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

2019-08-02 09:55杨利均林红梅伍阳
四川有色金属 2019年2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矿山污染

杨利均,林红梅,伍阳

(四川景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1130)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多数矿山生产建设时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环保。进一步推进资源开发的环境评价制度,针对资源开发,所编制的各种规划均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审批的内容,不仅在开采、生产阶段,对矿山的治理及生态修复等各个环节全过程把控。

经过多年从事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对矿山环评中产业政策及规划、建设方案比选、生态和地下水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技术探讨[1]。

1 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1 主要特点

一般矿山建设内容包括井巷工程、废石场、工业场地以及配套道路、办公区等。属于“污染+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有一定的环境风险[2]。主要特点如下:

(1)建设周期长

矿山采矿项目通常位于远离人群的地方,交通相对较为不便,同时工程内容较多,包括采矿工程以及配套的废石场、办公区等;工程内容多加上交通条件不便,使得施工期通常较长。

(2)具有污染影响特点

工程包括采矿以及废石场等,采矿过程会产生矿井涌水,废石等,上述环节具有污染项目特点。

(3)具有生态影响特点

工程会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将对占地范围内地植被产生破坏作用,占地期间将会对占地范围内土地生态功能产生影响,工程占地以及采矿活动也会对用地范围内以及周边活动的动物产生惊扰。上述影响都具有生态影响特征。

(4)有潜在环境风险

工程施工期设有废石场等溃坝产生的环境风险。

1.2 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为:施工破坏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改变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增加裸露地面,并引起局部的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域内野生动物干扰影响,从而对区内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运营期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矿井涌水、机修废水、生活废水等处理处置不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废石、含油固废等处理处置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油品存放点油品泄露、废石场泥石流等事故后造成的环境风险等[3]。

2 相关问题探讨

2.1 政策及规划

2.1.1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应该根据现行政策法规进行逐一分析。主要的相关产业政策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关于进一步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14】17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同时应关注行业准入,例如《铅锌行业规范条件(2015)》、《钨行业准入条件》等。

2.1.2 规划分析

以四川为例,主要关注的相关规划有《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通知》、《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及实施方案》、《四川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

2.2 建设方案比选

建设方案主要关注废石场选址。根据废石的性质,鉴定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还是危险废物。废石场选址的选址主要关注工程条件,如场址与主采矿场距离、交通条件、场址与周围敏感点的位置关系,库址与下游水体的关系以及坝体安全性的问题。

2.3 生态影响评价

陆生生态调查应了解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和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以及重要的资源利用植物;重点调查名木古树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是否存在,并记录其生长生存环境,保护动物的分布及其活动范围和保护级别及分布情况,由于该项目不涉及重要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如涉及需进一步说明各个生态敏感对象的类型、等级、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等。根据陆生调查结果结合该区域气候气象资料数据计算该区域的生产力损失和生物量损失情况,并对造成陆生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提供缓解措施,减少工程修建对区域陆生生态的影响,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名木古大树等的保护提供建议。同时结合该项目遗留的问题以及在以前施工、采矿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对已经造成地表植被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恢复治理。

2.4 地下水影响评价

根据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特点及其地下水环境影响特性,并结合矿区及周边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如下。

(1)工程分析

根据工程资料收集、前期工作成果及工程概况,针对项目特征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项目建设中存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

(2)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目标等情况进行现场探勘。探勘调查内容包括:水文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基础条件、地下水水质、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和污染调查等。了解清楚项目区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地下水水质背景值。

(3)地下水环境控制对策及措施

根据工程影响环节和影响预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和措施,确保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可接受水平。矿山开采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淋溶水沉淀池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废石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等。

(4)地下水污染控制对策及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在产污分析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缓减项目实施可能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包括:矿山开采涌水量预测及其污染防治措施;废石场运行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2.5 环境风险评价

针对矿山开发建设项目主要的风险为废石场、尾矿库等。废石场潜在风险类型主要有汛期受雨水冲刷发生滑坡、泥石流及废石场溃坝等,因此,废石场选址应避开天然滑坡和泥石流影响区、断层、断层破碎带和溶洞区;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4]。

2.6 环境管理

按照国家的环保政策,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治理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最大限度减少才采矿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企业成为清洁文明企业。环境管理的实施,首先就是设置管理机构,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须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落实、监督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配备专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一般2~3人为宜)。

矿井运营期将实行矿长负责制的环境管理制度,矿长负责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而环保管理机构对矿长负责,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环境管理工作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1)符合区域建设总体规划及区域与企业长远利益。

(2)遵守国家有关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

(3)达到国家和当地保护矿产资源、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4)符合国家和当地环境管理的政策要求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根据矿山具体情况,制定了其环境保护管理计划见表1。

表1 环境管理任务计划表

3 结论

通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据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结合产业政策及规划、建设方案比选、生态和地下水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矿山开采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矿山开采建设中实现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矿山污染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