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的发展动向、结构变化与政策课题
——2018年版《贸易白皮书》解读

2019-08-01 08:45王婉郦
日本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兴国家贸易世界

王婉郦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对外贸易与投资受到重大的冲击。经过近十年的时间,2017年世界经济与贸易恢复至2011年以来最好水平,世界实际GDP增长率为3.8%,而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详细解读并分析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18版《贸易白皮书》主要内容,以期对世界经济动态和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有比较明晰的理解,并把握世界经济与日本对外贸易的未来发展态势。

日本政府自1949年开始每年发布《贸易白皮书》(日文为“通商白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至2018年已发布70版,2018年版白皮书共三大部分八个章节,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构成:一是世界经济现状(概述篇),二是大变革中的全球经济(分析篇),三是国际经济战略与政策(对策篇),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与贸易面临的主要课题和努力实施的各种战略对策。

一、国际经济的新动态及未来发展分析

(一)世界经济增长现状与未来走向

第一、世界GDP短期增长,长期将回落

据IMF统计,2017年世界实际GDP增长率为3.8%,世界经济恢复至2011年以来最好水平。白皮书对未来五年世界GDP增长率做了预测。如图1所示,从未来两年的短时期看,将有所提高;从未来五年中长期看,将回落至3.7%。其中,发达国家GDP增长率将持续下降,而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将有所提高。不过,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与投资将因此受到负面影响,世界GDP增长率将进一步回落。

图1 世界GDP增长率变动(2000-2023)

第二、世界货物、服务贸易与直接投资状况

WTO统计表明(如图2所示),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实际GDP增长率的比例恢复至1.5倍,与2011年至2016年贸易增长缓慢(比重持续在1倍以下)时期相比有较大增长,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率为4.7%(2016年:1.8%)。如此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投资扩大,另一方面源自亚洲地区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增长。今后,由于反自由贸易倾向与贸易限制措施增加以及欧美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世界贸易增长率将有所放缓。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和WTO统计,2017年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率为7.4%,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2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比重为23.1%,尽管与2016年的23.5%相比有所回落,但是依然维持较高水平,近三年世界服务贸易有较大幅度增长。今后,伴随通讯发展、运输成本缩小、技术提高以及交易形式多样化发展,远距离提供服务越发容易,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将有进一步增长,服务贸易地位也将有所提升。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统计,2016年世界对内直接投资总额约为1.75万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下降1.6%,这是由于向发展中国家和部分欧洲国家投资减少所引发的。世界对外投资最大的接受国为美国,接受对外投资总额接近4千亿美元。从区域来看,与2000年相比,世界对欧洲投资比重大幅减少,对亚洲、非洲投资比重则大幅度增加,对美洲投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统计,2017年世界跨国并购总额为1.47万亿美元,并购件数为14431件,与2016年相比下降2.0%。其中,美国企业并购总额同比增加54.0%,欧盟和东盟并购总额同比均有所增加;被并购企业总额大幅度增加的区域分别为欧盟、东亚、澳大利亚、印度以及墨西哥。

图2 世界贸易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变动(1981-2018)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动向与对外经济政策

白皮书在对世界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向做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地区经济状况及其对外经济发展特别是地区经济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关于日本对外经济状况的分析单列在前一部分,本文将其放在后面的对外经济政策中一并分析。

首先,美国经济景气持续复苏,但是对外贸易赤字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呈明显的保守倾向。

美国经济景气持续好转,税收改革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2017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为2.3%,同比增加1.6%,其中,实际GDP增长70%来自个人消费,同时,设备投资增长也带动实际GDP的增长。美国经济预计将实现了战后最长时期的增长。从进出口贸易来看,2017年美国进出口贸易额增加,贸易逆差继续扩大,逆差为5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货物贸易逆差为8112亿美元,同比扩大了7.8%,服务贸易顺差为2428亿美元,同比缩小了2.0%,使得美国的货物与服务贸易逆差为2008年以来的最大值。从直接投资来看,在特朗普政府注重通过投资增加国内就业的背景下,以日本企业为首的海外企业加大对美国投资,日本近年对美国直接投资余额持续增加,截至2016年末为3.73万亿美元,其为2007年末的1.9倍,仅次于英国位列第二。

