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深入推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举措探析

2019-08-01 06:04刘希乾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13期
关键词:濮阳县车间劳动力

□刘希乾

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实现就业,让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100%免费参加培训,这是广大群众的要求,也是河南省濮阳县实现的目标。如何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好就业,如何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如何让贫困劳动力提升职业技能,增加收入、就好业,濮阳县作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就业作为群众收入的主渠道,事关群众生活质量长久稳定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脱贫攻坚以来,濮阳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把就业工作作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总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农村劳动力63.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达到38.5万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达到5018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458人,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38386人,培训贫困劳动力35934人次。按照全县外出务工年收入平均值2700元/月计算,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全年收入达12.43亿元,仅此一项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13998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摸清底数,多措并举,力促转移就业

1.动态掌握劳动力信息。为摸清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底数,全面掌握就业实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摸清底数,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濮阳县人社系统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开展了“百名干部包千村进万户”活动,进村入户,对全县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现状、就业意愿、培训意愿进行了统计,在河南省率先建立了实名制劳动力就业培训信息数据库。同时与扶贫数据进行比对,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建立了劳动力转移实名制管理台账,及时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岗位信息和培训信息,促其就业。同时还在全县998个行政村中建立了共计1112人的每村至少有一人的协理员队伍,有条件的村成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站,及时更新劳动力就业信息,为有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岗位信息和培训信息,实现了劳动力就业信息的动态更新。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凡是未就业的由县人社部门组织中介机构逐一做工作送岗位,确保有就业意愿人员100%实现就业。

2.认真组织专场招聘会。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农闲、农忙、节假日等时间,采取专场招聘与日常招聘、集中招聘与分散招聘等大中小型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招聘会。近两年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就业扶贫行动日”等就业招聘会197场,提供就业岗位16.6万余个。在做好集中招聘工作的同时,为满足劳动力平时务工岗位需求,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创新开设了“周一招聘集市”,以每周一集中用工企业及中介机构到人力资源市场与劳动力对接的方式为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搭建供需平台。2018年为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进场求职人员218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62人,达成就业意向421人。为有效激发贫困劳动力内生动力,动员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破除“等、靠、要”思想,招聘会前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授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心理疏导励志培训,激发了贫困劳动力“走出去”就业的意愿,增强了贫困劳动力“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决心。

3.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积极与省内外人社部门对接联系,在巩固青岛、惠州、东莞等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2018年先后赴江苏宿迁、泗阳、金湖等地进行了劳务对接,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规范整顿劳务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劳务中介机构的作用,把“劳务中介”和“劳务基地”有机联系起来,搭建起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对接平台。同时,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奖励政策,2018年拓展了奖励范围,为鼓励外出务工,体现多劳多奖、勤劳致富。濮阳县自2016年开始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奖励意见,凡年龄在16~65周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本乡镇外务工的,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务工奖励。2016年以来共发放贫困劳动力务工奖补资金1140.1万元,累计奖补18960人次,增加务工收入达6.83亿元,年人均收入达36044元。另外,发挥能人带动就业的作用,发动更多的劳动力外出就业。2017年以来,濮阳县共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6.1万人次,其中,实现有组织输出劳动力24万人次。

4.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企业用工信息。为让就业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濮阳县在20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打造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一条街,在各行政村打造了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一面墙。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就业政策与服务”专题栏目,每周定期播放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开设濮阳县就业创业公众微信号,在各乡镇设置公共就业自助终端,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目前,已发布就业信息28万条,发放印制有就业、培训政策及用工信息二维码的春联、挂历6.5万份,发放招工信息、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页等20万余份。

二、加大投资,强化管理,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1.建好就业扶贫车间。濮阳县针对外出困难与身体不好的弱贫困劳动力能就地就近就业,坚持与群众生活相结合,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新建和改造相结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把扶贫车间建在村头、岗位设在家门口,解决群众就近就业、脱贫增收问题。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202.23万元作为奖补,共建成扶贫车间230个,其中中心工厂15家,公有产权197家,公有产权的扶贫车间产权属村委会,中心工厂产权属乡镇政府,自主产权的奖补部分产权属村委会。公有产权的扶贫车间可通过收取租金,自主产权可通过产权入股等多种形式,增加乡、村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1万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00人,人均月增收1600元以上,每年可增收4800万元。

2.强化扶贫车间管理服务。如何充分发挥扶贫车间作用,真正让其充分吸纳贫困劳动力,濮阳县结合实际,在产业选择上侧重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形成了服装加工、电子电器为主的产业新业态,在建成的230个车间中,服装及儿童用品类产业占比30%,电子电器类占比20%。如:县政府拨付950万元奖补资金建成的王称堌镇卜庄红辉儿童用品中心工厂、海通乡东森扶贫产业园等,大力发展本地配套生产,并以中心工厂辐射周边车间,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年产值共1.13亿元,直接带动贫困户209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留住妈、拴住娃,不离家门挣钱花”“以前无事遛牌场,如今挣钱进工厂”成为濮阳县扶贫车间的生动写照。

