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教学有根可循

2019-07-19 12:47张淑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乐趣日常生活积累

张淑杰

摘 要: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学会迁移;与日常生活巧妙链接,学会积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爱上作文;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学会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 日常生活 乐趣 积累 运用

我们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一年级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面对一幅图画,描绘起来有声有色,似乎有无尽的故事隐藏在图画之中。可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老师写作技法的指导,再读学生的作文,却发现多了许多套话,缺少了真情实感的表述。面对这样的教学怪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是否应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写作教学到底该如何指导,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生动而富有色彩。根据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学会迁移。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写作最好的范本,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而是应关注课文写作的方法。比如在学习《鲸》一课,其实对于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课文中的描写已经非常详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初读课文完全就可以了解。而对于本课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明晰了这样的思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从说明方法的了解到使用上进行设计,掌握了说明方法,这一类的文章也就会写了。再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作者对文中父亲形象的刻画,是通过对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强化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语句单独呈现出来,之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为了学以致用,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将这几种描写方法灵活运用,来丰富情境内容。想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敏锐的思维,寻找到习作的训练点。比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我们就训练学生如何运用六要素来完整表达故事内容;对于一些结构比较明晰的文章,我们就要通过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来加以掌握;还有一些文章比较有特点,如叙述详略得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注重环境的烘托等等,我们就要将这样的写作素材好好加以利用,实现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与日常生活巧妙链接,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在习作时最烦恼的就是缺少素材,老师的作文题目一出,大家想到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所以描绘出的做好事都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捡到钱包归还失主,雨天把雨伞让给他人。所有人笔下的爸爸妈妈也都是一个模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伪作文,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阅历,不善于留心周围的事物。俗话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怎样激活生活这一活水,就需要我们多观察、多积累。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每到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都要给学生布置体验日记。比如三八节让学生给妈妈洗脚、送给妈妈一件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端午节写一写采艾蒿、系五彩线、吃粽子等难忘的瞬间,六一儿童节写一首节日的小诗,中秋节让学生讲一讲有关中秋的来历以及风俗习惯等等,让每一个节日因为你的关注而多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就成为了你习作时最好的素材。另外,我们还要结合我们的习作内容,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为了写好一个场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可以进行一个魔术表演,并让学生详细记录下整个魔术表演的全过程。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组织辩论赛、进行故事比赛、进行每日新闻播报等等。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资源,让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体现童真童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爱上习作。

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评价的语言。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阅读学生的作文,肯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我们不加思考的将这样评价如实地陈述给学生,相信学生习作的乐趣就会被湮灭,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作文的厌烦与畏惧。反之,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阅读他们的文章,并试着以儿童的视角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告诉给孩子。听到了这样鼓励的话语,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被点燃。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平时最不愿意写的就是作文。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我感到很纳闷。有一次,他乐颠颠地拿着自己的作文找我评价,我便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老师,那天你在讲评作文时,夸奖我用了四个优美的词语,并且说,希望下次看到我作文中能出现优美的句子。我当时高兴极了,这是我作文课上得到的第一次表扬。于是,在下一次作文时,我写的特别卖力,果然在这次的讲评中您重点表扬了我两处句子用的精准,虽然有一处是模仿,但您说,模仿的特别恰当。正是您的这一番话,让我忽然觉得枯燥的作文原来也这么有趣。”听着这个男孩滔滔不绝的解释,我的内心忽然懂得,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这样,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四、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学会运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我们的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下来,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词句适合出现在哪些习作中。另外,我在我的班级开展了每日一诵活动。学生每天都要自主背诵。可以背诵一首古诗,可以背诵一个名句,可以背诵几个成语等等。几年的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剧增,习作时自然就有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詩词大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于是,我将这一节目搬到了我的课堂上,我利用休息时间,将我们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古诗词进行了归纳,并以提纲的形式进行下发,要求同学们进行背诵,之后参加笔试。获得优胜的同学进行口试。这种形式的背诵,因为有了竞争意识,同学们的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人数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就在这样的初试、复赛中,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就成为了学生平日习作最好的素材。当真正习作时,这些优美的诗句就会自然涌入笔端,成为了学生们写作中的点睛之笔。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学生将课本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并通过观察事物、关注生活,丰富作文素材,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写作教学有根可循。

猜你喜欢
乐趣日常生活积累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