尽管经济状况出现了空前的好转,但最为令人担心的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趋于保守,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美国贸易代表部门2018年2月28日公布《2018年贸易政策课题》,包括五方面重要内容:保障国家安全的贸易政策;强化美国经济;有利于全美人民的贸易协定谈判;积极执行美国贸易法;改革多边贸易体制。在此贸易政策下,特朗普政府重启北美贸易协定(NAFTA)、美韩贸易协定(KORUS)谈判,质疑WTO对新兴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待遇”,积极推进WTO改革,并由强力发动与中国的贸易战,以美国为发端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剧了世界贸易的不确定性。

其次,欧洲经济有所复苏,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也采取扭曲市场的限制贸易政策。

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欧元区在经历欧洲债务危机后经济持续恢复,2017年主要国家实际GDP增长率均回升至1%以上,欧盟整体经济增长率为2.4%,英国实际GDP增长率为1.8%。今后,贸易摩擦以及英国脱欧产生的不确定性将会对欧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从贸易方面来看,伴随世界经济恢复增长,2017年欧盟进出口均有所扩大,主要出口国家占比较大的是美国、英国和中国,其中,向中国出口同比增长超过15%,向英国出口同比增长1%,向欧盟内出口同比增长8%。同期,主要进口国家为中国和美国,同比增长分别为9%和2%。英国货物进出口有所增长,2017年上半年由于国内消费降低,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而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持续增长。

在对外经济政策上,一方面欧盟是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为基调的,继承了传统的以自由贸易为理念的区域合作主义,积极推进同欧盟区域外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如最近生效的与日本缔结的欧日经济合作协定等。对区域外自由贸易协定的增多,使得欧盟对外部贸易中FTA覆盖面占比大幅度增加,加上区域内部贸易,自由贸易占比已经达到七成。另一方面,欧盟也大力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加强对内直接投资管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7年底欧盟修改的反倾销措施规则,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名,实施反倾销措施限制进口。

第三、东盟经济合作加深,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拥有人口超6亿、名义GDP超过日本二分之一的东盟作为后发国家的核心,如今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IMF统计,2017年东盟经济增长率为5.2%,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源自旺盛的个人消费、急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快速的出口增长。伴随东盟贸易扩大,参与国际分工深化,直接投资持续增加,与多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促使东盟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贸易变动方面来看,区域内贸易深化,高度依赖中国。在世界贸易增速放缓,步入交易放缓时期的大背景下,2017年东盟贸易持续增长。首先,出口方面持续增加。1998年至2017年的二十年间,东盟出口贸易增加了3.9倍,其中,对美国增加2.1倍、对欧盟增加2.6倍、对日本增加2.8倍、对中国增加8.9倍,区域内贸易增加了4.4倍。同期,东盟进口贸易增加了4.5倍,其中,对美国增加1.9倍、对欧盟增加3倍、对日本增加2.2倍、对中国增加13.9倍,区域内贸易增加了4.6倍。东盟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地位不断降低,中国地位持续提高,东盟区域内贸易合作加深。

从直接投资方面来看,对内与对外直接投资均持续增加。一方面,1996年至2016年的二十年间,东盟对内投资总体持续增加,除2015年和2016年有所减少之外,2016年对内投资总额占比依次为欧盟33%、东盟区域内25%、美国12%、日本12%以及韩国6%,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来自中国投资大幅增加,投资总额占比接近美日。另一方面,1996年至2016年的二十年间,东盟对外投资总体持续增加,除2015年和2016年有所减少之外,2016年对外投资总额为对内投资的54%,对外投资总额占比依次为新加坡55%、马来西亚22%、泰国11%、印度尼西亚6%、菲律宾4%、越南2%。

第四,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动态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作用

在中南美地区,区域一体化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太平洋同盟”“南美经济共同体”两个组织,覆盖了中南美地区约八成人口,在地区GDP和出口总额中占比达到九成。“太平洋同盟”也积极向区外发展,谋求亚太国家加入。

俄罗斯和中东等产油国经济易受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2017年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使得俄罗斯经济实现了时隔3年1.5%的正增长。但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于中东国家而言却没有带来全面的福音,很多国家仍然处于贸易赤字状态。

二、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18年版白皮书关于国际经济的分析重点是其第二篇,即所谓的分析篇:将发生重大转变的全球经济。白皮书的研究及编撰者认为进入重大转折期的全球经济,面临的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WTO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制面临的挑战;二是包括数字贸易发展在内的数字化变革;三是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由于前一年度白皮书已经对第一个问题作了分析,所以本年版白皮书对后两个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鉴于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其并列为两个大题目,首先总结和分析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等内容,后面是数字贸易相关问题。

