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金场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2019-08-02 09:54曾煜轩
四川有色金属 2019年2期
关键词:辉绿岩北东热液

曾煜轩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1 区域构造概况

区域矿产主要以金矿为主,主要分为蚀变岩型金矿及砂金矿。根据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围岩,蚀变岩型金矿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与花岗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主要有沂水县龙泉站及沂南县牛家小河、快堡金矿等;另一种是与花岗岩及辉绿玢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主要为严家官庄金矿、南小尧金矿。另外,在果庄乡、后梭庄、唐家河等地还发育有成因复杂型的岩金矿点。砂金型金矿分布于山章河谷中,有坡河小型砂金矿及金场、前坡砂金矿点。

2 矿石特点

通过化学样及组合分析样分析,区内矿石的有益组分主要为Au,大于0.1×10-6含量者共有28件样品,其中包括3件样品满足金工业要求,平均品位达6.20×10-6;Ag的含量较低,多在1.2×10-6左右;Cu、Pb、Zn等含量则更低,很少可达到的0.01×10-2。其中的有害组分S的含量则不超过0.03×10-2。

在矿石及围岩中采集光谱样进行分析,以研究其中的有益、有害组分含量,为确定组合分析项目提供依据,样品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中可以看出,角闪变粒岩类、斜长角闪岩类的岩石中Au、Ag、Cu、Pb、Zn等有用组分含量较高,黑云片岩类的岩石中Au元素含量最高,与区域上变质地层中Au元素高背景值相对应;角闪变粒岩中黄铁矿化较强,因此其中的S元素含量较高,比其它类型的岩石高出1个数量级;侵入岩中上述有用组分含量多较低。

区内金矿化主要见于岩体、岩脉与变质地层接触带处或附近,产于北东向构造带中,并受其控制。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蚀变作用,以及矿体产出、分布规律,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其矿石自然类型大致分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型;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交代蚀变岩型。

表1 研究区岩(矿)石光谱分析结果一览表

3 矿体围岩

区内金矿体位于北东向构造蚀变带中,围岩主体为发育北东向韧性剪切变形的花岗岩,不同地段略有差异,中北部西侧围岩为花岗岩、辉绿岩及东侧黑云变粒岩;南部则西侧围岩为辉绿岩、东侧为黑云变粒岩。

在多期构造活动及岩浆热液作用下,花岗岩、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辉绿岩、石英、伟晶岩围岩均有不同程度的蚀变现象。围岩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作用。

4 金矿成矿规律

沂沭断裂带是切割地幔的深大断裂,为深部岩浆及热液来源提供了通道,而中太古代沂水岩群及汞丹山凸起区变形变质花岗岩是区内基底矿源系。本区广泛发育的北东向断裂及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构成沂沭断裂带的羽状断裂系统。由于沂沭断裂带的多次活动,热液在上升过程中金元素不断被活化、富集、迁移。

目前,区域上岩浆热液活动多沿构造带发育,并伴有热液变质作用,区域上已知的金矿床也多产于北东向构造带中,研究区内在北东向脆性断裂及韧性剪切变形带中发现了很好的金矿化线索。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本次普查工作综合分析,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同时也为矿床赋存提供了空间。说明构造对金成矿具有主要控制作用。

区域已知金成矿特征显示,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即岩浆活动具有从富含金物质的变质地层活化、析出、搬运金物质而富集成矿的作用。研究区内也有多期岩浆活动,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了新太古代酸性岩体;后期活动较弱,但活动期次多,发育了大量基性—酸性岩脉,这为金物质的活化、运移、富集提供。

前人研究显示新太古代林家官庄组变质地层中的金元素背景值很高,是早期的成矿物质富集层,区内及邻区已知金矿床也多产于地层接触带边部或附近,说明变质地层是金成矿的必要条件。区内林家官庄组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等以残留体形式呈北东向产于花岗岩中,数量较多、规模较小,显示区内具有了金成矿的前提条件,间接说明地层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

已知的金矿床(点)产出部位均发现了较好的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电气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等蚀变作用,部分金矿(化)体则发育于基性岩脉中或附近,后期由热液引起的变质作用对金矿提供了多次富集成矿的作用。

通过收集区域上金矿地质资料,并结合区内新发现的金矿(化)体产于特征分析,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北东向构造带中,并处于新太古代岩体与变质地层接触带处或附近,部分则位于元古代及之后的岩体(脉)中,如龙泉站金矿、严家官庄金矿等均发育于北东构造带中;小尧金矿位于元古代辉绿岩脉中;普查区的金矿体产于花岗岩、辉绿岩脉与变质地层接触带处或附近的北东构造带中。说明金矿化多位于岩体、岩脉与地层接触部位,以及北东向构造带中。

5 结论

在成矿阶段根据蚀变类型种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矿物组合等,将矿化划分四个阶段:硅化、长石化阶段;金属硫化物脉石英阶段;金属硫化物碳酸盐阶段;表生氧化富集阶段。

通过收集区域上金矿地质资料,并结合区内新发现的金矿(化)体产于特征分析,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北东向构造带中,并处于新太古代岩体与变质地层接触带处或附近,部分则位于元古代及之后的岩体(脉)中,如龙泉站金矿、严家官庄金矿等均发育于北东构造带中;小尧金矿位于元古代辉绿岩脉中,研究区的金矿体产于花岗岩、辉绿岩脉与变质地层接触带处或附近的北东构造带中。说明金矿化多位于岩体、岩脉与地层接触部位,以及北东向构造带中。

猜你喜欢
辉绿岩北东热液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蚀变类型及蚀变流体的分带特征
热液锆石鉴定特征及在热液型金矿床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顺北区块辉绿岩侵入体钻井液技术探讨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新提交一特大型磷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