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2019-08-01 15:51卢扬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追求者德语母亲

文_卢扬

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成年后的一生中,一直在责怪自己的母亲,甚至于她临终时,仍不能彻底原谅她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他一生都在用写作对抗这种伤害,最终,他深深震撼西方文坛的自传三部曲,也以母亲的逝世而终结。

令人好奇的是,卡内蒂之所以成为一个作家,正源于父母在他儿时阅读经历中埋下的种子,这颗种子得自父亲,却更大程度上受益于母亲的培植。母子二人在日后上演的“相爱相杀”,虽然大部分与生活、成长和彼此的恋爱有关,但无一不受着他们各自阅读经验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文学造就了二者的人生,这种人生,又吐哺了卡内蒂的文学创作,使之不但成为一部个人史,也成为了一部时代的画卷。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纽带,就是德语。

卡内蒂因其颠沛流离的生涯,常被定义为一个世界公民,他身上复杂的国别色彩,确实不能说“他是哪里人”这么简单。他出生于巴尔干半岛,童年迁居英国,少年时在维也纳、苏黎世和法兰克福间轮番折腾,二战后定居英国,晚年又回到瑞士。乃至当瑞典文学院给他颁奖时,只好以他惯常使用的写作语言为国别,这深得卡内蒂的心,他自己也说:我的故乡是德语。

对德国人来说,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尽管同为德国大作家的托马斯·曼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发现了卡内蒂,但这个国家后来的进程,却把两位作家一同推进了谷底。直到四十年后,瑞典人终于害羞地替德国道歉:“我们这个世纪德语自传体文学中像这样的作品为数甚少。”(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卡内蒂出生在保加利亚鲁斯丘克(鲁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家中的长孙。他的爷爷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靠经营店铺为家族积累起财富。步入晚年,老人像所有安土重迁的中国员外一样为自己选定了接班人——卡内蒂的父亲,但这个儿子是个文艺青年,他一心想要当戏剧演员,争执不过父亲,便携妻儿一起逃往了英国。

那一年卡内蒂6岁,爷爷在他们离家前站在庭院里诅咒,一年以后,父亲在曼彻斯特逝世。

卡内蒂得父亲陪伴不长,父亲在生活中的慈爱和在文学上的引导却为他的一生定了调,他成长中每当与母亲发生争执,或面临思想上的无妄之灾,就会想起这个教他认字的男人。

父亲离世这块巨大的缺憾,也让年幼的卡内蒂拼命地从母亲身上寻求弥补。母亲一人靠书中的黄金屋和家族的帮助养育着三个孩子,她对亡夫的依恋,也渐渐投射到对长子的人格塑造上。

德语,就是在这时漫灌进卡内蒂的嘴巴和手指。他幼年时听父母用这种语言谈情说爱,现在他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着这门语言。他渴望了解文字的意思,但母亲不那么看,她让他一股脑地背诵句子和文章,认为这种填鸭式的语言学习最有效果。

粗暴的学习方式让卡内蒂的童年了无生气,虽说他这样也学会了德语,但对这门语言的好感,却是通过阅读培养起来的。十岁时,母亲送给他一本德语版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那些新鲜的希腊人名“以全部力量”震撼了他,他从此知道了奥德赛,从此“一切希腊的东西都归结到了奥德修斯身上,他成了真正的典范,第一个我完完全全能够理解的典范,第一个我从他身上比从一个现实的人身上获知更多知识的典范。”

这种经历一发不可收拾,他从文学里汲取着一切能够辨识出来的滋味,也渴望了解母亲偷偷藏起来不愿意让他在那个年纪就去读的荷尔德林。阅读的洪流在母子二人中间汹涌地跃动。他知道的越多,苦恼也越多,因为年轻而有学识的母亲从来都不乏追求者。卡内蒂后来断定,父亲的去世也跟那些追求者不无关系,他忧虑妻子抵挡不住诱惑,怕失去她,不久便在远离家乡的背德感和对这个小家庭即将遭受冲击的压力下突然发病。

少年卡内蒂于是痛恨这些追求者,像个间谍一样日日关注着母亲的一举一动。他监视她,向她说教,像父亲曾经担心失去她那般仅仅地抓住她。

母亲曾考虑给三个儿子找个继父,她认为孩子成长中缺少男性不是好事,但更不忍心卡内蒂遭受情感上的折磨,便决然单身了下去。

母亲的牺牲让卡内蒂倍感心安,但母亲压抑住的情感,也使她开始从逐渐长大的孩子们身上索取另外的补偿:感恩。

《获救之舌》作者

随着卡内蒂的长大,这种彼此的找补关系最终在母子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当16岁的他憧憬着在苏黎世永远生活、学习下去的时候,母亲对他从书里建立起来的世界观来了当头一棒:你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马萨乔和米开朗基罗!你以为这就是世界!

“你必须离开这里,你都变傻了!”

曾经的缪斯,开始训斥尚未崭露头角的天才,他全力反抗,跟她的裂隙越来越大。

直到1977年写下第一本回忆录《获救之舌》时,他才意识到:“我就像是人类的始祖亚当,由于被逐出了天堂才真正得以成长。”

卡内蒂因长篇小说《迷惘》被中国读者熟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研究汉学的教授,小说完成于1931年,1935年出版,1963年再版时才得到文学界的重视。

我最初知道《迷惘》,是在高中时读德国文学史。大学时买到他的自传三部曲,由于爱不释手,决定拉长时间来读,因为想让自己的年纪跟书中的年龄发生某种重合。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花了12年才最终读完《获救之舌》,得益于去年一段漫长无业的日子。由于真的读出了我曾经想象中的那种重合,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几乎是朗诵着读完的。在卡内蒂的回忆里,我看见了自己的母亲,两个母亲用一张嘴说着同样的话。

而我年纪轻轻,却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猜你喜欢
追求者德语母亲
光明的追求者
光明的追求者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给母亲的信
追求者多,不见得是好事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