(一)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全球影响

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大幅度提高

根据IMF对1980年至2017年世界名义GDP变动的统计,如图3所示,2000年之前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由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带动,2000年之后则由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加速的经济增长带动,而后者占世界名义GDP比重由2000年的不足20%上升至2017年的超过40%。从对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率的贡献程度来看,发达国家贡献程度由1980年的80%下降至2017年的30%,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贡献程度由1980年的10%上升至2017年的60%。尽管发达国家GDP占世界名义GDP比重仍然超过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不过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程度却低于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2000年以后,特别是2016年,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为9.5万亿美元,与同期发达国家投资规模相当,伴随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国内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程度不断增加。

图3 世界名义GDP与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比重变动(1980-2017)

其次,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与外来投资比重上升

根据WTO统计,世界进出口总额2000年之后持续增加,除2009年、2015年和2016年有所减少之外,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6年的超过40%;其中,出口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6年的超过40%,进口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6年的接近40%,特别是中国比重持续上升。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统计,2000年至2016年,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内直接投资占世界直接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10%上升至2014年最高的57.6%,随后回落至2016年的40.9%。其中,各国对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内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成本低和由IT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制造业国际分工的加速发展。而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比重提升为10%-20%,并没有对内直接投资比重提升快。

再次,材料产业领域生产能力提升

伴随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贸易不断增加以及海外直接投资增长,以基础设施和企业设备投资为主导的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加大了金融、化工产品等材料产业投资,材料产业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使其成为了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基础产业。以钢铁为例,2000年至2017年,发达国家钢铁产量保持在6亿吨,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钢铁产量由2000年的5亿吨增加至2017年的23亿吨,其中,中国钢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从2016年世界钢铁生产量排名前十的生产国来看,4家来自发达国家占比为18.0%,六家来自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占比为65.3%(中国占比49.6%)。今后,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经济增长减速以及需求减退,产能过剩问题突显,这将对世界经济供需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由于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白皮书在分析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内容中专门单设一章,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导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持续

从中长期来看,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1980年至2017年中国需求侧的GDP构成比变动显示,1980年至2008年总资本、净出口比重持续扩大,个人消费比重持续缩小,2008年至2017年总资本、净出口比重持续缩小,个人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分析这样的变动对实际GDP增长率的贡献程度可知,投资的贡献程度逐渐缩小,消费的贡献程度逐渐扩大,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参见图4)。另一方面,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第一、第二、第三”到“第三、第二、第一”的转变。1990年至2016年中国三大产业GDP和就业人员变动显示,第一产业GDP和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GDP比重在40%-50%之间波动,近十年则持续下降,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近五年保持稳定;第三产业GDP和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占据主导地位。

今后,中国面临着劳动人口减少、工资上升、非金融企业过度债务、贫困与较大收入差距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化,如何在逐渐丧失支撑经济高速增长要素以及经济增长降低的大背景下,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是中国亟待解决的课题。

图4 中国需求侧的GDP构成比变动(1980-2017)

第二、新兴产业急速发展,创业创新能力加速提升

中国新兴产业急速发展。伴随经济增长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应用的普及,中国服务产业出现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网约车、外卖、互联网金融以及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23亿人民币,位列世界第一。2017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4.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互联网金融交易总额为2.8亿人民币,占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比重超过50%。

创业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伴随2014年政府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中国创业数量大幅度增加,2017年新注册企业数为607万家,包含个体在内为1925万家,对创业企业投资总额为2.2亿日元,仅次于美国的7.5亿日元位列第二。自1994年中国签订专利合作协定,中国获批的国际专利许可持续增长,特别是2010年之后,中国获批的国际专利许可加速增长,2017年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0年的第43名上升至2017年的第22名。中国在IT相关技术以及电子通讯领域专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在生物医疗领域不及美国,在机器人相关的机械领域不及日本。另外,中国大力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简称“STEM”)领域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同时为海外归国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量飞跃式发展,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第三、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民营企业出口占主导。根据IMF统计,从贸易方面来看,2017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与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从出口企业占比来看,中国出口企业占比由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主导转为进入21世纪的前15年外资企业主导,而近三年(2015-2017年)则为民营企业主导。从主要出口产业来看,中国出口产业由纤维产业向电气·光学机器产业转变。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积极收购欧美企业。2000年以后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统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由2000年的0.96亿美元上升至2017年的1.3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列世界第三。根据《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余额占比最大的地区为香港的57.5%,占比最大的产业为服务业的38.9%,投资主体由2006年国有企业占比81.0%转变为2016年国有企业占比54.3%,投资主体由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变。

