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文本细节描写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2019-07-30 06:32袁益锋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安琪百合花刻画

袁益锋

由于小升初择校、家长重视程度、孩子学习习惯等方面种种原因,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城市学生差距很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摆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强调的是语文教学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绝非是短期的事情,而是一个通过文本学习,从文本中学习—领悟—体会—模仿—练习—成型的过程。

细节描写是一个文学的概念,它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在平时语文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写人叙事的文本(特别是名家的文本),教师要重点关注文本中出现的细节描写,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培养学生捕捉文本细节的能力,并通过对此细节描写的探讨研究,进行拓展迁移,着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捕捉景之描写含意,学习用词之妙

景物描写一般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有时可以渲染一种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的性格。如:

時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

在文本解析上,学生阅读本段文字后,可以整体捕捉并回答得出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人萧索荒凉的感觉。如果让学生再深入捕捉一些用词,可以捕捉出句中的“深冬”交代了时令季节,“阴晦”写出天气之暗,“呜呜”写寒风之冷,“苍黄”写天色之昏。 如再捕捉鲁迅先生用词之精妙,可以探究一下“横”字的用意,“横”在这里不仅写出荒村的死气沉沉,而且暗示当年村子的规模比较大,几个村横贯相连。此处的景物描写,不仅写出故乡的萧索荒凉,更为后句“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的心理描写作铺垫,因为“我”看到心中原本美丽的故乡竟变得如此萧索荒凉,不免产生悲凉的心情。

教学陶渊明《桃花源记》时,让学生捕捉景之描写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段文字描写桃花林的绝美景色有何作用?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一位学生在《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的习作中描写暴雨冲刷之下小草的文字:

几棵新芽带着些嫩黄,在翻出的土壤的保护下钻了出来。雨水飞溅,雨珠压弯了她的腰,但是,只一瞬间她轻轻地摇晃着身体,水珠便就滚落了,她再次傲然站立起来,柔软却又坚韧。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经过暴雨的洗礼,她们更加翠绿,更加惹人爱了。雨后的水珠在阳光下照耀出七彩的光,晃花了我的眼。

二、捕捉物之描写深意,领悟用物之巧

在叙事性文本中,一般以物为名的文本,物不仅起着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还包含着更深刻的含义,如《枣核》《三颗枸杞豆》等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茹志鹃写的《百合花》,文本中写到的物之多,其作用之深刻,值得仔细探究。

1.捕捉物之一——枪筒插物

段一: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段二: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2.捕捉物之二——两个馒头

段一: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

段二: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3.捕捉物之三——百合花被

段一: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段二:刚才那个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段三: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当然,文本中无论写物之多少,不能游离于文本主旨之表达。《百合花》中所写之枪筒插物、两个馒头、百合花被都指向文本主人公——十九岁的通讯员,突出表现了他的内在美好而崇高的品质。

在一位同学现场作文比赛写的《听,那沉默的声音》中,出现的物是一本日记本:“安琪像许多女生一样,有一本日记本,但其他女生是粉红色的,安琪的是那淡冷的灰色,如同她声音一般沉默的灰色。平时会唱歌的姐姐安然总是欺负哑巴妹妹安琪,直到有一天,姐姐存心想欺负妹妹,就去弄乱她的书柜,偶然间掉落出了一本灰色的日记本。正是在这本日记本上,姐姐安然读到了安琪的日记:‘姐姐今天让我洗衣服,虽然有点凶凶的,但姐姐一定是为我好的。‘姐姐唱歌真好听,安琪好羡慕姐姐,不过,姐姐是天使,天使才会有天使的声音。”正是通过这个日记本之物,展示了哑巴妹妹安琪心灵深处的话语,展示了她的美好内心,也让姐姐安然天良发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哭得撕心裂肺,拥抱妹妹,倾听内心的声音。

三、捕捉人之描写写意,理解用笔之效

叙事文本中离不开人的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是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另外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于初中生来说,能掌握以上的描写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如要求更高一些,可以让学生捕捉文本中的写意刻画。写意相对工笔描绘来说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神”。如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刻画: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在此,让学生捕捉到此处比喻的妙处,把杨二嫂比作圆规,不仅形似,而且极为有神,聊聊几笔,就把一个细瘦、会说话而又有点放肆的小市民形象刻画出来了。又如朱自清《背影》中,让学生捕捉对父亲的刻画,可以捕捉到第五段中“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还有第六段中作者的印象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从中也可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情感聚焦于父亲的背影上。。

借鉴高明作家的写意刻画手法,可以学到“点石成金”的写作技能,如下文也是写父亲的,在粗线勾勒中写意父亲的背有点驼,为下文展开对父亲的描写作了 很好的铺垫。

我父亲高一米七五,重一百四十斤,板寸头,有微微的啤酒肚。整个人看上去清爽、精神,想当年肯定是迷倒万千少女的“文艺青年”。美中不足的是背有点驼了。

——《父亲的背》

四、捕捉事之描写用意,体会叙事之美

叙事文本一般是通过记叙方式,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一些分散的场景或片段的事件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通过叙事性文本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开展对事的叙述的,学习叙述中如何借事的纵向发展来横向开展对人的描写,景的刻画,主旨的反映。

贾平凹的叙事散文《月迹》一文,笔者在教学时,要学生捕捉月亮如何发展,孩子情感如何变化,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总结为:中秋月之盼望与急切——镜中月之惊喜与失望——空中月之神奇与迷人——酒中月之可爱与可怜——水中月之幽静与欢呼——眼中月之喜悦与满足,这样明确以后再来看题目《月迹》,就能明确月迹不仅是指月亮变化轨迹之意,更是揭示孩子们寻找美发现美的一个过程。

一位学生在《最难忘的一堂课》一文中写公交车上发生的一事,先是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太撞了“我”,还撞了一位小伙,向车上最后一个座位走去,但打扮入时的肥胖女子一把推开她坐上最后一个座位,在被人批评下她起身让座,却让座位上的胶水扯坏了裙子,老太却手拿长衫给她遮羞,“老太告诉我,她起初想把座位上的双面胶清除”。这样的叙事不仅波澜起伏而且有对比,在对比中老太的美好心灵也得到呈现。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如能关注文本,研究文本,并能以叙事文本为例,通过捕捉文本中的细节描写,重视通过对叙事文本中细节描写的研究,通过迁移训练,加强学生对这一方法的练习技能培训,那么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还是大有希望的。

(常熟市董浜中学)

猜你喜欢
安琪百合花刻画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中国式亲妈催婚绝杀:让女儿相亲对象住进家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脸上洒满星星的小女孩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百合花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漂亮的百合花
舞会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