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板块

2019-08-01 15:51付小燕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重量物品长度

文_付小燕

在华德福教育理念中,9岁的儿童开始与整体分离,他既感受到入世的焦虑,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分离状态。华德福课程要回应孩子这样的状态,找到更新的平台,带领孩子通过农耕、建筑、编织等课程了解衣食住行的来源,从而增强对世界的信心和自身的安全感。而这些课程的运行都需要数学课程给予支持。由此,三年级核心数学课程便落在了测量板块。

孩子们学测量时,自己做的度量衡

测量之歌——天有多高,海有多深;地有多大,路有多长;山有多重,水有多少;心有多美,爱有多珍贵;妈妈的怀抱有多温暖,我们的情谊有多深远;一切的一切都有奥秘,在每个人的眼睛里,在你我的心灵里!

测量板块中,借鉴了刘丽霞老师分享的测量之歌,再请支行老师谱曲,主课上和孩子们一起唱诵这首歌曲,歌词中对天地、自然、情谊的测量,在测量理性要求精确的特性中带入了温暖的人性的力量,从而也呼应了三年级测量教学的主题,带领孩子逐渐精确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但学习测量自始至终还是以我们人自身为中心的,所有的活动都会从人开始,经历一段探索后,又回到人,探索的主题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这学期的测量主要围绕三个部分而展开:长度测量、重量测量和货币测量。

长度测量

1.身体上的尺子——用自己的手和脚丈量教室的长度,也用不同同学的身长来丈量教室,发现不同的人的长度差异很大;

2.寸和尺——人们一起寻找某种相对统一的标准,认识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寸和尺。老师给出一寸的长度,学生找到一尺的长度。用一尺长度的绳子分两人一组测量对方的身高大约有几尺。认识与寸和尺相关的成语、俗语,了解寸、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米——关于米的产生的故事,老师给出一米的标准长度的竹竿,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差不多一米长的东西,我们找到了教室护墙的高度、黑板的连接处的长度大约是一米,然后孩子们又在自己的身体上寻找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一米。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米的长度的感知。

4.认识米、分米和厘米——认识、学习这三种长度单位,并使用自己做的尺子来测量主课本、练习本、课桌的长度和高度。

5.量身高——同学们一起量出身高,并用身高来做相应的数学练习。

6.一千米——全班一起用一根十米长的毛线,从学校大门口出发,看看走到哪里有一千米。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对一千米有基本的认识。

最开始我们会问孩子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猜猜人们用什么来量长度呢?孩子们很喜欢猜问题的游戏,很多孩子一下就想到用身体,于是我们会从自己的身体开始一步步探索,从各自的身体长度到国王规定的某个统一长度,再到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最后到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制单位。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经历了长度单位的发展过程,也对它产生了基本的链接。

对米、分米和厘米三种单位的换算学习中,经过几次复习、巩固和练习之后,孩子们能准确地换算,并能应用。

重量测量

1.谁轻?谁重?——请出五位同学站成一排,让同学们想办法给他们排出体重的顺序来。孩子们积极讨论,想出了抱、抬、背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称体重。

2.称书包——拿出几个同学的书包放在一堆,请同学一个一个来用手排出书包的重量顺序。孩子们自己便会用双手打开伸直成一架天平的样子来比较书包的轻重,排出顺序。

3.古代衡器——在身体体验之后,老师讲述最古老的中国人称东西的衡器的故事,学生了解了相关工作的方法,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和消化。

4.古代重量单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5.认识天平和杆秤——老师展示天平和杆秤这两种不同的称重工具,学生了解他们不同的工作方式,利用周末孩子和家长一起自制小杆秤。

6.重量单位(斤、公斤、千克)——学生先学习了斤和公斤,然后老师介绍大陆的斤与台湾斤的重量的不同的小故事,引出国际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7.生活中的重量——让学生感受克的重量,想象千克的重量,然后在家里找一找生活中用品的重量是怎样的,把它们记录下来。

重量测量的学习,孩子们做了很多用身体来称重的游戏,比如称书包、抬轿子、跷跷板称出全班最轻的和最重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玩耍中体验着重量。

货币测量

1.交换——老师介绍远古时候,有的人捕鱼,有的种植,有的打猎,有的牧羊。大家拥有不同的物品,当拥有多余的时,大家开始交换。故事结束后,孩子们带来各自的小东西,在教室里自由交换,并把自己交换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两次故事和实际操作的体验后,孩子们发现有时交换会成功,有时交换会失败,有的孩子换得很开心,有的孩子什么也换不到。于是,我们在体验的基础上,大家一起来讨论交换活动的特点。孩子们总结的主要有几点:公平自愿、心满意足;生活更方便,可以获得需要的物品;当别人不需要时,交换失败;很麻烦,有时要交换好多次才能成功,东西搬运很麻烦。

2.中间交换物——人们想办法,寻找一种大部分人都喜爱的物品作为中间交换物。有的用大米,有的用稀有物品,当然也有很多人会用贝壳来交换。

3.认识贝字部首的汉字。

4.贝壳作为等价物的优缺点。

5.金属货币的产生。

6.认识中国古代钱币。

7.最早的钱币:四川交子——讨论金属货币的利弊,介绍纸币产生的故事。

8.制作班级货币——每个孩子设计一个自己的班级货币,最后全班投票选出一种作为班级交换通用的货币,并设计不同的面额。

9.班级集市——大家一起用班级货币为每个同学亲手制作的物品标价,把物品按价格高低排放,老师带领孩子们讨论以什么来确定物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来决定的,货币代表的是什么。最后,通过故事《环环相欠》,让孩子们理解:货币的意义在于流通,真正产生价值的是人们的劳动和创造。

猜你喜欢
重量物品长度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重量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找物品
创新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