(三)对世界性生产能力过剩的应对

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经济增长中,投资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快速的产业投资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世界性的生产能力过剩。全球生产能力过剩导致行业供给过剩和市场行情恶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能再次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衰退。白皮书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以中国钢铁行业增长为例分析了生产能力过剩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实施的对策,并分析了芯片等产业可能出现的世界性生产能力过剩和应对措施。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由于国内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开始进入了重化学工业化发展阶段,钢铁作为代表性的重化工业,大规模的投资使得该产业生产能力快速提高,使中国的钢铁产业由贸易逆差一跃变为贸易顺差。尽管从很早开始中国就注意到了钢铁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情况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采取的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金融环境,不但没能减少钢铁产业的过剩产能,相反使其进一步增大,最终导致了极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

中国钢铁业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和企业的亏损,而且由于中国钢铁产能在世界总生产中占有近一半的比例,所以对国际市场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引起了世界性的对贸易救济政策的调查和实施反制措施。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政策,其中心内容是大力压缩落后产能。在钢铁产业,就是大力淘汰低端的低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一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白皮书分析了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政府实施的积极的产业政策,认为该产业是潜在的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的产业。中国政府持续的产业发展扶植,对集成电路产业投入了大量的政策性资源,产能的大幅度增加反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减少,资产利润率下降。白皮书例举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施的扶植集成电路的产业政策,认为尽管当年日本直接采取了政府财政补助的形式,但是补助金与企业销售额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扶持的目的还是要保持企业的自主性,相反中国的上升比例却很高,意味着政府扶植伤害了企业的自立。

自去年开始,美国在对华发动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实施惩罚性关税之后,又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动的科技战,限制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集成电路即芯片产业为摆脱来自美国的制约,可能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研发,自主开发和生产高端的芯片。这确实可能造成国际芯片市场的供给过剩和生产能力过剩,甚至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引发国际产业的重新洗牌。但是这一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结果。在自由贸易体系得以维护的情况下,过度的国际竞争可以通过G20等新的国际经济治理架构经过各国的政策协调加以解决。

三、全球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伴随第四次工业革命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交易数据大规模出现,数据处理速度不断提升,数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网络空间涉及经济、政治以及安全保障等各个领域,世界贸易进入了数字贸易扩大化发展阶段。数字贸易不断发展降低了数据与信息传递的成本,增强了世界互联互通,由此将创造出新的商务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白皮书认为,至今世界贸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货物贸易的扩大,主要贸易对象是最终产品;第二阶段是全球价值链(GVC)贸易,主要贸易对象转变为中间产品;现今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数字贸易阶段,其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技术在产品订货、生产、配置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

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第一,网络利用者人数的快速增加,是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据统计,2016年全世界上网人数已达到34亿,2007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0.6%。伴随上网人数不断增加,跨境数据交易和交流量大幅度增加。据麦肯锡统计,2002年至2014年跨境数据通信量扩大了45倍,预计到2021年将再扩大9倍,跨境交易与交流持续增长。第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世界B2C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2.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22%,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4.9%的增长速度持续扩大,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9.7万亿美元。从区域市场规模来看,亚太地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市场,其中,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四成,今后中国将引领世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同时,印度电子商务市场急速发展,其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超过日本,位列亚太地区第二、世界第四。从电子商务化率(简称EC化率)来看,2016年中国EC化率为19%,位列世界第一,英国和韩国为10%左右,而美国、印度和日本为5%-10%左右,今后有望进一步提高。以国内EC交易的发展为基础,国际EC交易也迅速扩大。欧洲自海外EC网络购入产品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2014年国际EC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236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9940亿美元。

其次,国际性IT平台企业的崛起

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重要基础的是IT平台型企业。近年来,提供电子商务、云计算的IT平台互联网企业进入飞跃式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巨大企业。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统计,截至2018年1月,市值排名世界前十的公司中有六家企业为IT平台互联网企业,其中,苹果、Alphabet、亚马逊、Facebook四家企业来自美国,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企业来自中国,而十年前的2008年,市值排名世界前十的公司有八家为能源、银行以及通讯企业,如中国的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美国的艾克森美孚、AT&T等。IT平台互联网企业飞跃式发展,源于近年提供互联网信息的在线服务需求急增以及数字贸易的飞速发展。

