各类体育竞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小学体育教学环节,教师应当首先意识到培养学生团队荣誉感的重要性,学生具备团队荣誉感将会意识到团队合作的作用,只有加强彼此间的协作,方可凝聚成强大的动力,使学生更具集体主义观念,并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当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在比赛中不可只顾自己,而是要学会兼顾他人,通过大家的一同努力,取得良好成绩。这样的合作方式才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之更具团队荣誉感。

案例分析:在400米跑接力赛中,很多学生由于训练过程体力消耗过大,同时很多时候由于体力不支产生了抵触训练的想法,甚至部分学生草草了事,为了应付教师而完成训练,训练效果无法得到保障。针对以上情况,建议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四人,并针对性的组织400米接力赛,接力赛共分为四段,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只有发掘自身内在潜力,方可达到更佳的训练效果,并取得良好成绩。教师首先阐述比赛规则,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提高自身的职责意识,同时不可出现犯规以及越界等诸多行为,在此基础上,加强训练,并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式的训练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最终为整个团队贡献力量。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学生必然会调动参与积极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参与比赛时会发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奋力奔跑,为了团队成绩而努力,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会推卸责任,避免应付了事的情况,任意一名同学存在失误都可能导致最终的成绩发生巨大变化。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其集体主义观念,他们在团结以及合作的过程中努力进取、拼搏奋进,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体育课堂的开展进度也将有所加快,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意识到相互关爱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的技巧传达给他人,真正实现相互促进、互为提升,在关爱与互助中充实自我,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内在潜力,并增强其学习动力,意识到体育训练对于身体素质提升的作用,愿意主动学习运动技巧,在参与比赛时生成精彩瞬间,从而构造一幅幅璀璨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1-2]。

再如,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组织各类的游戏活动,将比赛与活动有效结合,使两者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将会更具竞争意识,并在极具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身体素质。除此之外,学生还将保持高涨的情绪,并增强集体凝聚力,在解决各类问题的同时有效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奋力拼搏、你追我赶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将其启发智力,同时意识到遵守游戏纪律的重要性,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落实。

二、融入文化资源,将其与体育德育教学有效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运动更加强调体能训练,也有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着重阐述运动技巧,但却忽视了文化资源的利用,导致体育教学过程缺乏文化的支持。

体育教学体现的形态化的特征,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将会接触到各类的身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接触、竞争、合作以及切磋等等,个体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加强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逐步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对学生的智力予以启发,从而起到启蒙的作用。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便将体育教学与社会环境有效融合,可事先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此类活动中,在活动中做好自我定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自我,同时意识到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在交往时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宽容与乐观的态度,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品德,增强德育素养[3-4]。

此外,体育教师在组织与社会环境相关的体育活动时,还需不断的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如若存在动作失误那么也应当给予更多的体谅与理解,在学生缺乏自信心时则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发自内心的信任学生,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的体育竞赛中,使学生意识到体育竞赛过程高于结果,只需做到努力、拼搏、超越自我即可,不必过多的在意比赛结果。

将以上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学生必将受体育教师的影响,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更具荣誉感,愿意配合体育教师的引导与教学工作,使得体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在体育训练中加强与其他伙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潜移默化的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付出爱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逐步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有效利用现场资源,为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学提供有力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环节,若想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结合学生的情绪、思想、态度、意志等等,再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制定针对性的体育德育教学方案,使之满足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需求。

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的运动技巧时将会发现其中难度较大,致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中。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讲这部分动作不存在难度,他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若未能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将会导致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以及怯懦的心理,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讲将容易出现骄傲自大的心理,以上两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均极其不利,所以,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利用现场资源,并找好时机,通过言语引导、行动指导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同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积极克服短处,并正确看待短处,虽说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自身的身体素质差,无法获取优异的成绩,但是在文化课程上却存在长处,可实现优势互补,因此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必产生自卑心。相反的学生应当加强自控,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重视心理调节,无论成功抑或是失败,都要更加注重过程,使得情绪更加稳定,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并在逆境中得以成才,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才,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聘用需求,进入社会后长远立足。

若想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加强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构建德育空间,使学生在此空间中不断的成长与发展。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在参与体育竞赛时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避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体现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更具团结协作意识,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启发智慧,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环节德育空间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建议在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开发德育资源,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使学生意识到德育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在体育竞赛中逐步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意识到与他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人生团队荣誉感。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与学生主动沟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良好的教学态度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明确自身不足,并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帮助学生构建德育空间,为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海涛,黄君翔.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空间的构建--谈小学体育课程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实践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4,15(11):13-14,33.

[2]梁辉.将各项管理做到极致:优质校的优胜之道[J].中小学管理,2017,16(8):35-38.

[3]李林丰.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现状的研究[J].学周刊B版,2014,27(2):63-63.

[4]吴鹏玉.基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15(36):117-117,118.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