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点教学法”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2019-07-24 09:43龚粉青
初中生世界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读后阅读课导图

■龚粉青

要真正打破传统的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就必须在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让阅读课教学真正有效、高效。为此,可以“五点教学法”为抓手,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何为“五点教学法”?它包括5个方面内容:趣点、重点、难点、疑点和亮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将“五点教学法”渗透到阅读教学各个环节中。

一、Lead-in环节以“趣点”来激活学生的“前语篇”

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英语文本学习之前,他们实际上已经储备了一些与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导入环节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激活学生的“前语篇”。为此,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先前经验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基于这样的考虑,阅读课导入环节应该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与契合做准备。以学生的兴趣来激活他们的相关生活经验,让导入环节体现趣点。

以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2 School lives Reading为例,学生在学习Reading之前已经对British English和American English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二者在读音和表达法上的差异),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课外活动、课程学习等)。本节课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BBC拍摄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为契机,进行文化差异解读,让学生在了解英国学校生活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校园生活的差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活他们相关的生活经验,为本节课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的学习做准备。

再如,以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上)Unit6 Food and lifestyle为例,学生在本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已经积累了相关食物的英文表达,能够表达自己的喜好。在文本阅读之前,我们可以一档纪录片ABiteofChina来点燃学生的头脑风暴,激活他们脑海中已有的关于食物方面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激活学生的“前语篇”,为更好地进行文本阅读做准备:After you saw A Bite of China,can you name more food that popular in Yangzhou?Which kind of Huaiyang cuisine(淮扬菜)do you like best?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二、Fast-reading紧扣“重点”,Closereading解决“难点”,构建文本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以视觉形式阐明在知识领域里学习者是怎样使概念间产生联系的,它是对特定的主题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达。本质上它属于促进认知和语义建构的脑力工具,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记忆学习,解决问题,发展发散思维。就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文本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文本理解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紧扣文章重点,构建文本的基本框架;在细读过程中从结构、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对课文进行阅读;鼓励他们完善先前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以八(上)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为例。第一步是快速阅读。此过程既是快速阅读的过程,也是初步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紧扣“重点”,构建有关文本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Read the story of Xi Wang quickly,then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Para:_________:sth about Xi Wang.

Para:_________:thegrowth of Xi Wang.

Para:_________:theproblems of pandas

Para:_________:actionsto protect pandas.

第二步是细读,该过程分为三次。第一次,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运用scanning skills阅读paragraph1-3,对the growth of Xi Wang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Xi Wang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情况有了系统而清晰的了解。第二次,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运用scanning skills阅读paragraph 4,对熊猫的生存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第三次,让学生在把握整体文章的基础上,讨论如何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大熊猫,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细读文本的三个步骤分别以解决“难点”为契机,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了如下的有关The story of Xi Wang的思维导图。

三、Post-reading紧扣文本结构和内容,体现“亮点”

读后活动是语言的输出环节,它既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又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活跃课堂的机会。读后活动要像投石击水一样,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浪花;读后活动的教学要像磁石一般,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文本结构、内容的把握上来。这样的课堂才会呈现“亮点”和“闪光点”。

以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为例,在本节课读后活动的处理上,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任务:Design a poster:First,introduce the living habits and the danger which giant pandas are facing,then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call people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ping below.笔者要求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就如何保护野生大熊猫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想法,升华了主题,体现了“亮点”。

猜你喜欢
读后阅读课导图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藏地黄花分外香——陈劲松《藏地短札》读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花丛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