再次,数据保护主义运动增加

数字贸易快速增长以及IT平台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在促进信息自由流动、推动技术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个人信息与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为了防范此类问题发生,在过去二十年,各国制定了限制跨国数据自由流动的数据保护主义法规、安全强制标准采用以及源代码公开等规范要求,数据保护主义运动增加。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地区有关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增多,由1972年的2个上升至2017年的87个。尽管建立数据贸易时期的数据流动规则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跨国数据流动规制会导致数据处理服务费用增加,进而引发本国物价上涨以及生产效率下降。根据Leviathan Security Group( 2015)测算,跨国数据流动规制将会导致有关数据处理的成本上升30%-60%,最终导致GDP下降0.7%-1.7%。除了经济方面影响之外,跨国数据流动规制也会妨碍言论自由、社会流动性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由此可见,跨国数据流动规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日本对外经济动态与国际经济政策

日本作为外向型经济国家,其对国际市场有较高的依存度,这种高依存度不是表现为贸易及经常收支与GDP的比例上面,而是表现为日本经济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的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上面。从日本政府发布的贸易白皮书内容的变化上看,日本早就从传统的偏重于依赖出口转向了综合型的外向型国家,贸易白皮书的内容也更多地分析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在外边环境多变特别是前述的将发生重大结构变化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对外经济战略、政策对于日本对外经济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在白皮书的第三部分即所谓的“对策篇”,尽管与前面相比文字篇幅不长,但是极为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日本对外经济战略、政策的意图与行为。

(一)日本对外贸易与国际投资动态

1.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短期持续顺差

根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数据,2017年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顺差为2.91万亿日元,与2016年相比,顺差额减少了约1.87万亿日元。2016年,日本扭转了自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五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逆差,实现了进出口贸易总额顺差,这一顺差源自国际资源价格下跌带来的进口总额减少超过出口总额减少。进一步分析引发日本贸易收支变动的因素可知,2017年贸易收支增加源自出口价格的提高与出口数量的增加,各自带来了4.4万亿日元与3.6万亿日元的增加;同时,贸易收支减少则源自进口价格的提高,由此带来了7.0万亿日元的减少,而进口价格的提高则源自2014年以来连续四年原油价格的上涨。

根据日本财务省《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17年日本经常收支总额顺差为21.95万亿日元,同比增加了8899亿日元,实现了连续三年的顺差增幅,仅次于2007年历史最高总额,为近十年来最大的经常收支顺差总额。

图5 日本经常收支总额与各组成部分总额变动(2000-2017)

2.对外直接投资动态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日本财务省《国际收支统计》以及《对外资产负债余额》统计,从国家层面来看,2016年末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余额占世界总额的5.4%,仅次于欧盟34.8%与美国24.4%,位列第三。包括地区在内,日本仅次于香港5.8%,位列第四。截至2016年末,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余额为153.61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7%,实现了连续六年持续增长。从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划分来看,制造业为64.66万亿日元,非制造业为88.94万亿日元,自2008年非制造业投资余额超过制造业以来,二者之间差额不断扩大。

从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类别占比来看,日本、韩国和法国制造业占比最高分别为46.5%、37.4%和30.4%,美国、英国和印度金融保险业占比最高分别为66.8%、31.3%和41.9%,而美国、英国和印度制造业占比较低分别为12.5%、17.9%和14.8%,中国则只有8%。从投资国家和地区来看,2017年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余额排名前四位分别为美国、英国、中国和荷兰,总余额超过 10万亿日元,其中,对美投资流量最高为5.58万亿日元。

(二)日本的国际经济战略与政策

白皮书从三个方面总结阐述了日本为应对全球经济结构重大变化实施的战略性的国际经济政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构筑自由公正的高水平贸易规则;二是实施新兴国家战略,努力发展与新兴国家的经济交往;三是推进包容性的贸易政策。

1.努力通过多边和双边机制推进自由公正高水平贸易规则的建立

基于以扩大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合作为核心的贸易政策,日本大力推动构筑自由·公正·高水平的世界经济贸易规则,其目的由最初促进两国间贸易自由化向着旨在实现区域内投资自由化,并进一步实现区域内各国间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人才交流、环境问题与政府间协调等方面更为广泛性与包容性的高质量合作转变。2018年3月8日,日本同十国签署了CPTPP,十一国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截至2018年3月,日本已与20个国家签署或生效了17项经济合作协定,并进一步推动东盟“10+6”的RCEP、中日韩FTA等经济合作协定谈判。