3.建立产业更新淘汰机制。对带贫效果好的企业予以奖励,对效果差的要及时淘汰更新,确保扶贫车间运转良好。濮阳县出台了《扶贫车间建设奖补实施方案》,提高了奖补标准,对用工量大、带贫效果突出的习城乡美施宝中心工厂、王称堌镇中诚服装园中心工厂累计奖补1029万元,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创业带贫的积极性。出台《濮阳县带贫企业奖励办法》,对产业扶贫车间,每安置1个贫困人口,且年收入达到标准的,县财政给予扶贫车间入驻企业5000元奖励。濮阳县通过引导各类资金向扶贫车间倾斜、贫困群众向扶贫车间集聚、带贫企业向扶贫车间入驻,努力实现群众就近就业、企业盈利的双赢局面。

三、完善机制,落实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下乡自主创业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在外千日好,不如家中一顿饱。”群众为了挣钱背井离乡,但心中时刻念着家乡、想回家乡,为了鼓励农民工下乡返乡创业、自主创业,濮阳县以争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为载体,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 “两区一园”“一堤两路”返乡创业示范工程的决定》等文件,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加强创业保障,积极引导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喊响了“在外打工仔回家当老板”的口号。为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县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出台了管理办法,让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自主创业格局。

2.扎实开展电商扶贫。濮阳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濮阳县电商扶贫支持办法》,采取政府提供场地、给予物流补贴、提供宣传包装等措施,降低电商运营成本。帮助电商开设了京东濮阳馆、京东河南农特产馆、龙都濮阳馆等网上特色馆,建立了濮阳县农特产品公共仓库,免费提供给电商企业使用,统一分拣、包装、发送。培育了乐润、富润世、中银等6个农产品品牌,为农产品注册了“龙都”商标,使该县农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建设了农产品溯源追溯系统,建设了具备线上线下展示、设计摄影、公共服务等各种功能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了濮阳县电商大数据中心,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455万元,建成电商服务站1027家,电商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交易额实现15亿元,商贸行业带动贫困户600人(电商带贫506人,商贸就业点带贫94人)就业。

3.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县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的作用,通过拓展扶持对象、提高贷款额度、提高贴息比例、拓宽担保范围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反担保门槛,将返乡下乡创业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列为重点扶持对象。自2014年以来,为5812户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亿元,其中,为128名贫困劳动力发放自主创业贷款961万元,为184家企业提供创业贷款1590万元,累计带动就业11066人。

4.发挥创业平台作用。通过创业孵化园区建设,搭建创业平台,推广精准扶贫创业项目。近年来,濮阳县建成创业孵化园区4家,孵化创业实体227个,吸引3551名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带动就业6910人。同时加大创业补贴扶持力度,凡是在创业孵化园区内创办的实体发生的物管、卫生、房租、水电等费用,及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运营补贴。为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返乡农民工、贫困家庭劳动力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5000元,2018年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8.5万元。2017年成功举办了以“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幸福之梦”为主题的创业博览会,博览会现场专门设置了农产品、生态旅游、深加工和综合项目等四个精准扶贫创业项目展区,多形式集中展示了濮阳县近年来的创业成果,河南雷神医疗等100余家企业参展,参会人数达2万人,提供就业岗位8600余个,其中求职者2400余人,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四、外引内联,强化培训,提升技能就好业

1.积极引进技能培训知名品牌。濮阳县把家政服务业作为一项主攻产业、一项朝阳产业,多次与北京易盟天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引进了北京管家帮商学院,在濮阳县成立了濮阳县管家帮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期间免费吃住,开展月嫂、育婴师、家政、护工等工种的培训,使全县劳动力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全国知名培训品牌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自2018年10月14日开班以来,已组织开展家政服务专业培训班六期898人,实现高质量就业266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为提高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年年初,濮阳县都将培训任务以年度目标的形式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村级劳动协理员,并把技能培训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评的主要内容,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目标。

2.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组织濮阳市第三技工学校与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校校合作,成立校务委员会,结合濮阳市第三技工学校的培训器材和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强、知名度高、专业多的优势,进行合作办学。组织市、县定点培训学校15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面开展汽修、电焊、中式面点、农村实用技术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了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

3.做好就近上门培训。为方便服务群众,濮阳县把培训重心下移,凡是能够到乡到村培训的尽量到乡到村培训、到田间地头培训、到合作社培训、到种植养殖基地培训。2017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农业技术、雨露计划、电商等各类培训班390余期,参加培训人数达50189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人数达35934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623.9万元,落实贫困劳动力生活费补贴40.2万元。

总之,濮阳县将持续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转移就业增收脱贫作用,动态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劳动力技能培训范围,使有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全部实现“应转尽转”“应培尽培”,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濮阳县车间劳动力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山间采茶忙 车间制茶香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招工啦
“扶贫车间”拔穷根
濮阳县开展计生家庭精准扶贫摸底工作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