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读的玩具 可以玩的书

2019-07-30 06:32张议文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书本立体书籍

张议文

立体书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立体书是书籍游戏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跳出了平面范围创造出一个惟妙惟肖的三维空间。立体书主要面向儿童,因而又被称为玩具书,是一种互动的书籍形式,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让儿童在阅读的同时与书本有进一步参与、互动的空间,儿童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完成阅读。

一、会动的书

(一)关于立体书

有一种神奇的书,它可以让画立起来,让图动起来,让你爱不释手,它就是会动的书——立体书。立体书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年代,被称做Pop-Up Book(pop-up是弹出式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Movable Book(可动书),因此,我们就把所有与普通纸本书籍不同形式的书籍都统称为立体书,因立体书最大的读者群是儿童或者幼儿,故又被称为儿童立体书或玩具书,是儿童读物中比较特殊一种类型。立体书的前身是出现于公元13世纪时期的一种用来教学或卜卦及预测事务的纸制圆盘,和古代航海时用来指引方向的罗盘极为相似。立体书就是书籍的游戏的一种表达方式,翻阅时能与读者产生互动,在基本的阅读同时,读者能与书本进一步互动。儿童立体书既有书的外观和形式,又跳出了普通书籍平面的限制,具有玩具的特点和游戏性,创造了一个惟妙惟肖的三维立体空间。而立体书的主要读者是3到7岁学龄前儿童以及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所以又被称为“可以读的玩具,可以玩的书”。

(二)立体书的魅力价值

立体书是立体空间与平面插图的完美结合,融合了现代工艺和传统艺术的结晶。立体书通过把平面的插图故事转变成立体的、直观的场景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发展阶段、不同动作协调能力、不同生活经验的儿童,都可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内容,甚至不少儿童表示愿意参与创作不同困难程度和形态的立体书设计和制作。同时读者又能在基础阅读的同时,与书本有进一步交流的空间,参与与书本的互动,增加儿童对阅读的兴趣,让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在充满艺术美感的视觉世界里遨游,增加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阅读立体书是种新奇有趣的体验,我们每个人都能和书无障碍地交流,和书玩游戏,而且立体书让死板的文字和故事变的鲜活生动起来,阅读它们的同时你仿佛在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交流,阅读不再是你单方面的行动,变成了你和书本的互动体验。

二、走进课堂玩一玩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让立体书走进美术课堂,结合日常美术教学,让孩子不仅读一读,也动动手做一做简单的立体画。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和探究,感受到自己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存在,这样才会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开展小学美术课堂立体书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立体书不仅是儿童故事书,因为它的设计特点,所以也是儿童玩具书,能带给儿童好玩有趣的阅读感受。有一种感官类立体书,儿童可以用眼看、用手触摸、用耳听、甚至是用鼻子闻,配以色彩丰富的插画、有趣的故事和立体装置,最大程度吸引儿童阅读的兴趣,传递知识,立体书丰富的表现形式也能培养提高儿童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儿童立体书因为具有玩具的特性,而儿童对玩具和游戏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热衷,因此他们会对这类书籍充满阅读兴趣,借此可慢慢培养其对各类书籍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中制作简单的立体书可增强儿童的阅读兴趣,简单的立体书折法可以分为v字折、十字屋和隧道书。

(一)动手试一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首先需要儿童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然而光靠阅读文字很难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而立体书的设计能让儿童将文字想象转变成对立体空间和插图的直观感受,同时动手做一做立体作品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儿童没有体验过的场景和知识光靠文字描述是很难去想象的。例如在《儿歌和童话》这一课中,很多老师可能会让班上的孩子分组合作编个绘本故事,装订成一本书。这一节课也可以让孩子们做点小装置,把画好的画或者形象剪下来,用v字折的方法做成立体的,翻开可以弹出来,这样的绘本比常规的绘画作业多了一份趣味性,孩子们也就更有兴趣去完成它。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因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设法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充分发展。这样的教学和作业方式让孩子兴致盎然,避免了单一的作业方式限制儿童的想象,让儿童有丰富的感官体验,在积累知识经验的同时扩展儿童想象力。

(学生作品)

(二)生活中找一找

书本教材的内容过于专业化,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的缺乏兴趣。当然,课程教材不可缺少,但课堂教学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的教材当中,而要在此基础上,跳出书本,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去发现、去尝试,从而寻找到更适合他们实际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因此可以把立体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到教学中去。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好玩、有趣、新奇的东西吸引。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在学生动手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不仅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要与生活结合,要选择与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相接近的,能激发学生动手兴趣的作品。例如《新花布新衣服》这一课,如果只让学生画一画花布,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意思。可以增加立体书的元素在教学中,教学生折一折简单的小衣服小裤子,在这些折好的衣服和裤子上画上设计的花布,再贴到作业本上,这样普通的作业就成了可以打开的“翻翻书”,既便于操作、贴近生活,又满足了孩子们动动手的愿望。

(三)材料变一变

立體书设计中使用不同材料带来的阅读感受是不同的,超越纸本的多种材质,例如金属、毛线、毛皮等。《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瓷器是用闪光材质的纸做的;睡鼠和兔子的毛是用毛绒材质贴上去的,增加了真实感,生动有趣。同时这种设计也增加了儿童对于书籍的触觉,结合多种感官,多样地理解书籍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用常规的彩色纸、黏土、吹塑纸等材料,也可以就地取材,去校园里找一找泥土、树叶等材料,结合画、剪、贴等方法,把常规的作业做成立体的、站起来,层次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动手又动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也可以利用废品,比如用废纸盒制作建筑模型,用废瓶子和塑料袋制作各种各样的服装等等,起到废物利用的作用。平时,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就能就地取材制作立体书。在《参观和旅行》这一课中,学生们利用金粉制作沙漠,用皱纹纸做成海浪的效果,用超轻黏土制作暗礁,既生动形象,又节省时间,制作出的绘本效果良好。

三、走进传统文化看一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各个国家制作生产的立体书都是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在设计方面也是各有特点,故事方面也大多选取家喻户晓的故事。因此在课堂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时,可以借鉴国外,选择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还可以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剪纸、国画、皮影等。甚至还可以采用经典的动画形象,让儿童在阅读立体书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也不失为一个立体书的优秀创意。

(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

猜你喜欢
书本立体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手来释卷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四书五经有哪些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蠢骡驮书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