伴随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以及海外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为了保障日本海外企业竞争地位,促进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日本在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中更加注重有关投资协定以及投资规则的相关内容,截至2018年5月,日本已签署45件投资相关的贸易协定,其中41件已经生效,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在WTO框架内积极参与有关信息技术协定(ITA)、环境物品协定(EGA)以及服务贸易协定(TiSA)的谈判,促进贸易自由化,并积极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截至2018年3月末提请的23件贸易争端已解决19件。同时,日本积极参与G7、G20、OECD以及APEC相关首脑峰会和理事会,推动国际贸易问题解决,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通过日美经济对话、日美首脑会谈等形式,发展日美贸易与投资关系,加强日美经济关系与合作,为实现基于公正规则下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经济发展,日美双方达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扩大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合作与投资,制定广泛适用的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第二,推进旨在纠正第三方不公正贸易做法的合作;第三,加强两国在数字贸易以及新兴市场开发方面的合作与投资;第四,扩大日本企业对美投资,解决美国国内就业及出口问题等主要贸易磋商内容。

2.推进新兴国家战略,开拓国际经济新领域

日本极为重视同世界新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白皮书专门讨论了日本同世界七个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战略方针和合作交流动向。

首先,东亚地区是日本对外经济交流的重点地区。日本在近年来已经确立了积极同中国改善关系、大力加强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展开经济合作的基础,为此日本积极借助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中日韩首脑会晤机制等各种条件,努力恢复和发展中日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日经济合作的建议和推进措施。日本表示,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第三方合作”加强两国在国际的经济合作。东盟是日本传统的经济合作伙伴,日本已明确积极与东盟合作,利用东盟廉价的人力资源建立生产据点,开发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促进东盟创新型发展。

其次,白皮书还将印度和俄罗斯单列出来,作为其与新兴国家扩大交流的重点国家。2017年9月,安倍首相访问印度时指出:日印两国的发展对对方来说都是有益处的,两国关系是世界上存在最大发展潜力的国家间,两国共同极大地挖掘这种潜力,可以实现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而在印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实现和平与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两国政府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日本企业进入印度投资、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等等。

近年来,日本安倍政府努力发展同俄罗斯的关系,安倍提出了发展日俄关系的新思路,即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以此为基础签订两国友好条约。为此,日俄两国签订了一揽子经济合作协议,确定了双边合作的重点领域的合作地区。

再次,中东和非洲也是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两个重点地区,中东作为主要的石油产地,是日本石油进口的重要来源地。非洲作为世界上正在开发的区域,其经济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正轨。日本通过各种经济外交手段,谋求与上述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

3.实施综合性贸易政策

第一,制定综合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日本在对外贸易中发挥已签署的CPTPP和日本欧盟EPA作用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性的自由贸易政策,不仅在关税方面改善贸易条件,而且在投资、服务等市场准入方面全面改善相关条件,为本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快速简便的通关手续、明晰有保障的投资规则以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与投资,推进涵盖核心中小企业全球化进程。

第二,组建新的出口大国援助机构

日本为了推进大企业以及核心中小企业,提供包含工业制品、农产品、食品以及服务等相关的出口,设立新型出口大国援助结构,以解决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人才培育、资金支持、风险应对及当地规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新型出口大国援助机构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为核心,联合了国内1110家机构,如:商公会议所(NEXI)、商工会(NEDO)、地方经济产业局(JICA)等,依托日本外务省驻外使领馆获得海外机构支援,如:海外产业人才培育协会(AOTS)、金融机构、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并邀请473名专家确保及时解决核心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问题,目前联盟会员企业已有7088家公司。

结语

2018版白皮书首先比较全面准确地分析了世界经济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走向作了预测,全面分析了主要国家及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国际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专门对国际经济产生最大影响的数据贸易的快速发展及其存在的数据安全和政策规制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数据贸易的大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析了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最后的政策篇中,重点分析了日本国际经济政策的动态与方向,包括高水平的自由公正的贸易规制的构建,与新兴国家之的贸易战略,综合性的贸易政策。在许多方面,白皮书的问题意识和基于大量数据的系统分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猜你喜欢
新兴国家贸易世界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跨国并购潮的特点、过程及其应对策略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新兴国家的物流市场发展情况
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